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太極5次入關攻明不取燕京,原是學了清太祖1計狠招

皇太極5次入關攻明不取燕京,原是學了清太祖1計狠招

向敬之

1

皇太極在位期間,先後五次入關征明,即己巳之變後,天聰八年發動劫掠宣大的入口之戰,崇德元年五月襲擊北京城外四周,崇德三年九月以多爾袞為奉命大將軍、岳托為揚武大將軍率兵深入冀魯,崇德七年十一月命阿巴泰為奉命大將軍統兵十萬劫掠山東。

規模越來越大,持續越來越久,危害越來越深,破壞越來越嚴重,從最初的斬獲記載並無明確數據,到最後的俘獲人畜數十萬、劫掠金銀幾百萬,幾乎寫得一目了然。

他們的破壞程度有多大?

明朝兵科給事中李永茂曾奉命到順德府察理近畿各府城守情況後,向崇禎帝報告了自崇禎十一年(清崇德三年)以來,自京郊至慶都、新樂、真定、欒城、柏鄉、內丘,至順德,行程千里,「一望荊榛,四郊瓦礫,六十里荒草寒林,止有道路微跡,並無人蹤行走」。平鄉「受患極慘,至今城內止余焦赤殘垣,及堆積瓦礫」;而整個「畿南郡邑,曾經戊寅之慘,驚魂未定,兼以五載荒瘟,民亡十之九」。(李永茂《荊襄題稿》)

崇德三年,多爾袞與岳托分兵毀邊牆而入,會師於通州河西,一路向南,於河北巨鹿一戰,戰死明督師盧象昇,殲滅其五千殘軍,繼而揮師渡河,直插濟南,四處擄掠。這一座號稱中原第一大都會的繁華之城,瞬息變為哀號遍地的死城。僅濟南一戰,死屍達十三萬具之多,財貨被劫掠一空。據清官方數據顯示,他們在此次攻明中,俘獲人畜四十六萬二千三百,黃金四千零三十九兩、白銀九十七萬七千四百六十兩。

燒殺劫掠,慘絕人寰。皇太極在多次伐明中,強調地最多的,還是俘獲人口。從天聰四年四月己卯,皇太極與文館首席大秘達海關於襲明俘獲的一席話,可見皇太極對於俘獲人口最為關註:「金銀幣帛雖多得不足喜,惟多得人為可喜耳。金銀幣帛用之有盡,如收得一二賢能之人,堪為國家之助,其利賴寧有窮也。且將來休養生息,我國人民日益繁庶矣。」(《清太宗實錄》卷六)

皇太極5次入關攻明不取燕京,原是學了清太祖1計狠招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皇太極

皇太極攻明,推行強制移民政策,同時強化搶奪賢能、為己所用的人才戰略。

這對於政治腐朽、黨爭紛紜、人才見棄的明朝而言,雖然手段不無血腥,但又不啻於一招釜底抽薪的良策。

除了天聰三年己巳之變圍攻京師,在德勝門、廣渠門、左安門發生三次激戰外,其他四次,他們始終是繞過北京城,經過而不攻取,把攻明的重點放在畿輔要地,嚴重地破壞了京城周邊的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可以說,後來李自成東征勢如破竹,還是皇太極的五次入關為之拔掉了不少阻礙。同時,也為皇太極死後不到一年,清軍再次入關迅速擊潰李自成的大順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

皇太極生前,尤其是松錦戰後,諸王將帥集體請戰,請求乘勝追擊,直取北京。

鑲藍旗漢軍固山額真李國翰、正藍旗漢軍固山額真佟圖賴、正黃旗漢軍崮山祖澤潤、正黃旗漢軍梅勒章京祖可法、鑲藍旗漢軍梅勒章京張存仁,聯合上書,建議迅速出兵,控制山海關:「今天意歸於皇上,大統攸屬。錦州、松山、杏山、塔山,一時俱為我有。明國人心搖動,燕京震駭,惟當因天時,順人事,大軍前行,炮火繼後,直抵燕京而攻破之。是皇上萬世鴻基,自此而定。」(《清太宗實錄》卷六十二,崇德七年九月壬申)

皇太極5次入關攻明不取燕京,原是學了清太祖1計狠招

不料,皇太極否決了眾漢軍高級將領請伐明廷的建議,而是意味深長地說:「爾等建議,直取燕京,朕意以為不可。取燕京如伐大樹,須先從兩旁斫削,則大樹自撲。朕今不取關外四城,豈能即尅山海?今明國精兵已盡,我兵四圍縱略,彼國勢日衰,我兵力日強,自此燕京可得矣。」(《清太宗實錄》卷六十二,崇德七年九月壬申)

好一個「伐大樹」的戰略思想:先「從兩旁斫削」,以求「大樹自撲」。打蛇先打七寸,須嚴防蛇頭反咬。而欲滅敵國,圍魏救趙是緩兵之計,但是先攻首府,不免激憤天下勤王。皇太極做夢都想滅了大明,但自知實力不濟,即便松錦戰後已掌握了遼東的主動權,但未必能與明朝傾國決戰。

在弱方實力尚存時,進行生死一戰,那只有兩敗俱傷。皇太極沒料到自己會突然暴卒,遺憾地沒有登上紫禁城裡的雕龍髹金大椅,但是他的兒子,帶著他的遺產,很快爬山了新都太和殿中的皇帝御座。

這是皇太極的「伐大樹」戰略起了效果。

3

皇太極的「伐大樹」戰略,就是要先消滅明朝的有生力量,搗毀京師周圍的經濟秩序,將明都燕京隔絕為孤城,搖搖欲墜。

這個戰略思想,是等待,也是堅持,更是創舉。但是,這不是皇太極的創造,而是從其父努爾哈赤那裡學來的。

萬曆四十年九月,烏拉首領布占泰聯合蒙古科爾沁部,率兵攻打建州所屬的虎爾哈路。十二月,努爾哈赤率第五子莽古爾泰、第八子皇太極,沿烏拉河南下,連克河西六城後,兵臨烏拉城下。努爾哈赤命令建州軍攻烏拉城北門,焚其糧,毀其城門。

烏拉兵白天出城對壘河邊,晚上則入城休息。

時年二十一歲的皇太極,與莽古爾泰力主渡河,給予致命一擊。

皇太極5次入關攻明不取燕京,原是學了清太祖1計狠招

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說:「不然,汝等出言毋若浮面取水之易也,須探其底里耳。欲伐大木豈能驟折,必以斧斤伐之,漸至微細,然後能折。相等之國,欲一舉取之,豈能滅乎?且將所屬城郭盡削平之,獨存其都城,如此則無仆何以為主,無民何以為君?」(《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二)

四卷本《清太祖武皇帝實錄》修於天聰年間,崇德元年成書。想必皇太極對其父教導的「伐大木」戰略思想,是認同的,也成功運用於自己的征明大業中。

「伐大樹」就是「伐大木」,先斫削兩旁而使之自撲,先剪滅四周而使之孤村。皇太極的堅忍,為繼承者多爾袞和順治帝很快入主燕京,準備了有效的基礎,真正實現了偏安遼東的大清國成為了一統天下的大清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以禮觀書 的精彩文章:

帝王家族的誓約最不可信,皇太極登極秀,唯有一份文件落到實處
孝庄誘降洪承疇被辯誣,「無冕之王」取向耐尋味

TAG:以禮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