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你不能養我一輩子,為何從小嬌慣我!值得每位家長深思

你不能養我一輩子,為何從小嬌慣我!值得每位家長深思

你不能養我一輩子,為何從小嬌慣我!值得每位家長深思

父母的溺愛,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前些天電視中有一則這樣的新聞:

一個媽媽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大,兒子大學畢業後很快就有了工作。

可是,他每每干不到一個月就辭職,總是抱怨工作任務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

兩年了,兒子心安理得地賦閑在家,要麼上網打打遊戲,要麼用媽媽不多的工資去社會上消遣時日。

這個節目播出後,很多家長陷入了深思,自己家裡有沒有這種潛在的危機?

小時候,老人們跟我們說:「小虧不吃吃大虧,小苦不吃吃大苦。」

就是說,孩子在小時候,吃一點苦、遭遇一些困難,是好事。如果我們怕孩子吃苦,而承擔孩子的責任,雖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鬧和糾纏,卻剝奪了孩子培養良好品格和發展自我能力的機會,這就是很大的危害了。

我們總在說現在的孩子不懂事,可是卻不知道是因為我們保護的太好了,不讓他們懂事。要想讓孩子從小明事理能為他人著想體諒父母,就應該從小讓孩子吃點苦,讓他們識得人間疾苦,懂得珍惜懂得體諒。

現在的孩子大都很聰明,但他們大部分最後都沒能獲得意料中的成功,原因就在於他們缺乏意志力,缺乏堅持到底的精神。


你以為的「愛」可能害了孩子

達爾文說:生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情,愛孩子則是另一回事了。

很多父母覺得愛孩子就是,對孩子有求必應,對孩子付出一切,對孩子一味地遷就和容忍,無條件滿足孩子的需求。

其實,是害孩子而不知。

你不能養我一輩子,為何從小嬌慣我!值得每位家長深思

就曾看過這樣的一條新聞:家境一般的李先生,對女兒從小就百般呵護。

在面對鏡頭時,李先生說:從小就把她當成掌上明珠,自己省吃儉用,總是無條件滿足她,要什麼玩具就有什麼玩具,要什麼吃的就有什麼吃的……

原本在這樣的寵溺之下,女兒一定能生活得幸福美滿。

可結果是,從小有求必應的女孩李女士,長大後購物成癮,偏愛各種奢侈品。

工薪階層的她,根本無法維持自己的高消費,就偷偷把父親和丈夫的車子做了抵押,通過借高利貸來滿足自己的一已私利。

你不能養我一輩子,為何從小嬌慣我!值得每位家長深思

20多萬元本金連本帶息滾成70萬,如果不是債主找上了門,李先生無法得知女兒接下來會怎麼樣。

負債纏身後,女兒和女婿吵著要離婚,更讓李先生悲哀的是,女兒並沒有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

如今的李先生開始懊惱,是自己讓女兒變成了這副模樣。

捷爾任斯基說過這樣一句話:

父母溺愛和嬌慣孩子,滿足他們的任性要求,他們長大就會墮落,成為意志薄弱、自私自利的人。因此,父母的愛不應該是盲目的。


父母要有讓孩子吃苦的意識

兒童和少年時期是人生的基礎階段,父母有意識地創造一些條件,對孩子開展吃苦教育,非常重要,也有必要。

「吃苦」是一種心理承受力。

如何讓孩子吃苦,吃什麼樣的苦?搜集總結了以下幾點,和家長們分享。

例如孩子學走路時,不要總是扶著她,有心的父母可以發現,那些總是由父母扶著練習走路的孩子學會走路所花的時間比那些自己去練習走的孩子所花的時間要長。

1.孩子三歲,上街的時候就要讓他幫你提東西。

2.孩子到了五六歲,就要讓他掃地擦桌子,並告訴他如何節省用電,還可以教他們整理自己的房間。

3.孩子上學,告訴他們一些簡單的安全知識,要他們自己走路上學,放學自己回來,要他節約文具的開支。

4.孩子放學後,要他順便到菜場去買菜,以便減輕父母的壓力。

5.節日里讓孩子洗洗馬桶,知道臭和臟是生活的一部分。

6.適當讓孩子干粗活和重活,知道父母需要他們照顧。

7.孩子上中學,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費,錢就這麼多,超支了只能挨餓。

8.培養孩子各種生活技能,讓他們有很強的動手能力。

9.孩子十五歲左右,要他在家裡或到外面打工,鍛煉自己,接觸社會,培養吃苦精神。

父母要捨得讓孩子去吃這些苦。


孩子需要自立

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志,減少對他人的依賴。也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在家裡,自己獨立完成自己的生活起居,打掃自己的房間,清理自己的物品等,學習上,自己獨立思考,獨立完成,心理上要獨立。

你不能養我一輩子,為何從小嬌慣我!值得每位家長深思

幾年前,有這樣一件真實事件:北京的一對老夫妻將自己的兒子告上了法庭。

原來,兒子大學畢業後,吃不了苦,受不了累,一直在家裡閑著吃喝玩樂,帶著女友回家同居,每天睡到日上三竿。

父母勸說不成,抱怨沒用,心生怨恨的父母想到控訴自己的兒子,讓他搬出去住。

毫無愧疚感的兒子居然說出這樣的話:

父母養我理所當然,如果你不能養活我一輩子,為什麼從小那麼嬌慣我?

老兩口聽到這樣的話,心頭一顫,原來更應該控訴的是他們自己。

是他們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讓兒子失去了討口飯吃的本事;是他們的萬千寵愛於一身,讓兒子失去了認清自己的分辨力。

家長不能代替孩子去考慮問題,要孩子自己去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能獨立思考問題,能有主見,從而為孩子以後的成功打下基礎。

作為父母,千萬不要把對孩子毫無保留的愛,變成自釀的一杯苦酒。


父母主動與孩子一起吃苦

要知道,只知道享受的父母,是不可能培養出一個能「吃苦」的孩子的。所以父母可以與孩子參加晨跑,參加體育運動,如一起打球,一起游泳,一起旅遊,這樣可以增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同樣讓孩子得到了鍛煉。能吃苦來自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來自一件件沒有妥協退讓的小事情。

比如,天氣很冷,孩子今天不打算去幼兒園。父母不遷就孩子,頂著寒風帶著孩子去幼兒園。

烈日炎炎,晚上回家很累了,父母會和孩子像平常一樣去沖涼,而不是倒頭便睡。

孩子和父母跑步,再有十幾米就要到達預定的終點了,孩子喘著氣不想再跑。父母鼓勵著孩子,一起奔到終點。

這一樁樁、一件件都在鍛煉磨礪著孩子,使他們從小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使他們能吃苦。越是愛護孩子,就越要加強他的「吃苦」教育。讓孩子吃點苦受點罪,才是真正的愛護與負責。

你不能養我一輩子,為何從小嬌慣我!值得每位家長深思


需持之以恆而不可一曝十寒

能吃苦來自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來自一件件沒有妥協退讓的小事情。

比如,當孩子在寒冷的冬天不願起床的時候;

當孩子難以完成一件手工製作的時候;

當孩子跳繩跳到最後筋疲力盡的時刻;

當孩子正在完成份內的家務活,小夥伴來找他出去玩的時候……

這些都是鍛煉吃苦的場合。

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父母家人的鼓勵、誘導和鞭策。要求孩子堅持做完正在做的事情,要求孩子堅持與困難作鬥爭。

實際上,吃苦的精神就來自這最後的咬牙堅持之中。

對孩子的吃苦教育,要講究方式方法,「虎媽」、「狼爸」、「鷹爸」不足學。

父母需先估量孩子吃苦之力而後才行吃苦之教;需尊重孩子意願而不強迫命令;需身體力行發揮榜樣的作用而不能只動嘴不動手。

人生漫長的路要靠他們自己走,困難也得靠他們自己解決。總有一天,他們要自己面對這個社會,擔負家庭的責任。

尤其是男孩,對一個未來的男人來說,吃苦耐勞是他的立世之本,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他註定難以面對日益競爭的社會競爭。

讓孩子吃點苦,受點折騰,是為他們將來的人生旅途走得平穩順暢,所做的儲能蓄勢的準備。讓他們踏入社會後,在風雨人生中,充分實現自身價值。

聲明:資源轉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