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蒼南:青花魚盤「拔五更」 畲族夾纈白礬如珠

蒼南:青花魚盤「拔五更」 畲族夾纈白礬如珠

CCTV-10

2019.7.29 20:50 播出

《中國影像方誌》浙江卷 蒼南篇

蒼南篇 預告片

三十六都大玉倉寺,乃平邑之名山,其山有玉,故稱玉倉。

----《奉憲勒禁》石碑銘文

這是古人對於玉蒼山名稱由來的記載。

進入五代時期,蒼南一帶的移民大多來自閩東。後梁乾化四年,公元914年,吳越王錢鏐以橫陽之亂既平,遂改縣為平陽。今蒼南地屬平陽。

1981年,經中央政府批准:以玉蒼山為界,山南劃分出一個新的縣城。蒼,是玉蒼山的濃郁色彩;南,指玉蒼山以南的地理方位。蒼南縣因此得名,沿用至今。

世界礬都 白礬如珠

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蘇州富商率先在雞籠山頭建起第一座礬窯。礬山的明礬是當地重要的貿易物資。

礬窯

白礬

白礬製作的工藝品

上世紀20年代,地質學家葉良輔等人,用5個月的時間,對礬山進行了第一次全面的地質考察,三年以後,他發表了《浙江平陽之明礬石》報告,確認礬山的成因,並第一次計算出礬山明礬的礦儲量多達2.4億噸,佔世界總量的60%。

打通於上世紀60年代的南洋312平硐礦井,曾經是礬礦的主採礦區。經過600多年的開採,雞籠山中如今分布的礦洞多達10層。

蒼南碗窯:延續瓷韻三百多年

據《巫氏宗譜》記載:明萬曆乙亥年(公元1575年),福建汀州連城縣瓷工窯匠巫人公在碗窯村落戶。清朝中期,村裡形成了以五大家族為主的瓷號,鼎盛時期上萬人聚集,產品遠銷海內外。

浙江省現存規模較大的一座完整龍窯就在碗窯村。

碗窯村在清中期的興盛,與礬山鎮大規模開採礬礦的時間節點正好吻合。工業生產帶來的人口聚集,為藏在深山的碗窯帶來了大量客源。龐大的規模消費,促使碗窯村的工匠,將產品的重點放在了一個區別於官窯的產品類別——日用瓷上。

由此,碗窯村誕生了具有標誌性的產品----魚盤。以之為核心的一系列產品,使得蒼南成為溫州地區最大的瓷器生產基地之一。

「拔五更」:屬於蒲壯所城的歡慶儀式

明朝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倭寇進犯壯士所城,將領副千戶王山率領1200多名士兵,與敵軍展開殊死搏鬥,最終擊退倭寇,守住了一方水土的平安。

因倭寇登犯難守,後壯士所城併入蒲門所城,合稱為蒲壯所城。在此後的兩百餘年裡,蒲壯所城先後多次與倭寇發生激烈的城池爭奪戰,每一次都捷報頻傳。

公元1384年,蒲壯所城開始修建。以奠基石為原點,整座城堡圍繞「田」字形設計,街道相貫,里巷互通。

元宵節午夜,迎神的隊伍便會抬出當地人信仰的海神「晏公」塑像,進行巡城。隨後,整個古城中幾乎所有的青壯年男性,都會參與到迎神賽跑當中。這是蒲壯所城一年氣氛的頂點。

據民俗學者考證,「拔五更」再現了古城中明代抗倭將士練兵和慶祝勝利的情境。

畲族夾纈:傳承千年的印染技藝

蒼南縣是溫州地區畲族遷入最早的縣城之一。早在明朝弘治年間,畲族的雷氏家族就從福建遷入當時的平邑莒溪十八家,也就是今天的蒼南縣境內。歷經五百餘年發展,定居在蒼南的畲族聚落已經多達73個自然村、共計6個姓氏、25個支系。

歷經千年,畲族民歌依然被完好地保存在鳳陽畲族鄉的山坳里。畲族人祭祀以歌演史,婚戀以歌傳情,喪禮以歌代哭,日常以歌自娛、以歌代教的風俗從未改變。

2018年6月,在北京舉辦的2018「大運河文化帶非遺大展暨第四屆京津冀非遺聯展」上,一抹來自蒼南的色彩驚艷了全場。

這種獨特的印染技法,脫胎於蒼南一帶的傳統手工技藝——夾纈。以花版雕刻為模具、以靛青為染料,這種包含了多種技藝的民間工藝,凝聚著先民師法自然的智慧。

今天,傳統的夾纈工藝,已經成為許多蒼南設計師的靈感來源。一大批融合了傳統工藝和現代設計的文化產品,正在成為蒼南的視覺符號。

2017年,「凝心聚智·復興礬都」首屆世界礬都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高峰論壇召開。礬山鎮曾經供礦工居住的福德灣,經過文創改造,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榮譽獎;同時,蒼南礬礦遺產保護作為試點,被納入世界遺產預備名錄。

蒼南,曾經以海的胸懷,接納著不同族群的文化;又攜帶著勇闖天下的文化基因,勇立於時代潮頭。

用影像記錄當下,以地方表達中國

昨天的變遷,今天的影像,明天的歷史

中國影像方誌

《蒼南篇》

播出時間:7月29日 20:50

監製 / 閆東 主編 /劉銘 黃麗君

編輯 / 張蘭 胡悅 麥馨元(實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視科教 的精彩文章:

伴你高飛
他竟然敢直接用兩本書替代部分繩子,挑戰蹦極!

TAG:央視科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