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留住華語,留住根,李光耀說新加坡華人要保住骨氣

留住華語,留住根,李光耀說新加坡華人要保住骨氣

眾所周知,新加坡是一個華人國家,其國家民族成分大多數是華人。而華人群體又是一個鄉愁很重的群體,台灣的余光中老先生說過: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是的,無論新加坡華人們漂泊多遠,但他們的祖先是來自大陸的,他們傳承的是華夏的文化。不過,由於某些原因,新加坡華人的處境很是尷尬。而學習漢語就體現了新加坡華人們的這種處境的特點。

新加坡人居住人口560多萬,而新加坡公民大約有400萬左右。新加坡公民主要分為4大族群,華人、印度裔、馬來裔以及歐亞混血族群,其中華人人數大約佔74.2%,佔主導地位,馬來族13.3%、印度裔9.1%、其餘佔3.4%。

新加坡華人群體的祖先主要來自中國大陸南方,還有少量來自台灣及海外;主要群體為來自福建、廣東、海南等地的民眾,尤其以閩南、廣府等地居多。

我們知道,中國南方多山,古代交通不便,語言的差異很大,不似北方那樣相似統一。正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南方眾多的方言的將這些特徵體現的淋漓盡致。

所以,老一代移民們到了新加坡之後,大家各自說著自家的方言,這對華語群體的交流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統一華人群體方言的行動勢在必行。

不過,當時由於國際局勢的影響,李光耀為了新加坡能夠與西方國家進行更便捷的交流,將英語定為第一語言,在全國大力推廣。雖然華語、馬來語與泰米爾語也同樣成為官方語言,但在推廣英語的同時,無形中就壓制了其他語言的發展。

李光耀在推廣英語的時候,堅持執行雙語政策。對於這點,做法是非常好的。但是在華人群體間,由於方言太多、太雜,所以,即便推行雙語政策,仍舊不能將華人群體擰在一起,解決華人間交流的問題。但是對李光耀而言,他視其為自己的最大成果之一。

2013年,李光耀在會見德國總理施密特時曾經說,新加坡實行的雙語制度是自己一生中最得意之作之一。將雙語制度抬到如此高的位置,足見李光耀對此事的重視,言語中也慢慢的自豪感。

李光耀雖然是新加坡的總理,但是他同樣首先是一個華人,他也有自己的根。

李光耀年輕時曾經到西方留學,但是在接觸西方文化之後,李光耀認識到,自己對於西方的文化、理念、行事準則等都有不同的見解,更確切的說,是不認同。

李光耀既沒有接觸傳統文化的全面熏陶,又對西方文化來說屬於半路出家,所以,他很難對兩種文化有著全面的認識,更形成不了屬於其中任何一種文化的個人觀念。他很矛盾,夾在兩種文化之間左右搖擺。一個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沒有歸屬感,新加坡就在眼前,大陸就在不遠,但李光耀仍舊是一個無家可歸的人,這種現象說明了,華人在文化傳承上的模糊不清。

另外,李光耀作為新加坡華人的一份子兼最高代表,他需要得到民眾的支持,李光耀不會說漢語,但是面對佔據絕大多數的華人選民,不會漢語,就成了李光耀的硬傷。

李光耀曾經多次提到,新加坡華人如果只說英語,這就屬於讓華人們放棄了自己的根,放棄了民族文化,放棄了價值觀缺,卻了這些,那麼,華人們將會徹底喪失鬥志,喪失骨氣,作為一個以華人為主的新加坡國家而言,沒有什麼事情比導致一個國家丟掉奮鬥、陷於墮落更可怕的了。

所以,一方面是為了現實的需要,眼前的利益;另一方面是為了新加坡華人能夠重塑民族文化,找到回家的感覺。李光耀此後發動了著名的」學習華語運動「。

李光耀已經去世幾年了,但是他在新加坡開展的學習華語運動一直延續了下去,直到如今,這一運動仍舊在政府的主導下轟轟烈烈的進行著。

從另一方面來說,隨著遠東地區漢文化圈的再次復興,新加坡需要重新考慮自己的定位,入歐還是脫歐,下西洋還是回家,這一切都等著新加坡去做出抉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浪 的精彩文章:

妻子去世後,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要怎麼活下去?
古代中國一直被侵略,為何領土卻不斷擴大?

TAG:千古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