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呼之欲出的中國雙航母編隊

呼之欲出的中國雙航母編隊

隨著中國成為第二大經濟體,維護日漸增加的海上利益成為當務之急,尤其是漫長而繁忙的海上運輸線,它將中國與世界緊密的聯繫在一起,海運較陸運費用低,能顯著降低能源和原材料的價格 ,也能提高中國製造的競爭力,航母戰鬥群是維護海洋利益的最佳選擇,然而遼寧艦這一單艘滑躍中型航母不足以與大型核動力航母抗衡。隨著第二艘航母的到來,中國首支雙航母編隊呼之欲出。

雖然發生海上高強度對抗的可能性不大,但航母的戰鬥力必須經得起推敲,這正是和平時期航母存在的價值。中國完成遼寧艦以後,沒有直接建造核動力航母,一方面是相關技術仍未攻克,另一方面是仍然沒有航母的獨立建造經驗,遼寧艦是完工68%的半成品,已經定形,中國只能在這個基礎上修復和續建,因此建造一艘新的航母很有必要,新的國產航母使中國完成了從鋪設龍骨到各航母分段合攏的全過程,積累了獨立建造中型航母的工程經驗,整個建造過程跨越6年,是對未來建造核動力航母的綵排。國產航母不斷進行海試,已經完成了6次,服役在即,我國一向都有寧讓人等裝備,不讓裝備等人的傳統,相信遼寧艦已經訓練出了多批艦員,國產航母的到來只是水到渠成。

新航母是在遼寧艦基礎上的改進型,措施有通過縮小艦島,增加了一個機位,另通過加大機庫增加了兩個機位,對原設置SS-N-19反艦導彈的甲板區進行加強,擴大戰機整備活動區,通過上述措施顯著增強了新航母的作戰能力,雖然仍然使用四台453型蒸汽輪機,但以20萬馬力的總功率足以使航母達到30節的最大航速,以便提供艦載機起飛所需的甲板風。國產航母由遼寧艦的14度滑躍起飛改為12度,起飛迎角的減小,降低了滑板對艦載機起落架乃至大梁的衝擊,屬於降級使用,這完全是可能的,不用大驚小怪,如果能在達到同樣效果的情況下,增加艦載機壽命,何樂而不為。

各種輔助艦船也已準備就緒,包括滿載排水量超過4萬噸的901型綜合補給艦,其首艦呼倫湖號已經入役,901型也使用同樣的蒸汽動力,不過只用了兩台汽輪主機,水面艦船噸位與阻力的增加不是成正比的,遼寧艦雖然擁有六萬多噸的排水量,但因外飄很大,低海況下的興波阻力並不大,只需20萬馬力即可達到30節,可僅7000噸的052D要達到同樣的航速就需要8萬馬力的功率,因此901補給艦的動力雖然有10萬馬力,最高航速也不會高於25節。

還有航母戰鬥群的首席護衛——055型導彈驅逐艦,能為航母撐走一道前所未有的天網,航母首先要有的是應對飽和攻擊的能力,中美之間的矛盾現在已經毋庸諱言,美國的反航母利器是B-1B攜帶的拉斯姆隱形反艦巡航導彈,它是由冷戰時期的AGM129項目演化而來的,雖是亞音速反艦導彈,但射程卻達到了創紀錄的900公里以上,且據說雷達反射面只有F22的十分之一,但用於制導的星彈數據鏈一被切斷,它的隱形能力再強也是惘然,對它的防禦只能是軟硬殺傷相結合,以軟殺傷為主,硬殺傷主要是補漏,畢竟其以亞音速跑夠超遠的射程,也得上一個小時了吧,到後半段才進入硬殺傷的火力範圍,這麼大的距離已經不是預警機所能掌控的了,也不是傳統的海洋偵察衛星所能駕馭的了,制導不同於偵察,必須能提供目標連續而精確的座標,因此只能用低軌的雷達衛星 。

055型驅逐艦9米深的垂直發射模塊是與其雙波段雷達匹配的,這是大有深意的,彈長僅6.55米的標準3射程就達到了500公里,它是三級固體火箭發動機,長9的導彈射程又是多少,未來航母作戰將是大系統多維對抗,我國已經多次展示了陸基反衛星能力,DN系列反衛星導彈是由開拓者系統火箭發展而來,我國有能力將DN系列反衛星導彈整合進055型9米的發射井中,從而能直接威脅進行精確定位的低軌制導衛星。中美為了反航母,不約而同都選擇了衛星制導,通過遙感衛星組網,以多種探測手段互相補充來探測航母 ,只不過我國選擇了反艦彈道導彈,美國選擇了傳統的巡航導彈,但後者的制導難度似乎更大,必須對導彈進行長達1小時的精確制導。

至於硬攔截手段,就是最近頻頻上鏡的936號坦克登陸艦裝備的大口徑電磁炮,它利用電磁場的洛倫斯力對金屬炮彈或導彈進行加速,依據直線電動機原理,達到了化學能無法企及的高初速,用於反導將獲得僅次於激光的攔截概率。

相對於防空,大家更關注的是我國航母編隊的反潛能力,畢竟歷史上我國的反潛能力更弱,水下的威脅更大,的確反潛一直是我國海軍的短板,國產首款被動拖曳線陣列聲納即206型聲納2008年才裝備,但它後來居上,水聽器呈三角形分布,用三角定位法解決了困擾被動拖曳線陣列聲納多年的左右舷模糊的問題,雖然被動拖曳線陣列聲納探測距離遠達第二聲匯聚區,超過100公里,但面對靜音水平越來越接近乃至低于海洋背景雜訊的新型潛艇,如弗吉尼亞級和蒼龍級,反潛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主被動拖曳線陣列聲納應運而生,它通過分辨潛艇特有的聲紋特徵對其定位,不再被動依賴於目標的雜訊,美國為了維持其絕對領先地位,定位過於超前,指標過高,主被動拖曳線陣列聲納至今未能實用化,但中國航母編隊反潛方面仍有明顯的短板,即缺乏艦載固定翼反潛平台,即使盯上了對方潛艇,也無法快速打擊,將探測優勢轉化為實際戰果。

還有一個缺板,那就是隱形艦載機遲遲未能列裝,在遭遇航母對決時,依然要面對人家的代差優勢,近期只能利用殲20超音速巡航能力進行遠程支援,再通過殲15的夥伴加油延長其留空時間,另外戰爭都升級到航母對決了,岸基反艦彈道導彈的壓陣效果將元分顯示出來,至少可以用反艦彈道導彈的衛星系統隨時掌握對方航母的動向。這樣即使面對敵方雙航母編隊,也並非沒有有招架之力。

現階段我國航母只能用卡31或直18艦載預警直升機,直18用了3台渦軸6C,航程相比卡31的600公里達到900公里,可在距航母200公里處環形搜索,採用吊放式X波段有源相控陣預警雷達,主要用於低空補盲,有兩名專職的引導員,專門優化了對反艦導彈的引導攔截能力,我國已在由運7改裝的JZY01驗證機上進行了相關實驗,但運7翼展達29.2米,根本不適合上航母,研製一款優秀航母通用平台是必由之路,最好是與美國的C2一樣,通過一機多型解決艦載預警機與艦載反潛巡邏機用同一平台的問題,減輕後勤壓力,這就是盛傳的空警600和空潛600,它將我國航母的性能提高到了一個新水平。

空警600很可能用了最新報道渦槳6E發動機,早先的渦軸6C發動機是單轉子渦輪軸發動機,採用6葉複合材料螺旋槳,功率從基本型的4250馬力提升到了5100馬力,預計渦槳6E馬力將提升到6000馬力,在動力上最終實現逆襲。對預警機而言,相比速度更強調滯空時間,渦槳發動機就是在渦噴發動機的基礎上加了螺旋槳和減速器兩個部件構成的,大直徑螺旋槳轉速受到限制,因為其槳尖的線速度有率先超過音速產生激波的可能,因此用渦槳發動機的飛機速度都不是很快,但正因為螺旋槳的直徑遠大於風扇,所以涵道比也大,因而效率更高,更加省油,這對空警600足夠了。空警600的飛行高度和速度都是直升機無法比擬的,至於雷達方面,空警500 的數字陣列雷達已經服役多年,空警600的數字化程度必將進一步提高,取消大量硬體,其功能用軟體代替,進一步貫徹小平台,大預警的思想,重點優化對隱形目標的探測,提高接收的信噪比和動態範圍,可以在強雜波內發現小目標,但空警600為了實現真正的全向無死角探測,大圓盤還得背,因此其升力係數較低,在沒有彈射器的情況下,必須從滑躍航母的195米長點起飛,因長跑道與降落跑道有重疊,會影響降落作業,雙航母配置則解決了這個問題。

總之,雙航母編隊的組建有強烈的現實意義,為當今中國走向藍海之必需,將揭開中國海軍嶄新的一頁。

圖片與數據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帥 的精彩文章:

狂飆於浪尖之上——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

TAG:飛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