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他偽造3000件人類遺物,引爆全球熱議

他偽造3000件人類遺物,引爆全球熱議

每天一條獨家原創視頻

今年6月,美國藝術家丹尼爾·阿爾軒

來到上海昊美術館辦個展,

展覽現場設定為一個3019年的「考古現場」。

10年來丹尼爾用火山灰、天然水晶等地質材料,

複製了將近3000件21世紀流行的物品,

把它們做成殘破、衰敗的樣子,

「偽造」成未來的出土文物。

這些物品中,有相機、手機,

也有喬丹球鞋、斯伯丁籃球、米老鼠,

種類十分龐雜,幾乎涵蓋各個生活領域。

丹尼爾想讓觀眾變成未來的考古學家,

挖掘「文物」、重新思考當下的人類文明。

自述丹尼爾·阿爾軒撰文王微辣

丹尼爾·阿爾軒接受一條專訪

38歲的丹尼爾·阿爾軒(Daniel Arsham),人稱「鬼才藝術家」。他的雕塑作品,絕大多數是白色、灰色,擅長在作品中玩弄時間和空間的概念。

6月下旬,我們在上海展覽現場見到丹尼爾時,他身穿一套類似考古隊制服的白色連體衣,向我們娓娓道來,在3019年的未來,人們將如何理解21世紀的文明。

《邦尼兔》

走入一樓的展廳入口處,迎面看到的就是這隻高度近5.5米、青銅材質的《邦尼兔》,是丹尼爾迄今為止最大的雕塑作品。

丹尼爾解釋:「我把這隻兔子擴大了很多倍,通過它與觀眾的高度差,營造出一種陌生的距離感。另外選擇了青銅材料,打造出銅銹的質感,充滿古老的年代感。」

《邦尼兔》站在展覽門口,就像《愛麗絲夢遊仙境》里愛麗絲跌進兔子洞的開頭一樣,開始一場奇幻旅程。

《開鑿之牆》

再往裡走,是一排排破碎的牆體。純白的空間中,卻滿是衰敗感,讓人好奇——這裡發生了什麼?

牆上的破洞,最初是不規則形狀,一眼望去,像個正在緩緩融化的冰川;走到牆的盡頭,才發現,最後的牆上有一個人形。

「我把這些牆做成交叉錯落的形態,觀眾必須在其中徘徊前進。從外面看,圍牆中的人們按相反的方向穿梭,不知道盡頭在哪。」

《蝴蝶結》

走出《開鑿之牆》,就被這件超現實的雕塑吸引。

「我和牆壁玩耍,將它融化,像紡織物一樣,然後我用柔軟的牆面系了一個完美的蝴蝶結。」

丹尼爾的《蝴蝶結》手稿

這個把空間「打結」的想法,丹尼爾經過10年的反覆嘗試、失敗,才實現。

《挖掘現場 212》

走進展覽最深處,才發現,美術館的地板竟然被大片挖空。就像一個考古勘測現場。

幾個白色連體服的「考古隊員」,正在坑洞里忙碌地工作。他們小心翼翼地研究挖掘出來的物品,帶進分析實驗室。

這是丹尼爾虛構的「挖掘現場」,他把時間設定在未來的3019年,再把各種破碎的舊物,散落其中。這些「文物」,是我們這個時代再熟悉不過的日常用品:手機、電話、收音機、吉他、籃球、球鞋……

配合工作人員的表演,讓觀眾產生時間錯亂的體驗。

丹尼爾在復活節島創作的繪畫

21世紀的人類遺物

而「未來遺物」系列,始於丹尼爾十年前的一次旅行。

2010年,丹尼爾去南太平洋上的復活節島旅行,那裡因巨石像和考古聞名。

他畫了很多描繪石像、遊客、原住民的畫,還偶遇了一群考古學家,與他們探討石像的起源。

丹尼爾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根據地下挖掘出來的文物來推測歷史真相,會有一定的虛構成分。

「旅行回來後,我開始逆向思考:是不是能把今天這個時代的東西,做得看起來像歷史遺物?」

丹尼爾因此創造了「虛擬考古」的理念,從未來的角度,審視當下的日常物品。

他嘗試用復活節島上收集來的火山灰,混合石膏粉,做出第一件「未來遺物」——相機,那是小時候祖父送給他的第一台賓得K1000。

丹尼爾的第一個「未來遺物」系列

這之後一直到現在,丹尼爾用火山灰、水晶、石英、炭灰、黑曜石等地質材料,已經生產了近3000件21世紀的「未來遺物」。

他先做了一批科技產品:相機、黑莓手機、磁帶、鬧鐘、電影放映機。

然後是有文化辨識度的物品,音樂類的耳機、麥克風、鍵盤、架子鼓、音箱;體育類的籃球、喬丹球鞋、芝加哥公牛隊夾克衫、紐約洋基隊棒球帽……

「選擇物件時,我會找一些標誌性的、在全球被廣泛認知的東西。它們不是來自300年前,也不是來自300年後,只代表我們這個特定的時代。」

兩個小兒子出生後,丹尼爾以孩子們的毛絨玩具、卡通形象為原型創作,把原來可愛柔軟的東西,做成「遺物」。既讓人看到童年的回憶,又有風化侵蝕的感覺。

丹尼爾最近發售的《粉色破碎熊》

在他的個人網站上,僅30秒就全部售罄

不論是把當下的流行物品做成「虛擬文物」,還是把堅固的建築變成扭曲、不可思議的空間,丹尼爾的作品總給人殘破不堪感。「很多人認為:我是在悲觀地在描繪世界末日嗎?這根本不是我的意圖。」

「我們今天所擁有的一切,在未來某一天會作古,但人類的創造力在進步。我覺得這反而是一種積極的討論,能激起人們對未來的想像,和對當下的人類文明的思考。」

丹尼爾出生在美國邁阿密。從小就被確診為色盲,一般人的眼睛能分辨百萬種顏色,但他只能分辨約100種。花和草的紅、綠色,天空和太陽的橙、藍色,在他眼中都模糊不清。

但他從小把自己的色盲症看作是一種潛在天賦,「讓我專註於黑與白的世界。」

童年的丹尼爾

丹尼爾在自己的作品前

12歲時,丹尼爾幾乎喪生於1992年席捲邁阿密的一場颶風。窗戶破碎,牆壁坍塌,天花板被掀翻,開了個大洞。他和家人只能蜷縮在壁櫥里,眼看一切被無情摧毀。

丹尼爾說,「那種感受像是建築被肢解,快速,且充滿暴力。」

丹尼爾從那場災難中倖存下來,但「大自然摧毀人造物的力量和場景」,在他心裡留下烙印。

丹尼爾早期的繪畫作品

變異的未來建築

2003年,丹尼爾考入紐約庫伯聯盟學院(Cooper Union),學的是繪畫,但畫的一直都是大自然中的超現實建築。

繪畫也是他在學生時代,實現自己想像力最簡單、觸手可及的方法:「我把很多建築元素單抓出來,比如柱子和樓梯,讓它們成為漂浮在時空里的廢墟,過去的人類文明留下的痕迹。」

《變異的通風口》2006

《藏起來的人》2011

從牆裡伸出的手

《墜落的時鐘》2011

藏起來的米老鼠

後來,丹尼爾才開始做雕塑,「把想像實體化。」

堅固的牆壁,突然像瀑布一樣傾瀉而下,災難般地毀壞,或像布料一樣有了柔軟的褶皺……

《破碎的臉》2017

《垂死的高盧人》2017

他也探索人與建築的互動關係,創作了一系列破碎的人體雕塑。

有一次,為了給這些人物形象建模,他把自己包裹在石膏中待了4、5個小時,直到感受到彷彿置身於洞穴深處的窒息感。

丹尼爾是天生的色盲,2015年後,他佩戴色彩校正眼鏡創造了不少有顏色的作品

從2007年至今,丹尼爾與建築師Alex Mustonen合作創立工作室「Snarkitecture」,把建築變成好玩、有生命、沒有固定形態的東西,創作了許多挑戰人們認知的作品。

Snarkitecture取名自Lewis Carroll的詩歌《獵蛇鯊記》,丹尼爾借用「蛇鯊」來比喻作品中奇妙、未知的建築,「在真實與虛構之間的迷惑體驗,是我最想探索的部分。」

丹尼爾和藝術家JR、村上隆、KAWS

詹姆斯·法蘭科主演丹尼爾執導微電影《未來遺物 02》

炙手可熱的跨界明星

藝術創作之外,丹尼爾也是當下國際最炙手可熱的跨界明星:設計過球鞋、潮牌店、大牌秀場視覺;一眾好友里,包括藝術家KAWS、村上隆、音樂人Pharrell……

丹尼爾與肯寧漢合作的舞台設計

丹尼爾從大三,就開始和舞台設計師肯寧漢(Merce Cunningham)合作。肯寧漢是美國舞台設計的老牌代表人物,和20世紀的眾多名人合作密切,安迪·沃霍爾、勞森伯格、賈斯帕·約翰斯、杜尚……

「我從肯寧漢身上學到最大的一點,就是從別人身上汲取知識、來提高自己的作品。」

以知名音樂人Pharrell為原型的雕塑,2013

通過舞台設計,丹尼爾逐漸熟悉音樂圈、時尚圈。2005年,丹尼爾開始與美國音樂人菲董(Pharrell William)合作。

「我負責視覺,他負責做音樂。他創造現場體驗的能力太厲害了,我原來根本沒法想像,合作多了後耳濡目染。」

而這種創造體驗的能力,也被丹尼爾運用回自己的藝術作品中。

丹尼爾與adidas合作設計的球鞋

丹尼爾成長於90年代的美國,嘻哈文化、滑板文化、球鞋,都是構成他世界觀的重要因素。

他特別在意受眾,「並不是每個人,在成長環境中都覺得藝術是重要的。隨著作品的發展,我想著如何去吸引不同的受眾。」

丹尼爾與Dior男裝合作的秀場視覺設計

通過和不同品牌合作跨界設計,比如adidas、Dior,他接觸到更大規模的大眾。

「關於藝術和大眾文化的交融,這個概念看似很新,但當我們回到60年代、80年代,像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凱斯·哈林(Keith Haring)這些藝術家,已經在做同樣的事情。」

在丹尼爾紐約的工作室,有不少潮流收藏品

現在,丹尼爾還是一位Instagram網紅,粉絲50萬。他喜歡在Instagram上發帖,分享新展覽、新作品,社交媒體已成為他和觀眾溝通的一種方式。

部分展覽現場照片由昊美術館提供

部分作品來自藝術家官網、Instagram

《丹尼爾·阿爾軒:現在在現》正在展出

地點:上海昊美術館(祖沖之路2277弄1號)

展期:2019.6.29-2019.10.24(每周一閉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條 的精彩文章:

一個錢包,夠小、夠輕、夠能裝
17種食材做的雜糧粉,谷香濃、熱量低、營養好!

TAG:一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