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金沙遺址發現大量瀕危象牙,為保護它們,專家們使出一個絕招

金沙遺址發現大量瀕危象牙,為保護它們,專家們使出一個絕招

象牙歷來被人視作寶物,古人曾用象牙雕琢成各種器物,不但實用性很高而且還能體現自己尊貴的地位。在四川成都的金沙遺址中,曾出土數噸的古代象牙,如此數量龐大的象牙遺存,在世界都十分罕見。它們究竟是用來做什麼的?專家們又該如何對其進行保護?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2001年,四川成都市西郊蘇坡鄉金沙村,有不少村民正在蜀風花園大街緊張的施工,在偶然之間發現了一座古代遺址。

考古專家趕來後,確定該遺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並將其定義為「金沙遺址」。在「金沙遺址」中,專家們清理出近千件珍貴文物,包括金器、玉器、銅器等,除此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是,此地還出土了總重量2-3噸的古象牙。

專家在發掘象牙時,發現了一個奇怪的規律,象牙坑中的象牙,多是整齊的擺放在各類金銀器物之上,並且象牙坑也都位於古河道的兩畔。根據以上現象,專家們斷定數量龐大的古代神秘象牙,可能與當地河流有著密切的關係。

為了確定該說法,專家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終於在一本叫作《周禮·秋官·壺涿氏》的書中,找到了「若欲殺其神(水身),則以牡橭(一種神秘的動物)午貫象齒(象牙)而沉之,則其神死,淵為陵。」的記載,確定了象牙是用來鎮壓水中怪物、防止水患的祭祀物品。

專家們發掘出象牙後,可謂是「幾多歡喜幾多愁」,一方面專家們對能挖掘到古象牙十分興奮,另一方面專家們也意識到象牙如果長期暴露在空氣中,而不加以重點保護的話,很可能會出現風化脫皮,最後毀損的後果。

在各地的古迹遺址中,出土象牙是非常少見的,因此專家們對於古象牙的保護經驗很少,在當時的國內,還並沒有一套極其成熟的出土象牙保護理論。1986年時,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80餘根象牙,正是因為沒有受到妥善的保護,最終全都風化成了粉末,造成了千古遺憾。面對金沙遺址中數量如此龐大的古代象牙,專家們對象牙保護工作已經迫在眉睫。

象牙在地下埋藏千年之久,受到的腐蝕程度也極大,雖然在外皮上,只發現一些蜂窩狀的小孔,可是其內部已經高度朽化。除此之外,由於地下水的不斷浸泡,導致象牙一直呈百分百的飽水狀態,稍不留神就會讓其發生斷裂和扭曲。

在此之前,專家們曾對金沙遺址中鹿角和動物獠牙進行過加固試驗,發現用傳統化學試劑即三甲樹脂(有機玻璃)加固效果非常顯著,因此也將其套用在加固古象牙試驗中。

可惜天不遂人願,專家們得到的試驗結果卻難以令人滿意,有機玻璃對於象牙的加固效果並不是很明顯。

既然有機玻璃加固方法已經失敗,專家們只能另闢蹊徑,尋找更為有效的措施對象牙進行保護。專家們經過商討,認為應該暫時將古象牙封存起來,用人為的方式製造象牙保存的適宜環境,以達到「時間凝滯」的效果。為此專家們採用了有機硅封存的方式,用有機硅材料將象牙包裹起來。如此一來,古象牙既與外界空氣產生了隔絕,又避免了象牙發生不必要碰撞的損壞,同時透明的有機硅還便於專家們觀察記錄象牙的變化情況,一旦發現象牙有異樣變化,可以立即採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

由此看來,文物保護工作並非我們想像的那樣簡單,我們在博物館中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文物工作者心血和汗水的結晶。文物保護之路任重而道遠,我們更應該向那些默默無聞奉獻的英雄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解密 的精彩文章:

這座陵墓出土「神秘」綢緞包,專家說:它是金代墓內的珍貴文物
武則天投龍金簡經過放大,發現了一個少為人知的「特別」之處

TAG:歷史大解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