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日本的「方面軍」有多少兵力?日軍投降時的序列給出了答案

二戰日本的「方面軍」有多少兵力?日軍投降時的序列給出了答案

二戰期間日本軍隊在基本戰役單位「師團」以上,逐漸編成了軍、方面軍、總軍等三級建制,這是兵力擴充到數百萬人以後的產物。而在全面侵華戰爭爆發的1937年,日軍的最大編製僅僅是「軍」,並且還是兵力最多下轄一個師團的非戰時編製,無非是部隊級別高於師團罷了,比如盤踞在東北的「關東軍」、盤踞在華北的「中國駐屯軍」和盤踞在台灣的「台灣軍」。

華北抗戰和淞滬會戰爆發後,日軍在作戰初期臨時編組時使用「某某派遣軍」的番號,到1937年底成立了「華北方面軍」,這算是日軍第一個方面軍的建制。其後隨著戰爭規模擴大和屢屢擴軍,才開始不斷增編方面軍的番號,到投降時日本先後組建了20個「方面軍」的數字序列番號,其中第1、第2、第3、第6、第10方面軍入侵過中國(關東軍升格為總軍後轄有方面軍),另有先後出現過的華北、華中、華南三個方面軍番號。

「方面軍」建制一般下轄兩個以上的「軍」,每個軍再下轄兩個以上的「師團」。如按戰爭初期每個軍轄三個師團計算(最早組建的華北方面軍轄兩個軍,每個軍三個師團),軍級兵力約10萬人,則方面軍兵力就將達到30萬人左右,比如緬甸方面軍高峰時期就轄有10個師團30萬人馬。

1945年日本投降,當「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交出指揮刀時,山海關以南的侵華日軍序列包括:華北方面軍、第6方面軍、第13軍和第23軍共四大坨,也就是「中國派遣軍」這個「總軍」級單位的基本編成。

華北方面軍約計30萬人,盤踞在華北及平津地區,下轄駐山西第1軍、駐山東第12軍和駐河南第43軍,方面軍司令官下村定大將,投降時的代理司令官是根本博中將,也是八路軍等抗日武裝的主要敵人,最後向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投降。

關於第6方面軍可能軍史愛好者不太熟悉,它是為了執行「一號作戰」於1944年新組建的方面軍,主要負責華中和西南地區的作戰,在原有的第11軍(橫山勇)基礎上,又從關東軍調來第20軍司令部(坂西一良),指揮著參加長衡會戰、桂柳會戰和湘西會戰的全部日軍。

所以第6方面軍才是當時侵華日軍的主力,作戰序列內包含著日軍幾乎所有精銳部隊,比如第3、第13、第116師團等甲級師團,首任方面軍司令官是岡村寧次,這廝陞官後由岡部直三郎大將接任,投降時有兵力35萬餘人。

盤踞在華南地區的第23軍尚有兵力10萬人,在1939年日軍佔領廣州後不久,這支部隊一度稱為「華南方面軍」。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廣東及海南島地區成為「中國派遣軍」和「南方軍」(總軍級)的聯繫紐帶,為方便指揮將其降格為第23軍(因為台灣有個第10方面軍),兵力也有所減少,時任軍司令官田中久一中將。

一直佔領華東地區的第13軍投降時有兵力20萬人,司令部始終設在上海,第13軍在此之前只有四個師團加若干獨混旅團10餘萬人,之所以兵力突然增加,是因為當時日軍大本營判斷美軍有在華東沿海登陸的企圖,因此匆忙增兵所致,時任軍司令官松井太久郎中將。

由於所擔負戰略任務的不同,各方面軍的兵力也不盡相同,比如戰爭後期在台灣組建的「第10方面軍」,因為寶島上暫無成規模的抗日武裝,因此投降時只有10萬餘人,司令官安藤利吉大將。

日寇的「軍司令官」肯定是中將軍銜,但「方面軍」司令官可以由中將或者大將擔任,這就要看方面軍的戰略重要性了。而「總軍」的總司令官肯定由大將(有加元帥榮譽軍銜的)擔任,因此三級建制的差別還是比較明顯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度度狼哥哥 的精彩文章:

衡陽保衛戰和常德保衛戰為何結局不同?傷員數量影響部隊突圍決心
八路軍在日本投降後總共有多少人?詳解八路軍抗戰時期的兵力變化

TAG:度度狼哥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