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彭德懷批評志願軍不講戰術:單憑勇敢蜂擁衝鋒,因而傷亡大

彭德懷批評志願軍不講戰術:單憑勇敢蜂擁衝鋒,因而傷亡大

一支軍隊的戰鬥力,從主觀因素上分析,從人的角度去衡量,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有形的戰術水平和無形的戰鬥作風。抗美援朝戰爭是建國後的第一場戰爭,我們和敵人比起來,實力太過懸殊。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武器裝備落後、後勤保障困難,在物質層面完全無法和美軍相提並論。

在物資消耗量巨大,主要以火力殲滅敵人的現代戰爭中,物質基礎薄弱的志願軍能夠取得那樣可歌可泣的戰績,戰鬥作風、精神力量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志願軍英勇無畏、不怕犧牲、頑強果敢、為國奮戰的戰鬥作風,歷來為世人所景仰、所崇敬,無論怎麼讚揚、歌頌,都是實至名歸的。在這一點上,不管是站在什麼立場上的人,爭議是不多的。

可是一旦涉及到志願軍的戰術水平,就會立刻呈現出兩種觀點的尖銳對立,成兩級分化態勢。持肯定態度的人是過分拔高,認為志願軍的戰術水平就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一流,達到了陸地作戰輕步兵的巔峰狀態;而持相反態度的人則是過分貶低,認為志願軍的戰術水平很不怎麼樣,就是憑藉兵力多的優勢去堆,也就是經常被某些人掛在嘴邊的所謂「人海戰術」。在辯論中,對立雙方都能夠拿出相關的大量史料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因而幾十年來在這個針鋒相對的話題上難分難解,相持不下。

就方法論而言,就認識事物的態度而言,是個人都能夠把「客觀」兩個字掛在嘴邊。但是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歸根到底誰都有一個屁股,都有要站個立場,絕對的純粹的客觀,可以說是很難做到的。因而在辯論的過程中,不管有意無意,總是迴避或否定對方提出的證據,同時總是重複對自己觀點有利的證據。這樣自說自話的結果,就只能是互不服氣。

那些過分拔高志願軍戰術水平的人,總是習慣性地把「三三制」掛在嘴邊,認為志願軍在進攻戰鬥中有著成熟的散兵線,而密集隊形進攻在志願軍中是少之又少或者壓根就不存在的情況,這種觀點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密集隊形進攻在抗美援朝戰爭運動戰階段也就是第一階段也就是頭一年,的確是普遍存在的情況。1951年8月15日,彭德懷司令員對第三兵團軍以上幹部講話時,在談及我軍存在的重大缺點時這樣說道:

「不善於組織火力,不講究戰鬥隊形,特別是接敵運動常遭受不應有的損失,不善於利用地形、地物,隱蔽接近敵人,單憑勇敢(勇敢是戰勝敵人之主要條件,不是唯一條件),蜂擁衝鋒,因之傷亡大;攻擊受阻時,使被包圍之敵乘機突逃。此種教訓不是幾次而是幾千次的重複。

回到具體問題上來,如果真的要就運動戰階段究竟是「三三制」的疏開隊形佔主流還是不講戰術的密集隊形佔主流作出一個令大家都信服的結論,恐怕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還是結合具體戰例進行具體分析為好。

既然彭德懷司令員都指出密集隊形進攻,曾經是普遍存在的情況,那是不是說明我軍真的就喜歡靠「人海戰術」去打仗呢?當然也不是,這種看法是只看表面不明實質,是在簡單化思維指導下得出的錯誤結論。

密集隊形進攻這一現象的出現,有相當複雜的原因,不可一概而論。比如比如分隊戰術水平低下,幹部指揮能力差,比如通信聯絡手段落後,比如為了彌補火力不足的弱點,比如受地形限制等等。也就是說,不能把客觀上呈現出的密集隊形進攻的行為等同於主觀上有採取人海戰術的故意。

某些人對於所謂「人海戰術」的叫囂,是一種在邏輯上偷換概念的行為,是把軍事上的戰術水平問題歸結為不顧惜戰士生命的道德問題,其荒謬之處顯而易見,其險惡用心昭然若揭。

存在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迴避問題,彭德懷司令員的批評,反映了正視問題,解決問題的優良作風,正是憑藉此種優良作風,我軍才能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不斷走向勝利!無論在什麼時候,這一優良作風,都不能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疆烽煙正十年 的精彩文章:

越南權威資料披露,越方在1979年中越戰爭中的損失

TAG:南疆烽煙正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