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詞壇高手無聊,300字《醉翁亭記》改成100字的詞,出神入化

詞壇高手無聊,300字《醉翁亭記》改成100字的詞,出神入化

一篇妙文帶火一座孤亭,也讓世人知道了安徽有一個地方叫滁州,這裡是歐陽修寫《醉翁亭記》的地方。曾有人在這滁州的醉翁亭上,留下一幅對聯,寫道:「翁去八百載,醉鄉猶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是的,歐陽文忠公已逝近800年,但那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如今讀來卻依然令人心醉,這就是一篇《醉翁亭記》的魅力。

歐陽文忠公當年被貶至安徽滁州,在這裡他不失風雅之志,洋洋洒洒寫了300字,不但意境優美,而且以文為戲,金句頻出,用文字寫出了畫工都畫不成的美景,可謂將文字玩得666。所以對於中學時老師要求全文背誦,現在想來也是沒什麼怨言的。

在歐陽修寫完此文後幾十年後,北宋有個調皮的晚輩,也是詞壇的一位高手,閑來無聊,便將此文改了一改,將這篇300字散文改成了100字的宋詞。這位高手就是「蘇門四學士」之一的黃庭堅,說起來歐陽修還是黃庭堅的師祖,畢竟他是「蘇門四學士」之一,而師父蘇軾又尊歐陽修為師。他改成的這篇詞叫《瑞鶴仙》,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篇奇文。

《瑞鶴仙》

環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樂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風高日出,景無窮也。

游也,山餚野蔌,酒洌泉香,沸籌觥也。太守醉也,喧嘩眾賓歡也。況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太守樂其樂也。問當時太守為誰,醉翁是也。

這篇宋詞抓住了《醉翁亭記》的美景要點,加以濃縮,基本上還原了原作中景色的描寫。開篇「環滁皆山也」與原作相同,是為表敬意,而後基本無相同之語。全詞最大的特點就是每句都以「也」字結束,一字之韻、一韻到底,這種詞體被稱為「獨木橋體」。獨木橋體是黃庭堅首創的,後來辛棄疾、蘇軾等人都有過模仿之作。

詞的上片最有爭議的是「翁之樂也。得之心,寓之酒也」一句,黃庭堅用這一句概括了歐陽修的千古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有人認為改得太直白,與原文相差太遠。事實上「得之心,寓之酒」這6個字,其實是道出了原句之意的,只不過是以第三人稱的角度所寫,至於無法盡得原句的風流雅緻,也是必然。

詞的下片更是炫技,太守與從賓對飲之樂,原文的架構未變,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樂」字也突出了。黃庭堅連用「歡」、「喧嘩」、3個「樂」字,將太守之樂寫盡。語言之簡練,可謂出神入化。

此文為黃庭堅炫技遊戲之作,當他寫完拿到師父面前時,蘇軾也是相當無語,畢竟恩師之作被改成這樣。再想起當年恩師在醉翁亭何等洒脫,如今物是人非,更是傷懷不已。對於這首詞,史料記載,蘇軾笑著說:「公若在,定治你個不恭之罪」,說罷,淚眼婆娑。這首詞寫得如何見仁見智,但確實是一篇個性之作,大家喜歡嗎?歡迎討論一、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叨叨不訣 的精彩文章:

被瞧不起的小妾一時有感寫下此詩,從此受盡寵愛,14字流傳至今
詩人考場大罵考官,從此屢試不中,一氣下寫出《全唐詩》最酷的詩

TAG:叨叨不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