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圓頓止觀探微》摘要(下)

《圓頓止觀探微》摘要(下)

圓頓止觀探微

摘要

(下)

性廣法師

(五)

發揚大乘三昧精神,詳說「法華三昧」細行

一般學界對於天台止觀思想前後期的轉變,大都注意從初期說「禪波羅蜜」到後期闡揚圓頓「止觀」的改變,而忽略智顗對於大乘三昧行法的重視,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意義。本文分析《摩訶止觀》設立「四種三昧」,並溯源大乘止觀的精神,也就發現到了智顗重視大乘三昧法門的特色。筆者認為,智顗對於佛教定學的認知,早期是根據《大智度論》,而以「禪波羅蜜」為主;晚期則分向兩個面向發展,一是以含義更廣的「止觀」,來建構圓教的定慧二學;二是繼承「三昧法門」在大乘法中的角色。

天台圓教所重視「法華三昧」,經文中對於具體的修行方法說明不多,大師自稱原師承南嶽慧思,並在光州大蘇山受學其天台圓教所重視「法華三昧」,經文中對於具體的修行方法說明不多,大師自稱原師承南嶽慧思,並在光州大蘇山受學其師時,曾入此三昧前方便而有省。然而比對慧思所做《法華經安樂行義》與智顗所述之《法華三昧懺儀》,更旁及《次第禪門》與《摩訶止觀》中所說,則顯然其中有他個人後來的實修體驗。在止觀所緣的施設上,他擷取《法華經》、《觀普賢菩薩行法經》等大乘經典的精華,再糅以個人戒定慧三學的實修持果,設計出一套完整表現大乘三昧與法華經義的修行儀軌,為經典原來的「法華三昧」,增添了許多行法內容與證境。

相應於圓教觀行的精髓,是於一切時地,皆能「直觀一切法空」的「法華無相行法」,並分立戒定慧三學各有下中上三等,合而為九品的修證次第。在有相行的懺願儀軌方面,則重視培養信願,感召佛光注照,以為大開圓解的信願方便,此亦開啟了後來的中國大乘佛教,盛行懺願儀軌法門之濫觴。

(六)

統攝全體且即心而備的「觀心法門」

圓頓止觀的修行,著重以現前的一念心為止觀修行的主要對象,稱為「一念無明法性心」,而所觀內容則是「一念三千」、「一心三觀」等。

天台圓教義理基於「統攝法界」與「匯歸自性(心)」的思想,從即有真空,即空妙有的圓中性德根源,闡發一切法皆是「法界全體」具體而微的顯現,故本來圓滿,具足無餘。在法界的造作生成上,重視「心」為主導,故在止觀修行上,則統攝一切法於現前的一念心,使此「心」成為「匯歸自性」的主要代表,而「觀心」──觀此「一念無明法性心」,就成為開圓解為得解脫的關鍵。智顗體悟到「心即實相」的圓教意旨,指出此即具三千界,故在即具三千界的一念心中,若能依於十如是實相而觀照,則能盡得圓理,鑒照無餘。

(七)

依推理知圓義,以慧觀證圓智

圓頓止觀的修行特色,乃依循重視觀慧智覺的佛教修行傳統,亦繼承《大智度論》以「三三昧」觀智為解脫關鍵的精神,重視從一心三觀修學一心三諦,以證一心三智的慧悟。又如在施設「四種三昧」行法時,一以無作四諦與空、假、中一心三觀之圓教諦理而涵攝統貫之,除了修行經典所載原有三昧法門內容,並在每一行法中之「意修止觀」項下,皆用圓教觀心法門以引導收攝行者之智解內容與方向,由此可知圓頓止觀的修行相當重視圓義的慧解與圓佛的智證。

天台圓教的修行要領,首要步驟是依「理門」而入。而通理之法,雖說有止觀二門,然而主要的是修觀,因為修「止」──定學雖然能伏心妄想,但是唯有修「觀」──慧學,才能徹底斷除無明,所以修行乃以「觀」行為主要。

在入門之時,首先是對圓義的「推理」與論究,此一「推理」的智思活動,在「依推圓理髮菩提心」的始發大乘心時,就扮演了抉擇修行取向的關鍵;而在後續的修行過程中,對於所遇、所觀察的對象──所緣境、十境,皆應一以圓理內容為推求參究之準則;接著是一系列現觀與體證的進程。於此,智顗肯定人類心智有推求真理的能力,並且透過推理即能體顯,也就是藉由推理,能得知一切法之體性、實相,也就是真理、諦理。

(八)

以念佛信願助開圓解

性具圓教「一念三千」、「無作四諦」與「中道實相」等思想,理境高蹈而進路玄妙,以推理得解與般若深觀的修持方法,畢竟唯上根睿智者能勝任。對於障重鈍根與初學行人,智顗以早年的實修經驗,順應大乘信願法門的發展趨勢,將念佛懺悔之信行法門引入圓教修行中,藉由念佛威德,以助益開發了解圓妙諦理的方便。

依發心內容與行法特質,大乘法門可歸納為大悲心、空性慧與菩提願等三類;以念佛懺悔為主的信願法門,初期大乘佛教時期即流行於教界,故相應亦傳出諸多念佛三昧的法門與經典。智顗注意到大乘重視三昧法門的特色,故說「圓頓止觀」法門中的「四種三昧」。修法特色則以念佛懺悔的有相行為入門,並收攝導歸於觀心入理的中道實相圓義。

(九)

即事證理,圓超三教的證量準則

圓教義理雖然深奧巧妙,但是智顗更重視事理的對應,在闡述「一念心即如來藏理」的勝理時,即強調此唯是「理即」,並非即是「事就」。為避免修行者執理廢事,妄生「謂己均佛」的驕慢之心,故衡量眾生實際情狀並參照經論所說大乘修證之四十二階位內容,建構圓教菩薩的修行階次,並彙整而為「六即佛位」之說。

關於「六即佛位」,值得注意的有兩項,一是智顗在「理即」(眾生皆具)與「名字即」(聞(圓)法生信)的階次基礎上,於經典所說十信位之前,特別增加了「五品弟子位」一科,是為「六即」中第三「觀行即」的修行內容;屬於圓教外凡位,相當於別教之十信位。經比對研究,認為這是智顗一己修行的體證與成果,也是天台圓教不共其它的修行位階。二是圓教修至「相似即」佛位時,雖於自身圓教系統,只是「十信位」,然已等同藏、通二教之佛位,與別教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等位,至於圓教十住以上聖位,在藏通別三教中則已不曾論及。

(十)

證圓妙理,感極樂境的凈土觀

有關於智顗臨終感得聖境現前而往生極樂凈土之事迹,安藤俊雄認為智顗一生提倡法華圓教,臨終卻轉而求生西方凈土,所以是修行失敗的表現。筆者認為這是推論與認定上的錯誤,故從智顗的學行與修證成就,以及天台圓教的理論到事證等方面分析,主張智顗臨終往生凈域的事迹,乃是符應圓教義理「凈土觀」的表現。也就是:依於圓頓觀行的修證,必然感召極樂凈土功德,也是智顗一生修行的高度成就與總結。

原來,智顗無論早年的願生兜率凈土,還是晚年臨終的改向彌陀凈土,都應從圓教的凈土觀,而不能以後來專念佛號的凈土宗義來理解。筆者認為,智顗晚年誦《無量觀經》,並往生凈土,其原因並不如日人安藤氏所說,是智顗「修行失敗」,所以從圓教轉修凈土(宗),求生西方。據智顗自述:「發心之始,上期無生法忍,下求六根清凈,三業殷勤,一生望獲。」也就是智顗對自己今生修行成果的期許,是得「無生法忍」與「六根清凈」。此一修道的願望,在智顗往生西方時,即得具足之。如云:「彌陀凈土,但生彼國已,悉得無生法忍。」這反應了智顗一生精勤修行所感召的成果,也是夢示:「它方華整,相望已久」的具體呈現。再以十乘觀法的不思議境,對應圓教「十信位」逐次修行的次第內容,更反映了天台圓教中之信行──圓信行的止觀修行成就的特色。故在應理對境中,智顗的一生修行,終於功成果滿地在臨終時召感了西方凈土的勝果功德。

有關智顗臨終以信願行感生凈土的事迹行誼,不應視之為天台圓教修行失敗的無奈轉向(如安藤俊雄之日本學者),也不應過度解讀為其為受政治迫害,憂憤而終(如潘桂明等大陸學者);而應視為是信解與行持相應,因行與果德輝映的修行表現。此一天台圓教思想特有且行解相應的殊勝凈土觀,實不能以後來厭此(娑婆)欣彼(西方)的凈土宗思想來理解;故後世之凈宗行人,自不應以智顗為「改天台而宗凈土」而視之。筆者認為,智顗最後往生西方凈土,是以體悟中道實相與創說法華圓教的偉大思想成就,加上一生精勤修行後所得的修行感應,故不可以扭曲為是修行失敗的無奈轉變。智顗往生凈域,乃為圓理與妙境相符,又是圓頓止觀中信願三昧法門的修行特色,是其在義學思想的引領下而有的「重修行」的表現。

總結而言,智顗的圓教修證學說,將二乘重要法門與道品,一一匯入圓頓止觀修行內容;然其融會傳統佛教經論的種種定慧方法,並非只是舊名目的援引,而更以圓教義理與觀心法門,賦予新的觀行內容與境界意義,依此成就圓頓止觀的功夫論。相較於「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的中國禪宗,其所創之止觀學說,更有寓創新於融貫的特色。

智顗一生精勤止觀,弘法利生,學教與實修兩相具足,所建構之圓頓止觀,經證與實修兼顧而雙美。其中,一、以《阿含經》與《大智度論》中所說共三乘定慧前方便為藍本,匯結而成「廿五方便」,做為圓頓止觀的助行方便。二、以「四種三昧」掌握大乘禪波羅精髓,成為極具信願特色的圓教大乘三昧。三、以「十乘觀法」為主而說「觀心法門」;此中,以「一念三千」之圓頓思想為主,以「觀不思議境」為主要修行所緣,對於不能一觸即悟的行人,則依次敷陳「發菩提心」、「巧安止觀」與「破法遍」等其餘九種觀行以為助成。最後,更從智顗修證所得之依報國土以觀,則依於圓教「不斷斷」修行理則而修,以「觀行五品」為因,六根清凈之「相似即位」為果的圓教修證勝義所得的殊勝能力。

天台之「觀心法門」涵蓋「理境」與「觀智」兩個面向。在實修上,是從聞解、信解、觀解與智解之慧學觀行次第,以契入理解、觀智與圓境的證得。在觀心入理,即事證理的面向,智顗更安立圓教「六即佛位」與「四種佛土」;以此圓教凈土觀,則能了解智顗晚年念佛往生西方凈土與圓教學理根源的合理性,並回應學界與凈宗學人負面的質疑。

智顗的天台圓頓止觀思想,依於深入經教的甚深學思與堅實篤行的強毅禪風,凡所教說與施設,皆能教證、理入與實修兼備,在定慧思想與止觀實修上的成就,皆燦然可觀;展現了漢魏兩晉南北朝以來,漢人學習印度佛教思想的高度成就,亦為後來學習止觀行人的最佳典範。

文 /性廣法師

圖 / 玉泉寺數據中心

當陽玉泉寺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當陽玉泉寺

公眾號:dy-yuquanchansi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陽玉泉禪寺 的精彩文章:

法華玄義 |(261)廣引破古,諸宗非宗
法華玄義 |(265)結成因果,簡卻非因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