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多爾袞算國運,盲人回了句暗語,不巧成真

多爾袞算國運,盲人回了句暗語,不巧成真

多爾袞畫像

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孟秋時節,大清攝政王多爾袞領著六歲的小皇帝福臨,率領清軍進入山海關,自此開始問鼎中原。

多爾袞護衛著順治帝,來到北京城。

路過京郊青龍橋的時候,遇到了一個擺卦攤兒算命的盲人,卦攤之上,懸掛著一幅對聯:

「眼瞎能明古往今來事,手殘善斷痴男怨女情。」

多爾袞此時正想著清軍是否能在北京城站穩腳跟,於是就來到卦攤前。

向算卦的盲人詢問:「我聽說關外的清軍開進了京城,不知道他們能不能坐天下?」

盲人回答說:「他們能坐天下。」

多爾袞忍不住追問:「能坐多久呢?」

盲人並沒有正面回答多爾袞,而是說了一句暗語:

「得之於攝政王,失之於攝政王;得之於孤兒寡母,失之於孤兒寡母。」

多爾袞聽到「得之於攝政王」之語,不覺心中暗喜:這就是說,大清皇帝君臨天下,得由我來輔佐嘛;

孝庄畫像

「得之於孤兒寡母」,說的是孝庄太后和順治帝。

後面的話,多爾袞就有些糊塗了。

大清最後的攝政王是宣統帝溥儀的父親載灃,溥儀就是大清最後一任皇帝。

溥儀過繼給光緒帝,因此有「孤兒」之說,「寡母」則是隆裕太后。

清末陝西有民謠稱:「不用掐,不用算,宣統不過兩年半。」

宣統三年(公元1912年),宣統帝溥儀宣布正式退位,在位剛好兩年半。

多爾袞遇到的盲人果真是個預測高手?

事實上,盲人雖然看不見,卻聽得見,明與後金長期對峙,大明敗局已定。

李自成成不了氣候,也是眾所周知。

清軍浩浩蕩蕩進入京城,志在必得。

關於時局的議論,身處鬧市的盲人當然會有所耳聞。

至於後面的話,看似很有先見之明,實際上是一種歷史規律。

歷朝歷代衰亡之際,大多是皇權旁落,權臣當道,「孤兒寡母」幾乎是所有朝代滅亡之前的常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周讀書 的精彩文章:

晉朝文人雅事,嘮嗑嘮出個千古名對
孝道:宋朝兩個孝子,靠掏廁所贍養老母,掏出兩擔黃金

TAG:漢周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