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印度的種姓制度,中國人是哪個階層?說:是第二等級,不如歐美人

印度的種姓制度,中國人是哪個階層?說:是第二等級,不如歐美人

在當今世界上,印度依然保留著一種非常落後的社會制度,這就是被眾人所熟知的印度種姓制度。這一種姓制度延續千年,印度社會中的各色人等,都被禁錮其中,即使在現代文明社會的發展進程下,他們的種姓制度依舊大行其道。

談到印度的種姓制度,源自於數千年的雅利安人。早期的雅利安人征服了印度後,建立起了一整套等級制度,由此這一等級制度在印度泛濫開來,逐步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種姓制度,而這一制度,也成為了印度社會最為傳統的一種維持他們社會秩序和行為規範的一種內在約束力。

玄奘當年在《大唐西域記》中這樣描述:「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羅門,凈行也……二曰剎帝利,王種也……三曰吠奢,商賈也……四曰戌陀羅,農人也……凡茲四姓,清濁殊流,婚娶通親,飛付異路,內外宗枝,婚媾不雜……自余雜姓,實繁種族,各隨類聚,難以詳載。」

具體來說,印度的種姓制度,在3000年之前的吠陀時代形成。根據這一制度設計者的要求,以血統論為中心,然後將人分為四個等級,分別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和達利特四個層次。

排在第一位的是婆羅門。這一等級的主要社會成員屬於最為貴重的一級,主要由僧侶、祭司等階層構成,壟斷著印度最好的社會資源,掌握著社會的主要話語權,是最為高等的一級。

排在第二位的是剎帝利。剎帝利主要有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構成。他們擁有稅賦的徵收權力,同時還要從事保衛婆羅門的人身安全工作,在社會地位上,從屬於婆羅門階層。

排在第三位的吠舍,主要有普通的雅利安人構成,地位低於前兩者,沒有什麼特權,還需要供養前兩者。

第四等級的首陀羅,由非雅利安人構成,是當年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印度土著,原本這個土地上的主人,卻成為了最低等的一個層級,他們大多是從事低端職業的人士,如各類服務人員、工匠等等。

最後是最為低等的達利特。達利特一般被視為第四等級,但實際上,他們的社會地位還不如首陀羅,在印度種姓文化中,他們屬於「不可接觸的一類人」,從事著連首陀羅都不願從事的工作。

其實這一種姓制度,不僅在印度內部有著嚴格的區分,即使是那些外國人,到了印度之後,也會被他們習慣地劃分等級。當然這些外國人沒有種姓,因此只能以膚色和外貌來加以劃分。印度高種姓的人士,自詡為雅利安人的後代,膚色淺白,因此歐美等外國人在這裡就比較吃香;非洲地區的黑人,因為膚色的問題,常常受印度高種姓人的排擠。

而具體到中國人,雖然是黃皮膚,但膚色較淺,所以也常常被他們劃分為第二等級,也即剎帝利階層,這樣的一個劃分,也實在令人無奈,印度的社會發展落後,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慕楓歌歌 的精彩文章:

此國一民族,族名與中國一民族接近,說:多虧此族國家才得以建立
陳寅恪考證後說:華佗是印度,日本學者說:華佗是波斯人

TAG:慕楓歌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