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他的潤格比肩齊白石,死後卻默默無聞!

他的潤格比肩齊白石,死後卻默默無聞!

上面這張照片是1936年秋,王師子受書畫知己張大千之邀,去北平旅遊,和當時北平著名書畫家進行藝術交流時的合影。照片上還有:齊白石、溥心畲、張大千、于非闇、壽石工、汪慎生、徐燕孫、胡吟庵等書畫名家。上面寫有:「歡迎王師子先生蒞平合影(民國廿五年九月十四日攝於春華樓)。」

王師子作品

王師子(1884—1950年)原名偉,字師梅,四十歲後改名師子,一度寄居上海麥加里,因諧音別署墨稼居士。歷任上海美專、中國藝專、新華藝專等國畫教授。治藝謹嚴,擅畫花、鳥、魚、蟲,注重寫生。

王師子作品

王師子早年畢業於福建集美學校,後畢業於日本美術學院。雖然留學日本,但受西洋畫的影響不大,屬於傳統派畫家。1926年,他與湯定之、謝公展、張善子、符鐵年、鄭午昌、陸丹林、張大千、謝玉岑等結創「九社」,亦稱「民國畫中九友」。1929年冬,又與張善子、謝公展、鄭午昌、賀天健、孫雪泥、錢瘦鐵等發起成立「蜜蜂畫社」。

上世紀四十年代,海上畫壇一度盛行速成之風,形成狂筆痴墨、粗魯塗抹,用色艷紅駭綠,肆意玩弄筆墨的風氣。眾多畫者亦皆因利就便,隨聲附和;後學者不察,爭相效學。同時強調師承,專事臨摹,不務寫生。以訛傳訛,以至畫風日下。

王師子作品

解放前,王師子幾乎和齊白石齊名,潤格也基本相等。王師子比齊白石小21歲,而比白石早逝七年。白石老人衰年變法後名聲大振,而師子逝世較早,死後變得默默無聞。

王師子作品

昔日吳觀岱曾贈王師子七絕兩首曰:「劇憐舉世狐禪誤,四顧蒼茫吾道微。一讀不禁三嘆息,能持正法似君稀。書成直繼周秦漢,如印印泥錐劃沙。落紙雲煙吾老矣,聊將春蚓縮秋蛇。」這時吳觀岱已63歲,王師子僅41歲,這是老畫家吳觀岱對師子作品的讚揚。

他的傳世作品《鯉魚圖》,選入《全國美展書畫集》,張大千為之題曰:「春日濠樑上,靜觀欣所遇。生機自然足,響沫何足語。丁亥二月奉題師子道長兄法繪,大千弟愛。」錢瘦鐵篆刻《樂哉魚也》,王個簃篆刻《三十六鱗》印章各一枚,贈與師子,他畫鯉魚常以此二方閑章蓋入畫上,作為陪襯。

他堅持藝術本源,發揚傳統,不隨俗流;法度謹嚴,運筆、用墨、設色、構圖均一絲不苟,而為當世所重。

王師子作品欣賞:

—版權聲明—

文章來自網路,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為傳播而發,若侵權請聯繫後台刪除

文中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之海 的精彩文章:

筆法好不好,一點見分曉!
一位歷史老師講漢字精髓的視頻火了,水土不服就服他!

TAG:書法之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