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徐達的兩個兒子,選擇不一,結局迥異,影響後世二百餘年

徐達的兩個兒子,選擇不一,結局迥異,影響後世二百餘年

徐達,作為明朝的開國軍事統帥,深受朱元璋倚重。在其打敗陳友諒,消滅張士誠,推翻元朝過程中,可謂是戰功赫赫,更是被敕封為魏國公。而即便是個人生活中,在徐達妻子張氏去世後,朱元璋更是做主將謝再興次女嫁給徐達。而在其死後,朱元璋更是追贈其為中山王,還配享太廟,是當之無愧的明朝開國第一功臣。而根據《明實錄》記載, 共有四子四女。徐達死後,其長子徐輝祖承襲了魏國公的爵位,而四兒子徐增壽則為左都督。

但是接下來的事,則讓我們見識了選擇的重要性。上台伊始,建文帝朱允炆,便著手進行削藩。而自己的叔父朱棣,在諸位王爺中,實力強勁,隱隱有不臣之心。

而話分兩頭,徐達家之長女,徐氏嫁給了朱棣。也便有著姻親關係,而魏國公徐輝祖,則選擇了站在建文帝一方,支持他的削藩行動,但是四兒子徐增壽,則選擇了支持燕王朱棣。面對建文帝的詰問,他選擇為朱棣掩飾「燕王天生貴胄,又和陛下是骨肉至親,榮華富貴不愁,有何必要謀反呢?」

1399年,朱棣以「清君側」起兵。即便如此,建文帝依舊沒有怪罪為燕王朱棣開托的徐增壽,可惜是「婦人之仁」從來難成大事。擁有50萬大軍的建文帝,任用李景隆等人,以致於形勢急轉直下。而徐增壽也一直暗中向朱棣傳遞京城情報,更是送出京師空虛,可以直取的情報。

1402年,朱棣已經揮師渡江,後知後覺的建文帝才意識到他的不臣之心,質問其是否通風報信,徐增壽自然不敢回答,憤怒之下的建文帝親自揮劍將其斬殺。《明史·恭閔帝本紀》中說:「燕兵犯金川門,左都督徐增壽謀內應,伏誅。」

可惜的是,此時對於建文帝而言,已然大勢已去。而當朱棣進入宮城,見到橫屍路旁的小舅子,不禁仰天大哭,而能夠取得靖難之役的勝利,可以說小舅子居功至偉。便將其追封為定國公,由其年僅15歲的兒子徐景昌繼承。

而如此一來,徐達一家,則便是「一門二公」。徐皇后更是堅決反對,但是朱棣深感其功,堅持封爵。

魏國公,徐輝祖,雖然也是朱棣的舅子。但是他對於朱棣造反奪權,他並不支持,更是堅持不肯迎接,而被朱棣關進監獄,革除俸祿和爵位。1407年,去世。朱棣到也念情,令其長子承繼魏國公。但其長子徐欽也不得朱棣所喜,被其罷黜為民直到明仁宗繼位後,才恢復爵位。而魏國公一脈,自徐達其承襲11代。

而定國公一脈,自首任定國公徐景昌開始便恣意妄為,而朱棣也尤其縱容,但在明仁宗時,奪其公爵,但很快又恢復了。在其後的二百餘年,定國公傳承9代,而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時,便是其後嗣徐允禎打開德勝門,後被李自成處死。

而縱觀洪武年的諸多功臣,也只有徐達子孫能夠有二公,雖然魏國公與定國公府居兩地,而且定國公更受到皇帝喜愛,萬曆朝時即便面對諫言上書,萬曆帝也視若罔聞。反觀魏國公後裔即便是多賢明之士,也都不受重視。而造成這種200餘年差異的,無疑就是徐達二個兒子徐增壽、徐輝祖在那場靖難之役之上的選擇。

參考資料:《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傳第十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開無田 的精彩文章:

他隱忍20多年扳到80多歲權臣嚴嵩,為官謹小慎微,卻飽受詬病
20歲離家,33歲成就歷史最盛之朝,但對他的評價卻爭議不斷

TAG:花開無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