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罕見!新干縣發現1949年助解放軍渡江船工證

罕見!新干縣發現1949年助解放軍渡江船工證

近日,在江西新干縣界埠鎮界埠村河坎村小組黃保根家,發現一張船工證和一塊紅袖章,黃保根已將其捐贈給縣檔案館永久保存。

船工證系紙質油印,對摺規格為9.3CM*12.4CM,封面印有「船工證」三個紅色大字,下方日期為:1949.7.3印。封底印有兩列藍色字體:「為民立功,無上光榮」。打開船工證,正文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兵團第十四軍船工證,茲有新淦(現新干)縣安國鄉(現界埠鎮)船工黃玉春同志在此次幫助我軍渡過贛江日以繼夜,不辭辛勞,刻(該)工作任務光榮完成,除按勞力付予工資外,特發此證以資紀念。中華民國三十八年七月十二日。在落款日期上蓋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四軍政部的紅四方大印。

紅袖章系紅布材質,正面印有「先遣二大隊十四支隊船工證,第32號」。

船工黃玉春(已故)是黃保根的父親,家裡緊鄰贛江西岸,東岸便是新干縣城,系職業船工,平時負責運送群眾往來縣城,解放戰爭期間,捨身幫助解放軍渡江,為新乾的解放事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據史料記載,第4兵團由我軍著名戰將陳賡一手創建,基礎好,戰鬥力強,擅長獨立作戰,快速機動。兵團組建後,渡江南下,轉戰兩廣、進軍雲南,累計殲敵17萬餘人,剿滅土匪20萬人,為新中國建立和鞏固國防作出了重大貢獻。第14軍以4縱,11、22旅及淮海戰役中起義的國民黨軍第110師在河南漯河組建,軍長李成芳,政委雷榮天,下轄第40、41、42師。

1949年4月21日黃昏,4兵團發起渡江作戰。15軍在華陽鎮一帶渡江,13軍在馬壋一線保障15軍的右翼安全,並同時渡江,14軍尾隨15軍跟渡,乘船向長江南岸進發,目標直指對岸的香山和黃山。4月22日3時,「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兩面紅旗在香山和黃山的主峰上傲然招展。在15軍和13軍大部過江後,23日拂曉,陳賡率兵團在14軍之前續渡,踏上了江南大地。隨後各軍展開了大追擊,每日行軍超過80里,先後解放了江西上饒、鷹潭等地。5月中旬,14軍向南追擊途中西出豐城、樟樹,在贛江兩岸截殲南逃之敵,並相機奪取南昌。

6月初,渡江戰役勝利結束。7月,為了更好地執行毛主席對中南、西南的國民黨軍的大迂迴、大包圍的作戰方針,陳賡4兵團劃撥林彪的四野指揮,由贛入粵,迂迴包抄湘南和桂北之狡猾謹慎的白崇禧集團。

另據《新干縣誌》記載:5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第十四支隊大部抵達縣城,解放新干。6月13日,中共中央組織的南下工作團40餘人抵達新干,20日,中共新干縣委、縣人民政府宣布成立。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司令員兼政委陳賡途徑新干。

由此可見,此次派遣新干船工幫助解放軍橫渡贛江,實屬陳賡4兵團由贛入粵,迂迴包抄湘南和桂北之白崇禧集團的戰略部署。

船工是先遣渡江的關鍵幫手,要使船工樂意為渡江效力,既要解決他們的思想問題,更要相應採取經濟補償,以免除他們的後顧之憂。先遣渡江大隊每到一處,都要協同當地黨政機關,研究制定了《船工家屬生活困難補助辦法》,《船工傷亡優撫條例》和《船隻損壞賠償規定》。

新干船工證的發現,為研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歷史提供了實物檔案。

來源:吉安電視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鐵證如山——日本首次發現侵華日軍使用毒氣彈詳細報告!
杜澤遜:《四庫》底本與《永樂大典》遭焚探秘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