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千古風流蘇東坡眼中的書法境界20

千古風流蘇東坡眼中的書法境界20

東坡《跋庾徵西帖》云:「吳道子始見張僧繇畫,曰浪得名耳。已而坐卧其下,三日不能去。庾徵西初不服逸少,有家雞野鶩之論,後乃誇其為伯英再生。今觀其石,乃不逮子敬遠甚,正可比羊欣耳。」第三部分「今觀其石,乃不逮子敬遠甚,正可比羊欣耳「。提到了兩個人:

一個是王子敬,一個是羊欣。

王獻之,字子敬,小名官奴,漢族,祖籍山東臨沂,生於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書聖王羲之第七子。東晉著名書法家、詩人、畫家,晉簡文帝司馬昱之婿。官至中書令,為與族弟王珉區分,人稱「大令」,與其父王羲之並稱為「二王」。

王獻之自幼聰明好學,跟隨父親學習書法,胸有大志,在書法上專攻草書隸書,也擅長繪畫。後期兼取張芝,自創新體,遂以行書和草書聞名。傳世名作《洛神賦十三行》又稱「玉版十三行」。前人評論王獻之書法為「丹穴凰舞,清泉龍躍。精密淵巧,出於神智」。他的用筆,從「內擫」轉為「外拓」。

他的草書,更是為人稱道。俞焯曾說:「草書自漢張芝而下,妙人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他的傳世草書墨寶有《鴨頭丸帖》、《中秋帖》等,皆為唐摹本,他的《鴨頭丸帖》,行草,共十五字,絹本。清代吳其貞在《書畫記》里對此帖推崇備至,認為:「此帖書法雅正,雄秀驚人,得天然妙趣,為無上神品也。」他的《中秋帖》行草,共二十二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見。清朝乾隆皇帝將它收入《三希帖》,視為「國寶」。

他還創造了「一筆書」,變其父上下不相連之草為相連之草,往往一筆連貫數字,由於其書法豪邁、氣勢宏偉,故為世人所重。由晉末至梁代的一個半世紀,他的影響甚至超過了其父王羲之,稱雄天下。梁書畫家袁昂在《古今書評》中說:「張芝驚奇,鍾繇特絕,逸少鼎能,獻之冠世」,將「四賢」並稱。而宋齊之間書學地位最高者則一度推王獻之。梁代陶弘景《與梁武帝論書啟》云:「比世皆尚子敬書,海內非惟不復知有元常,於逸少亦然」。至唐代,唐太宗竭力褒揚王羲之而貶抑王獻之,一些書法評論家才開始認為王獻之的書法比不上他的父親王羲之。但是北宋書法家米芾,主要是向王獻之學習。現代著名學者、書法家胡小石更認為張旭、懷素一派之「狂草」,便是由王獻之草書發展而成的。

筆者以為,王獻之與其父王羲之比肩甚至超過,才能稱「二王」,如歐陽詢與歐陽通父子,便稱「大小歐」;宋米芾與米友仁父子,雖有米家山水,亦稱「大小米」。由此推斷,王獻之比其父王羲之應該是有過之無不及,應該是先後領袖群倫,統治中國書壇。

還有一個書法家就是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今山東平邑人,南朝宋著名的書法家。羊氏為泰山名門望族。羊曼、羊續、羊秘、羊固、羊綉、羊祜等都是羊氏家族的著名人物。晉書《羊祜傳》云:「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並以清德聞。」羊欣屬於羊祜的伯父羊秘的一支。父親羊不疑。羊欣隨家族南渡後,歷仕晉、南朝宋兩朝。官至中散大夫、義興太守。卒於宋文帝元嘉十九年。享年72歲。

羊欣是晉代書法家王獻之的外甥,與邱道護同受王獻之的筆法,而尤得王獻之親傳。在王獻之的作品中,凡是風神怯而瘦者,往往出自羊欣的手筆。因此,羊欣的書法見重一時。唐人書評中,認為他與孔琳之是繼王羲之、王獻之之後的兩大書法家。羊欣尤善於隸書,自王獻之以後,獨步一時。時人云:「買王得羊,不失所望」。清劉熙載《書概》認為:「王家,羲、獻……為南朝書法之祖,其後擅名宋代莫若羊欣,實親受於子敬。」而袁昂《古今書評》云:「羊欣書如大家婢為夫人,雖處其位,終不似真。」 項穆《書法雅言》云:「學其奇而不變」。一味地摹仿,只能學皮毛而學不到筋骨,不能拓寬自己的思路和開創自己的獨立風格。竇臮、竇蒙《述書賦》云:「敬元則親得法於子敬,雖時移而間出。手稽無方,心敏奧術。虛薄而不忘本分,縱橫而粗得師骨。遇其合時,彷彿唐突。猶圖騏驥而莫展,望真仙而非實。」唐張懷瓘《書斷》稱「師資大令,時亦眾矣,非無雲塵之遠,如親承妙首,入於室者,唯獨此公,亦猶顏回之與夫子,有步驟之近。」沈約云:「敬元尤善於隸書,子敬之後,可謂獨步,時人云:"買王得羊,不失所望』,今大令書中,風神怯者,往往是羊也「。因其舉止羞澀,終不似真,故有「婢作夫人」之誚。撰有《采古來能書人名》、《續筆陣圖》一卷。傳世書跡有《暮春帖》,見於《淳化閣帖》、《大觀帖》等叢帖。

蘇軾《書劉景文所藏王子敬帖絕句》亦頗湊趣,詩云:

家雞野鶩同登俎,春蚓秋蛇總入奩。

君家兩行十二字,氣壓鄴侯三萬簽。

這首詩題的王獻之《送梨帖》,這短短的七絕,便把羲獻父子「家雞野鶩」與梁武帝「春蚓秋蛇」的故事「一詩打盡」,可謂妙筆生花也。

家雞野鶩之喻、點睛生光之神、買王得羊之望皆由東坡《跋庾徵西帖》而生,亦累筆者深思,世上之事,其本來面目或許永遠是個謎,而古往今來的人們常常津津樂道於「以訛傳訛」或所謂權威記載,或所謂名家解讀,聖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信也!今之學書者,只知有王羲之、歐陽詢、柳公權、張旭、懷素等,而不知其時與他們比肩的無數大書法家,甚至不知道他們的師承,豈不悲哉!甚者,捨本逐末,專門去學習所謂的「新發現」即或簡或帛或碑或墓誌等諸如此類,而放棄傳承有序、舉世公認的名碑名帖,豈不痛哉!更有甚者,朝學執筆,暮已自誇,夜則創新,日出則成大師者,豈不哀哉!

(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課堂 的精彩文章:

千古風流蘇東坡眼中的書法境界14
教你寫小楷,《靈飛經》單字原創教程51「當」字

TAG:書法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