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6億人缺水!印度面臨史上最嚴重的水資源危機!

6億人缺水!印度面臨史上最嚴重的水資源危機!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程靖

印度金奈終於等來了雨水。

對於金奈來說,這是濕潤的一周。盼望許久的西南季風歸來,給金奈帶來了十天的雨。

今年的西南季風季,金奈所在的泰米爾納德邦的降水量比往年同期減少了29%,尤其是6月的前20天,金奈滴雨未下。

尼特亞南·賈亞拉曼是一位印度記者和環保人士。他住在金奈的海邊,由於當地地下水開採過度,海水倒灌,使得壓泵井裡打上來的水都是微鹹水。原本家裡的井水只用來打掃,但是今年缺水情況嚴峻,賈亞拉曼不得不用微鹹水洗澡。

「大概兩天前,金奈下了一場雨,我從屋頂上接了一些雨水,舒服地洗了一個澡。」7月21日,賈亞拉曼對記者說,這是他一個月來洗的第一個淡水澡。

城裡一些地方的自來水已經停了幾個月了。賈亞拉曼告訴東方網·縱相新聞,現在家裡的自來水管每兩三天來一次水,一次來兩個小時,他都是趁機把家裡的水箱裝滿,然後省著用。

據印度《經濟時報》報道,2016年起,泰米爾納德邦開始出現嚴重的乾旱。為金奈1100萬人提供生命之源的四個水庫,如今也逐漸乾涸,蓄水量已經急劇減少到其總容量的1%以下。

據美國有線新聞網(CNN)引用印度智庫Niti Aayog於2018年發布的報告稱,約6億印度人的水資源嚴重短缺。印度正面臨著史上最嚴重的缺水危機。

水危機中,受傷的總是平民

「每半個月,我們家要購買12噸水,一次花費4000盧比,也就是60美元。我們家5個人,每個月要花120美元(約825元人民幣)用水。」

電話那頭,KP·蘇尼爾在給記者算一筆水費賬。水怎麼「買」?不是向市政水務部門每月支付水費,而是向私人供水商購買。蘇尼爾告訴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這是當地人用水較為常見的一種方式。

不同於政府統一採集並處理的自來水,這些私人供水商或從金奈市附近的湖泊、池塘等水源地取水,或開採地下水。「哪裡有水他們就去哪裡打,因此水質和衛生程度都沒法保證。但是沒辦法,你要用水,你就得買。」蘇尼爾說。

蘇尼爾是金奈一家小型私營企業的總經理,「對於我的收入來說,一個月120美元買水並不算什麼負擔,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買得起水。」

蘇尼爾向記者介紹,對於負擔不起私營公司供水的市民來說,他們可以向政府申請供水:同樣12噸水,在私營水商那裡購買要4000盧比,而向政府購買只要750盧比(約人民幣75元)。但是,等待政府供水的時間可能長達25天,水送到15天後才能申請下一次供水。因此,一個送水周期可能長達60天之久。

實在等不了那麼久,怎麼辦?蘇尼爾說,政府每天都會有水車把水運到社區,有需要的市民則可以排隊領水,用口袋或罐子裝水回家,一人一份。領水免費,但過程卻耗時耗神。

金奈的街頭,時不時能看到一些帶有水箱的卡車,它們來得並不准時。而居民們卻早已拿著瓶瓶罐罐等在水車邊,有時排隊便要耗費幾個小時。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金奈有超過400萬的居民僅依靠政府提供的水車用水。而由於水車有時4天才來一次,在金奈市區的一些地方,市民偶爾會因為搶水而發生衝突。

能夠給居民提供便宜用水的政府,實際掌握的水資源卻少得可憐。據《國家地理》報道,當地政府只掌握著35%的水資源,而由政客、官僚、警方和商人多方勾結的「水資源』黑幫』」掌卻壟斷了2/3的水源。他們掌握了供水渠道,把供水變成了市場化的「買賣」。

水成了市場化的商品,價格也就隨著供求關係不斷波動。蘇尼爾說,由於東北季風降水集中在10-11月,每年年初的水資源還比較豐富,4月時12噸水的價格只要2000盧比(約合人民幣206元),然後逐漸漲價,到了7月,就要4000盧比(約合人民幣413元)了。

金奈市民阿努拉達·桑沙南姆對BBC說,她的用水花費翻了4倍,天氣熱了以後,她不得不拿本用來喝的瓶裝水洗澡:「我現在每個月要花4000盧比在用水上。」

除了個人生活,公共生活也被缺水所困擾:據報道,金奈市的很多小飯店、酒店被迫停止營業;為了節約公司的用水,職員不得不在家上班;地鐵站的空調也都關閉了。

不過,缺水對於這座城市來說,早已不是「新聞」。

賈亞拉曼從小生活在金奈附近的另一個城市,缺水引發的各種生活不便對他來說是司空見慣。賈亞拉曼向記者說,金奈缺水的歷史約有300年了。

他向記者回憶道,小時候,家裡的後院就有個開放式的水井(泰米爾語:ery),井水逐漸乾涸,因此家人把井越挖越深。賈亞拉曼對全家人一起在水車後排隊領水的場景也是記憶猶新,每4-5天,他和家人都要去排隊兩小時領水。

金奈絕不是唯一一個缺水嚴重的城市。賈亞拉曼對於國際媒體給「金奈缺水危機」鋪天蓋地的報道頗為無奈:「金奈是一個大城市,有很多科技公司、信息產業服務著華爾街,加上很多外國人在這裡居住,缺水才成了全球新聞的焦點。但是,那些被金奈』偷走』水資源的鄉村地區,情況比城市裡惡劣得多得多,只是因為村裡沒有人給紐約華爾街的銀行業精英寫代碼,所以沒人關心。」

賈亞拉曼認為,在水資源分配上,印度存在著嚴重的城鄉分化、貧富分化問題。「很多城市都在從周邊鄉村『搶劫』水資源,因為城市的權力更大,本可以用於農業灌溉的水資源都被『搶』到城市。」

6月,賈亞拉曼探訪了距離金奈市75公里的巴達朗村。村莊坐落在帕拉爾河岸,帕拉爾河原本以水資源豐富聞名,現在卻也面臨著缺水危機。

賈亞拉曼對東方網·縱相新聞介紹,帕拉爾河的河床是深厚的沙土層,多年來,帕拉爾河的沙土被開挖、搬運,用於金奈市的城市建設,導致該地區的地下水位不斷下降;由於帕拉爾河的水源水質很好,一些瓶裝水和飲料工廠在河邊建立了生產基地,同時也有很多私人供水商在該地區開採地下水。

據報道,直到2011年,巴達朗村的村民還能用上新鮮乾淨的水源。不過,「現在從水龍頭裡流出來的水都是黃色的,」村民曼尼瑪朗說,「自己不得不去買飲用水」。

但城市裡的日子也並不好過,賈亞拉曼說,金奈的小飯店、小商店都深為缺水所傷,因經營不下去而關閉,但大型飲料工廠,如酒廠、可口可樂工廠和瓶裝水工廠,仍在持續生產。據報道,印度政府曾稱,在缺水危機的當下,保證飲用水是第一要務,但大量消耗水的企業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賈亞拉曼擔心,如果東北季風一年又一年地減弱,城市會變得更不適宜居住,金奈會變成「空城」。「如果一個城市連水都沒有了,我在這還能幹嘛?」

儘管他所擔心的大規模移居還沒有發生,但他認為,即使到了山窮水盡的一步,貧富差距依然存在——「能走的人都是能負擔得起其他選擇的。到最後,人們也可能會搬走,到其他有水的城市去找工作生活。」

水為什麼越來越少?

對於金奈的缺水危機,一位當地官員對BBC說:「只有雨水才能拯救金奈。」

金奈是泰米爾納德邦的首府,位於印度東南部。泰米爾納德邦沒有發源於本地的大河,境內所有河流都發源於其他邦。近年來,隨著周邊邦的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農業活動增多,用電需求急劇上升,域外河流上建立了眾多水電站。因此,泰米爾納德邦內的河流下游水量大幅度減少。

而在金奈,三分之二的用水來自於地下水,這是一個嚴重依賴地下水的城市。但無論是地下水還是地表水,補給都來源於降水。在泰米爾納德邦,一年中絕大部分的降水都依賴於一年兩度的季風,其中2/3來自東北季風。

季風是印度的生命之源,也掌握著這片土地的「生殺大權」。金奈正在變成一個以「災害」聞名的城市——洪水、颶風、乾旱,在這座城市輪番上演。2015年,季風雨帶來了嚴重的洪澇災害,而在那之後的三年,季風大幅度減弱,驟減的降水量完全無法填補逐年下降的地下水位,地表水體也逐漸乾涸。據報道,金奈市的4個水庫,如今的蓄水量下降到了金奈市所需水量的1%。即使最近一周都在下雨,金奈水庫的蓄水並沒有明顯的增加。

污染也是導致可用水資源不斷減少的元兇之一。據印度政府2018年發布的報告,印度70%的水體被污染,在全球122個國家中,印度的水質指數排名第120位。

巴達朗村的村民認為,缺水危機並不是「水」的問題,城市才是問題所在。巴達朗村的土地因為城市擴張而被過度挖掘和開採,村裡的水資源日趨緊張。

但看似從農村「吸血」而受益的城市,地下水的存蓄空間也被擠壓。賈亞拉曼說:「城市的發展意味著要用鋼筋水泥建築覆蓋住所有的地表。城市太大了,超過了土地所能承受的程度。」

據金奈市的一家非政府組織「地球關懷」的報告,1980年到2010年,金奈市的城市面積極速擴張,從47平方公里到了402平方公里,而濕地面積從186平方公里急劇減少到71.5平方公里。

城市的擴張增加了水的消耗,也加劇了浪費。由於政府和私人供水商過度開採地下水,而地下水源又得不到充足的補給。據「Down to Earth」報道,21個印度城市會在2020年前耗盡地下水,將影響到1億人。

「大城市的人把建設高樓大廈看作城市的價值,而不在乎公共綠地的價值,城市會承受怎樣的後果?現在,一座水壩的價值高於一條河的價值,一座購物中心的價值要高於一片草地的價值。人類尋找棲居和發展之地的過程,我們叫做建設,但這些建設最後威脅到了我們生存的根本。」賈亞拉曼對縱相新聞說。

水資源危機:人類改造自然,還是被自然改造?

今年6月,印度總理莫迪公布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要在2024年前實現全國自來水管覆蓋,讓所有印度人都用上自來水。但管道有了,水從哪來?

KP·蘇尼爾曾是印度泰米爾納德邦加亞電視台的台長。6年前,對國內政治深感失望的他從電視台辭職,轉而投身當地最急迫的社會問題:缺水。蘇尼爾開辦了一家研發污水處理系統的公司,目前擔任著公司的總經理。

蘇尼爾對東方網·縱相新聞說,在金奈,每天產生的污水超過100萬噸,經處理後流入大海。「正是由於目前的污水處理級別太低,導致了大量可循環水資源的浪費。如果處理得當,80%的缺水問題可以解決。」

蘇尼爾說,對於他們這樣收入的人群來說,用水還不至於成為負擔,但對於印度的中低收入階層而言,每月收入只有150~250美元,卻要花100美元來用水——和吃飯的花費相當。人們要到處找水、花費本可以用來打工謀生的時間排隊等水、花大價錢買瓶裝水用於飲用和做飯。

蘇尼爾的公司「生態健康」(Ecohealth)研發了一套污水凈化系統。他向記者介紹,系統的原理是利用草本試劑凈化污水,可以將污水處理到可用於工業用途和生活用途的程度。蘇尼爾說,現在的客戶有賓館、醫院、學校和大學,有50家客戶在使用這套進化系統,每天處理5000噸污水。

蘇尼爾說,相比於買水,污水凈化的成本相對要低得多:在當地,1美元(約合人民幣6.9元)可以買4瓶1升的瓶裝水,而同樣是1美元,能夠處理4噸污水。

不過,他也表示,儘管污水處理費用低廉,以個人為單位用上污水循環系統並不現實。他希望系統性地解決污水處理問題,從源頭上降低人們用水的成本。

但大規模的水循環使用勢必要和官方合作才能完成。蘇尼爾說,他們有意向與金奈市政府發起合作,但市政府態度保守,猶豫不決。

「乾旱就在那裡,但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蘇尼爾說,「缺水是全球性的問題,但影響都是本地的,結局方案也需要本地化。」

當地人還嘗試著從水資源豐富的地區獲取水。泰米爾納德邦的鄰居——喀拉拉邦提供了2000噸淡水,但除了緩解燃眉之急外遠遠不夠。

有些人開始向自然求助。據BBC報道,當地物理學家、水資源專家塞喀爾·拉賈凡博士在幾年前開始呼籲強制性雨水收集。泰米爾納德邦前任首席部長甚至通過了一條法律,要求每家每戶安裝雨水收集裝置,但他的繼任者沒有繼續推行這項政策。而近幾年,由於乾旱愈發嚴峻,雨水收集的成本也遠低於向私人供水商買水,拉賈凡博士的雨水收集中心收到的諮詢越來越多。

此外,據印度媒體報道,由於金奈近海,當地政府已經建立了兩座海水淡化工廠,每座每天可以提供10萬噸淡水,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水資源短缺的現狀。由於今年的乾旱,金奈將另外建造每天能提供40萬噸淡水的海水淡化工廠,一兩年之內可以投入使用。

不過,任何一種改造自然的行動都有風險,蘇尼爾對於海水淡化持謹慎態度:「海水脫鹽後留下來的鹽分會回到海水中,近海的鹽度上升,目前還不確定是否影響到海洋生態系統的平衡。」

除了向外索取,賈亞拉曼認為,向內規範也很重要:應當妥善保護城市的濕地和水體,開闢更多的開闊綠地,或能儲存雨水,或能存蓄地下水。《國家地理》的報道指出,合理的城市規劃和建設同樣是解決水危機的方案。

班加羅爾阿齊姆·普雷姆濟大學的可持續發展教授哈里尼·那真德拉向《國家地理》表示,現在的問題是,執政者和決策者都越來越短視:「乾旱的時候,大家集中精力解決乾旱;季風來襲的時候,大家又過分關注洪水。但諷刺的是,不論乾旱還是洪水,災害的源頭是一致的——濕地減少、砍伐樹木、破壞湖泊與河道進行城市開發等等,但是沒有人注意到這些因素之間的聯繫。」

在賈亞拉曼看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並不是解決缺水危機的有效辦法。他在自己的專欄文章中寫道:「現代經濟把大片空地看作「無用之物」,認為獲取價值的方式就是在土地上挖掘、鑽井、開礦、鋪路和造樓。」

他認為,金奈這座城市應該重新審視自己對待水源和土地的方式,否則,它還會長期與「水」纏鬥下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相新聞 的精彩文章:

韓朝《6·15共同宣言》發表19周年之際,朝鮮媒體再度發聲
東方智庫:G20大阪峰會有望取得哪些成果?

TAG:縱相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