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國插花藝術的文化簡史淺談

中國插花藝術的文化簡史淺談

中國插花藝術的文化簡史淺談

文:花木君

插花藝術通常簡稱為插花,指以植物花卉的莖葉花果為素材,通過技術整形和藝術加工組合,然後扦插在不同花器中,從而構成一幅立體的圖案,體現出自然情趣和審美觀的一種藝術形式。

插花藝術從用途上來說分為禮儀插花、情趣插花藝術插花三種形式。禮儀插花指的是固定場合的插花,相對比較模式化和簡單化;情趣插花指的是一般愛花人士的興趣使然,簡潔隨意;藝術插花則指賦予文化內涵的插花,形式多樣,變幻無窮。

插花藝術從大的風格分類上來說,一般分為東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兩種主要藝術形式。東方式插花一般以中國和日本為代表,其中日本插花也源自中國;西方式插花一般指歐美各國傳統的插花藝術形式。本文重點談談我國傳統插花的起源和歷史傳承。

河姆渡時期的花卉陶片

東方式插花起源於中國,從現有考古資料和文獻記載,我國古人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初現雛形,1977年在長江流域的河姆渡(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遺址發現的一幅精美夾砂灰陶陶片(如圖),上面有盆栽植物的刻劃圖案,在一方形框上,陰刻以五葉組成的栽培植物,五葉中一葉居中直立向上,另外四葉分於兩側互相對稱。這是迄今為止我們所能見到的有關植物盆栽的最早資料。

雖然關於河姆渡時期的植物是以盆栽還是插花形式,是栽培抑或是欣賞,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的祖先很早就誕生了欣賞(栽培)植物的興趣,並且上升到美學形式。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出於對自然美的追求和對自然的敬畏,人們採擷花卉,扦插在頭髮以及冠冕上,或者佩戴在服飾上,作為日常裝飾或者禮儀形式,同時,開始賦予花卉豐富的內涵和象徵意義,把花卉人格化和理想化。

在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和屈原創作的《楚辭》當中,有大量描寫人們採擷花卉的詩句,如《詩經·國風·鄭風·溱洧》中有男女交換蘭花和芍藥的記載,《離騷》中有「紉秋蘭以為佩。」,「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說明當時佩花插花已經普遍。在《九歌·湘夫人》中有:「蓀壁兮紫壇,播芳椒兮成堂。桂棟兮蘭橑,辛夷楣兮藥房。罔薜荔兮為帷,擗蕙榜兮既張。」,用香蒲、辛夷、玉蘭、薜荔。蘭蕙等眾多花草來裝飾房間。雖然是一種誇張的詠嘆,然而也說明當時人們已經採擷花草來裝飾室內居室。

而孔子的賦予蘭花為「王者香」,屈原賦予蘭花志向高潔等人格寓意,另外出土的留存下來的大量青銅器上,都有眾多花卉圖案。應該說,在春秋戰國時期,花卉已經被賦予了文化內涵,而插花,雖然不一定是在花器中插花,然而,此時期插花成了人們美化生活的一種普遍形式。

漢代花樹陶盆

在夏商周時期君王就有的宮囿的嗜好,到了秦漢時期,歷代帝王興建皇家園林遊獵賞玩,廣羅奇珍花卉苗木。據說西漢惠帝時,孝惠皇后將四時植花羅致室內,並安排於寢榻、几案上(並未查到出處)。在河北省望都縣出土的東漢(公元25—220年)墓壁畫上繪有一盆盆景(下圖),盆內土栽有紅花六枝,盆下配有方形幾架一座,把植物、盆盎和幾架三位形成一個整體。由於花枝比較規範,也有人說是花器插花被發現的最早形式。

河北省望都縣出土的東漢墓壁畫

東漢時期,佛教從西域傳入,隨之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廣為傳播,而不少佛經中有關於以花供佛的經義,諸如「拈花微笑」成為佛教供花的肇始,於是信佛之人便在佛堂前供花,為了保持花朵的新鮮,開始嘗試將花插入水中養殖,《南史·晉安王子懋傳》記載:「子懋年七歲時,母阮淑媛嘗病危,請僧行道。有獻蓮華供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以花獻佛,祈求醫病,霍然痊癒。」,這大概是史書中最早關於用容器描花水養的文字記載。

應該說,到了南北朝時期,插花形式變得比較多樣,諸如保留以前的在頭上或者服飾上裝飾的插花,成都等地出土有女俑,多有花朵裝飾於髮髻上。一種是室內裝飾的插花,這在南北朝文學家庾信的《杏花詩》中有:「好折待賓客,金盤襯紅瓊。」,《和人日晚景宴昆明池詩》:「小船行釣鯉,新盤待摘荷」等等,就是明證。

還有一種就是有古代祭祀發展而來的,用於祭祀或者求神拜佛的清供插花。除了前面講的佛教供奉蓮花,道教在南北朝時期在上流社會成為主流,玄學的興起,清談的流行,於是道教文化中的以花果祭神的習俗也開始普及,人們用花果祭拜神仙,如東晉王嘉的《拾遺記》中描繪了眾多奇珍藝草,表達長生成仙等期望。

遍觀南北朝時期,對插花造型並無講究,只是豐富了花卉的文化內涵,同時花器也是比較簡單的盆、缽、缶、盤等器皿。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在南北朝時期,出現了人造假花,《南齊書》載:「沙門於殿戶前誦經,世祖為:感,夢見優曇缽華,……宣旨使御府以銅為華,插御床四角。」,這是我國人造花出現的最早記錄。

唐章懷太子墓盆花

到了隋唐時期,隨著國力強盛,繁榮穩定,百姓生活向好,插花進入黃金時代,上自宮廷,下至平民百姓,插花拜佛、用花祈福已成風俗。同時期賞花詠花栽花植花的詩詞文章不勝枚舉,花卉盆景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化,包括鑒賞和栽培都有許多記載。

唐代盧楞伽《六尊者圖》

諸如唐代詩人羅虯的名篇《花九錫》:「花九錫亦須蘭蕙梅蓮輩,乃可披襟。若芙蓉躑躅望仙山木野草,直惟阿耳,尚錫之云乎。一、重頂帷(障風);二、金剪刀(剪折);三、甘泉(浸);四、玉缸(貯);五、雕文台座(安置);六、畫圖;七、翻曲;八、美醑(賞);九、新詩(詠)。」,記錄了當時賞花的九個步驟。

《六尊者圖》局部

而在同時期的佛教壁畫中,就有不少插花供佛的記錄。唐代盧楞伽所繪製的《六尊者圖》中有尊者面對著缸插牡丹花(如上圖)。在敦煌佛教壁畫唐代供養人畫像《都督夫人太原王氏禮佛圖》中(如下圖),就展現了當時主人執花枝或器皿盛花供佛的情景。安西榆林石窟《吉祥天女像》也有手捧瓶蓮之圖。

敦煌壁畫《都督夫人太原王氏禮佛圖》復原圖

從唐代的插花供花的眾多資料來看,在唐代,插花已經上升到藝術形式,並且對花卉進行品評,同時對插花的花器開始講究,從不少資料來看,當時人們常用金盤、缸、瓶等盛花,諸如詩人李商隱《贈荷花》詩「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看得出唐代的奢華和對插花的講究。

宋徽宗 聽琴圖

唐末五代到整個宋代是偏愛藝術的時代,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由於不少皇帝偏愛詩詞字畫、花鳥魚蟲,假山奇石等不務正業的藝術雜項,使得整體風氣偏向於「文藝范兒」,於是包括插花藝術在內的眾多藝術門類得以迅速發展和弘揚。就拿插花來說,從宮廷的大堂宴會插花,到寺廟的祭壇供花,文士大臣家庭的宴會以及居室插花,一時非常流行,並且插花花器也衍生出眾多種類,諸如瓶、盆、缽、籃、缸、筒、石、木等等,不同的花器體現了不同的情趣和愛好,也蘊含著不同文化的凝結。

宋《人物圖冊》

諸如北宋張邦基的《墨庄漫錄》記載:「西京牡丹聞名天下,花盛時,太守作萬花會。宴集之所,以花為屏障,至梁、棟、柱、拱,以筒儲水,簪花釘掛,舉目皆花。」,說明當時插花盛況。許多詩人有大量關於瓶花的歌詠記載,諸如万俟紹之的「杯酒常妨飯,瓶花亦費錢。」,史文卿「惜春只怕春歸去,多插瓶花在處安。」,陸遊「瓶花力盡無風墮,爐火灰深到曉溫。」,陳起「夜來窗不掩,吹落一瓶花。」,楊萬里的「孤坐郡齋人寂寂,一枝紅燭兩瓶梅。」,等等諸如此類,不勝枚舉,說明插花已經非常普遍。同時,宋代有許多關於插花的繪畫傳世,是研究古人插花的一手資料。

宋 李嵩 《花藍圖》

宋代插花藝術受理學觀念影響,不只追求怡情娛樂,還特別注重構思的理性意念,追求線條美、自然美和韻律美,以表現出理性意趣或人生哲理、品德節操等,花材也選用有深度寓意的松、柏、竹、梅、蘭、桂、山茶、水仙等極富人格魅力的花木。

元 佚名 《端午插花圖》

明 陳洪綬 詩酒侍琴圖

元明時期,插花藝術達到鼎盛,不僅插花廣泛普及,並有插花專著問世,如張謙德著有《瓶花譜》,袁宏道著《瓶史》,高濂的《遵生八盞·燕閑清賞》,何仙郎的《花案》等等,其中以袁宏道的《瓶史》影響最大,書中對構圖、採花、保養、品第、花器、配置、環境、修養、欣賞、花性等諸多方面,在理論上和技術上作了系統的全面的論述。縱觀明代,插花在技藝上、理論上都相當成熟和完善;藝術上追求參差不倫,意態天然;布局上講究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態,構圖嚴謹,注意花材同容器的比例關係;風格上強調自然的抒情,優美樸實的表現,淡雅明秀的色彩,簡潔的造型。因而明代是插花藝術的頂峰時期。

清 郎世寧 《端午圖》

清 郎世寧

從清代開始,插花藝術開始衰落,在民間卻得不到重視、發展和普及。近代由於戰亂等諸多因素,插花藝術在民間基本上消失。一直到近幾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及改革開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插花才逐步回到了人們的生活當中。然而由於文化斷層,插花藝術受到日本和西方插花形式影響較多,真正體現傳統插花藝術精髓的作品少之又少,發掘和繼承古老的插花藝術任重道遠。

清郎世寧插花

清郎世寧插花

2019-7-28易花得木

更多精彩文章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易花得木yihuademu)(服務號)

宜花得木yihua-demu)(閱讀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花得木 的精彩文章:

被施暴女子難道非要被打殘兇手才能繩之以法!
魏文帝曹丕愛情詩《秋胡行》賞析

TAG:易花得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