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史以來最熱的夏天!

有史以來最熱的夏天!

來源:每日人物(ID:meirirenwu)

世界氣象組織(WMO)預測,最近5年會是有史以來最熱的5年。這已經是他們連續第三年做此預測。

在北京,每天至少有200輛洒水車使用超過1萬噸再生水。一個洒水車司機4年的行駛里程可以繞地球赤道一周。

空調在歐洲賣斷了貨,預定需要一個月時間,有人連夜驅車數百公里,只為搶到僅剩的幾台存貨,仍空手而歸。

被熱量融化的還有地球脆弱的生態系統。如果人類不能將氣候變暖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到22世紀初,如今50%人口生活的土地將被海水淹沒。

文 |王嘉興

編輯 |陳卓

除了溫度計,人們可以通過很多方法感受夏天的到來,包括北京三里屯一家網紅奶茶店每天多用的1000個塑料杯、街頭冒出的西瓜攤和突然暢銷的小龍蝦。

這是一個讓很多人又愛又恨的季節。人們抵抗高溫的炙烤,也享受這個季節的獨特樂趣。不過,在以後的幾年,人們不得不在這個季節打起更多精神。

氣象學家們相信,2019年將是人類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幾個年份之一。儘管這個夏天剛剛過去一半,但他們對此有十足的把握。

世界氣象組織(WMO)預測,最近5年會是有史以來最熱的5年。這已經是他們連續第三年做此預測。此前,全球平均溫度最高的5年,分別是2016年、2015年、2017年、2014年和2018年。

相比100年前,地球的平均氣溫升高了1攝氏度。北極的海冰面積每年減少5.4萬平方公里,相當於3個北京。南極每年消融的冰川2000多億噸,這座星球的海平面每年上升3毫米。

對此,人類只能自我安慰道,雖然2019年很熱,但它很可能是未來若干年最涼快的一年。

格陵蘭伊盧利薩特,陽光讓布港冰川的一座冰山融化。圖 / 視覺中國

1

為了應付熱,人們想出了很多辦法。在北京,每天至少有200輛洒水車哼著歌行駛在總計6359公里的道路上,每天使用超過1萬噸再生水。一個洒水車司機4年的行駛里程就可以繞地球赤道一周。

外賣員崔明每天僅奶茶甜品就要送30多單,是春秋時節的近兩倍。他在北京每天奔襲超過100公里,一個夏天跑壞兩雙鞋。有悖直覺的是,多數冰品訂單都在下午5點後到來,峰值在晚上8點,而不是氣溫最高的午後時段。

除了奶茶和甜品,還有些食物是夏天必不可少的,比如西瓜。中國的西瓜產量佔世界西瓜產量的70%,是第二名的近20倍,但這仍然不能滿足吃瓜群眾的需求。中國人一年要吃掉近800億斤西瓜,幾乎每年都要依賴進口。除此之外,中國人每年還要消耗600億杯奶茶、40億升冰淇淋和200億隻小龍蝦。

與熱的對抗,幾乎貫穿人類的全部歷史。上世紀20年代的紐約,高架列車上擠滿了在室內熱瘋了的人。他們花5美分購買車票,然後漫無目的的在城裡兜圈,純粹為了吹吹風。有人總結,那個時候乘涼的方式是「於僻靜處談鬼」,因為談鬼可使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慄。

空調撐起了人類在炎熱面前的尊嚴,它給了人們宅在家裡的底氣。天氣最熱的時候,有人僱人遛狗、購物、倒垃圾。

很多人,包括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把空調封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它運轉時細密的「嗡嗡」聲是夏日安全感的來源。但我們必須花費越來越多的精力才能維繫這種安全感。

2019年7月25日,杭州,遊客背著「空調」在直播酷暑中的西湖。 圖 / 視覺中國

北京這片土地上的1000多萬台空調已經連續4年刷新用電負荷的最高紀錄。2018年,打破用電負荷紀錄的時間是7月31日12時26分,電網負荷達到2267.5萬千瓦,需要火電廠每小時燃燒7000多噸煤才能供應,幾乎等於三峽水電站滿載運行時的發電規模。

2019年的夏天比往年來得要早一些。在5月末的一周內,中國多了31萬台新的空調為國民送去涼風。相比前一年,這個數字增加了8.7%。

每到這時,北京電力公司的5000多名應急搶修人員就會進入24小時待命狀態,40多台發電車和近300台發電機隨時準備沖向突發斷電的地方。

對電力檢修工人來說,夏天是最忙碌的季節。日常帶電作業的他們不得不穿上10斤重、不透氣的屏蔽服,僅是穿上它都要熱得滿頭大汗。有人一天帶6套衣服上班,因為每場作業結束,全身衣服都會被汗水浸透。

他們肩負的使命不僅是讓你我在炎炎夏日不失去空調的庇佑,更要維持醫療、水利等系統的運轉。

修了10年空調,張留良見過失去空調庇佑的人的不安:有人買來他只在街邊大排檔見過的巨型電扇,有人在浴缸堆滿碎冰,還有人把家裡的冰箱門大開——但這其實只會讓屋子更熱。

這個29歲的錦州人從小怕熱,但他現在最期待夏天:一年超過90%的業務都集中在5月底到8月底的這三個月里。他一天最多修好了14台空調,跑空了3塊電動車電池。「干這行,你得很拼。」張留良說。

中國平均每個家庭都有一台空調,但在歐洲,安裝空調的家庭不到5%,瑞士甚至立法禁止安裝空調。這份福音沒有傳遞到一部分人類,是因為他們過去不需要。

正常情況下,瑞士、德國等歐洲國家全年最高氣溫都不會超過30攝氏度,嚴寒是他們最大的敵人。因此,歐洲國家的房屋牆壁往往很厚,以求更好的保溫效果。但最近幾年,熱浪頻頻襲擊歐洲,幾乎所有國家都不斷檢測到史上最高溫度。

夏天甚至第一次爬上了青藏高原。2019年6月24日,拉薩、貢嘎、尼木、加查4個氣象站的日最高氣溫分別達到30.8攝氏度、31.0攝氏度、30.1攝氏度、32.6攝氏度,均為當地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高值。25日至29日,拉薩連續5天平均氣溫超過22攝氏度。在氣象學定義上,拉薩首次迎來夏天。

2

酷暑上一次「烤」問歐洲,還是在2003年。那場席捲歐洲的熱浪,造成了7萬人死亡,相當於諾曼底登陸戰中盟軍的死亡人數。

這一次,熱浪來得更猛烈,時間也更久。今年6月以來,北極圈內已經發生了100多起山火,加拿大阿爾伯塔的一場火災甚至蔓延了超過30萬個足球場面積總和的區域。高溫、乾燥的氣候和凍土融解釋放的易燃氣體甲烷是引發山火的重要原因。

在西亞科威特地區,今年6月氣溫一度超過52攝氏度,紅綠燈都被烤化了,數十輛汽車自燃。因為高溫,一些高速公路不得不限速,防止路面在高溫下開裂。在德國東部,熱浪引發的山火讓二戰留下的地雷重見天日。類似的危險近幾年持續發生,在此之前,2018年夏天的3個星期里,警方已經發現24處殘留彈藥,是前一年全年的兩倍。

本月月初,法國4000多所沒有空調的學校相繼停課。人們在地圖上標註有空調的商場和咖啡店,超市裡擠滿了前來乘涼的人。

當地時間2019年7月25日,法國巴黎,民眾在噴泉戲水消暑。法國巴黎的最高氣溫達到42.6攝氏度,刷新了這座城市1947年創下的最高溫紀錄。 圖 / 視覺中國

空調在歐洲賣斷了貨,預定需要一個月時間,有人連夜驅車數百公里,只為搶到僅剩的幾台存貨,仍空手而歸,柏林的空調安裝公司甚至因為訂單過多停止服務。在空調覆蓋率稍高的南歐,市民大面積使用空調使電力系統不堪重負,已經造成至少5場大面積停電。

2018年全球住宅和商業空調用電量達19320億度,其中中國的空調用電量佔到34%,首度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每到夏天,北京用電負荷近50%都用於降溫。

停電,成為人類在夏天可怕的敵人。

北美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停電發生在2003年8月。2條主要輸電線路跳閘後,引發連鎖反應,導致美國8個州以及加拿大的安大略省電力供應中斷,美國4000萬人及加拿大三分之一的人口無電可用。

這場停電還引起紐約市60起嚴重火災,800場電梯救援行動和5000次急診醫療服務求助電話,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的100多萬居民靠國民警衛隊運來的水度過了一個夜晚,腐爛掉的蔬菜、肉類和乳製品堆積如山。這場29小時的停電的代價是3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和至少8條生命的逝去。

3

有人說,能在夏天出門約飯的,一定是生死之交。這句話不是段子,因為人真的會被熱死。

在北京這座2000多萬人口的超級大都市裡,平均每年有560人因高溫暴露導致死亡。在中國,這個數字是6萬。北京朝陽醫院每天急診量600人次,有時超過十分之一都是與天熱有關的疾病。

每個人都在和酷暑搏鬥,但高溫作業人群和年老體弱者尤其危險。一名戶外工作者特地避開炎熱的白天,在晚間幹活,結果還是出現了熱射病癥狀,不幸離世。醫生形容,他的器官就像被蒸煮過一樣。

對於夏天走出戶外的人來說,熱是最大的敵人。為了防止北京7萬一線環衛工人中暑,他們的工作時間在酷暑時節會縮短一半。湖南的一名交通警察說,她一個夏天要用掉1.5升防晒霜。

國家安監總局、全國總工會等聯合下發《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規定日最高氣溫超過40攝氏度時停止當日室外露天作業,37~40攝氏度時,午間高溫時段3小時不得室外露天作業,全天累計不得超過6小時。

2018年最熱的三四天里,北京、上海、瀋陽等多地醫院的急診科都收治了數十名熱射病患者。有人來到醫院時,體溫高達42攝氏度。北京朝陽醫院ICU病房一度將一半精力投入到了重症熱射病患者救治中。北京朝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梅雪說,20年來接診的嚴重熱射病患者都沒有那3天收治的多,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崇巍也說,工作近30年,頭一次經歷這麼集中的中暑患者急救。

熱射病是重症中暑中最嚴重的情況,如果不積極治療,致死率可達到70%。2012年以前,這種病症鮮少被提及,但2013年起的每一個夏天,它被搜索的次數都會陡然上升,曲線呈現出針尖一樣的形狀。

2011年起,某搜索平台熱射病一詞的搜索指數。 圖 / 網路

被熱量融化的還有地球脆弱的生態系統。目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已經達到近300萬年來的最高點。由此導致的海洋酸化使五彩斑斕的珊瑚白化死亡,包括大堡礁在內的珊瑚礁嚴重瀕危,可能在20年內消失。近100年,海洋表層的pH值已經降低了0.1。如果海洋的酸鹼度繼續下降,貝類、海螺、藻類等依靠鈣化生存的生物都將面臨滅絕的危險。

上一次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這麼高時,地球的氣溫比現在高出2~3攝氏度,海平面比現在高出10米。上海、紐約所在的地方都沉沒在水中,河南和陝西交界處是海陸交界線。如果人類不能將氣候變暖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到22世紀初,如今50%人口生活的土地將被海水淹沒。

人類面臨的危機還有暴雨、乾旱、颱風、颶風等極端天氣,氣候變暖使它們發生的頻次和強度都更高。2018年,全球有近6200萬人受到與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有關的自然災害的影響。研究人員推算,人類活動使歐洲出現極端高溫的可能性增加了13倍,出現極端降水的概率提高了12%,缺水地帶的降水量則銳減30%。

在接近北極圈的格陵蘭島北部,已經出現了連續61小時溫度高於0攝氏度的紀錄。覆蓋這片土地10多萬年的冰蓋開始融化,凍土層消融,建在上面的建築物垮塌,道路彎曲變形,樹木紛紛倒下。

我們一直到1997年才迎來人類發展史上首個應對氣候變暖的國際法律框架《京都議定書》,要求世界各國控制碳排放。2015年,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通過《巴黎協定》,力求將本世紀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並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前工業化時期水平之上1.5攝氏度以內。

人類對各類溫室氣體嚴陣以待,連牛打嗝和放屁產生的甲烷都被視作阻礙達成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的重要敵人。今年6月27日,英國新修訂的《氣候變化法案》生效,正式確立英國到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的目標。

從很多角度看,2019年的這個夏天都足以載入史冊。人類迎來了有史以來最熱的6月、數十座城市和十多個國家的史上最高溫度、最小的南極海冰面積、最高的海平面、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最高值……

當地球發燒時,熱是人類最直接的感受,甚至掩蓋了其他發燒「併發症」。但在這個足夠熱的夏天,它已經不是一個靠玩笑就能消解的困擾。

江蘇淮安,一位市民將紙袋套在頭上遮陽。 圖 / 視覺中國

每人互動

今年夏天,你的城市有多熱?

機構合作、廣告刊登、項目合作請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藝星球 的精彩文章:

「中國當代藝術年鑒展2018」於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隆重開幕!
「熱風 REFENG:不必等候炬火」 桃花源藝術中心開館展!

TAG:文藝星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