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不顧禁令,冒生命危險將這一食物引入中國,此後旱災很少死人

此人不顧禁令,冒生命危險將這一食物引入中國,此後旱災很少死人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放眼古代,或因天災,或因人禍,老百姓常常填不飽肚子。人口的降低使得生產力下降,由此惡性循壞。迫於無奈,凡是看起來能吃的,中國人都吃過:樹皮,土,根。這也是為何古代統治階級如此重視農業的原因。

古代生活條件不好,南方高產的水稻根本無法在北方大規模生產,因此除了小麥外,中國人最感到慶幸的就是得到了甘薯。甘薯來自番外,原產地菲律賓,別看價格廉價,甘薯的來頭可不小,提到它就不得不說明代的陳振龍了。

萬曆年間,陳振龍高中秀才,後因為一些特殊原因選擇了經商。聯繫當時背景,從中國南部出海與菲律賓做生意很賺錢。作為長期與菲律賓人交往的中國人,陳振龍發現這個藩國雖然不怎麼有錢,但窮人仍能活的好好的。中原每逢大澇大旱都會餓死不少人,為啥這個地方就沒見啃樹皮的慘象?帶著這個疑問,他選擇一探究竟。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陳振龍發現當地人在種植一種特殊的植物。也就是甘薯。據菲律賓人交代,甘薯是外地人,也就是西班牙人留下的。這種作物非常好養活,而且不怕乾旱,也很管飽。更重要的是產量極高,這便是菲律賓人很少被餓死的原因。

作為大明的子民,陳振龍當然想把甘薯引進國內。然而當時的菲律賓已經被西班牙人殖民,菲律賓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西班牙人縱然樂意與華人經商,但唯獨這甘薯嚴禁出口,違者殺頭。這下可難住了陳振龍,不過後者自然不會在意這些,即使今天陳振龍不將甘薯帶回國內,日後還會有其他中國人來做這件事。

最終,他將甘薯的藤條藏入卷繩內,瞞天過海,乘坐商船回到了國內。抵達福建後,聽說家鄉又鬧旱災,陳振龍趕忙向當地官員推薦了自己手中的甘薯藤。甘薯就在福建試種,結果讓人大喜,糧草沒能出產,甘薯卻來了個豐收。原本奄奄一息的農民硬是靠著番薯挺過了一個旱季。

因為來自藩國,甘薯又被中國人成為番薯。可以說,直到袁隆平先生將雜交水稻研發以前,甘薯就是窮人們普遍的食物來源。試想,如果當初番薯沒被引進國內,又會有多少可憐群眾被餓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向東向南看 的精彩文章:

日本天皇怎麼立妃?只是好看還不行,如今已嘗惡果
夷陵之戰中,劉備明知勝算不大,為何執意要御駕親征?

TAG:向東向南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