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炮兵連長與女兒出生擦肩而過:時差1小時,距離一生一世

炮兵連長與女兒出生擦肩而過:時差1小時,距離一生一世

作者:獨俠客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宋強犧牲的八里河東山,遠觀酷似戴著鋼盔的戰士仰躺於祖國的南疆,頭、臉、頸、胸輪廓分明。宋強從未謀面的女兒宋思昆長大後一定懂得,她的爸爸從未離去,而是化作了山脈,庇護著她的成長,庇護著她的、你的、我的家園】

在麻栗坡烈士陵園埋葬的烈士中,多數是步兵,鮮有炮兵。原因是炮兵作為遠程火力支援兵種,通常不用直接面對敵火,傷亡相對較少。

但這並不意味著炮兵是個愜意的兵種,他們在戰場上經受的高強度炮戰、艱苦惡劣的陣地生活,毫不亞於步兵。特別是炮兵前觀、火炮陣地,既是越軍炮兵重點打擊的目標,又是特工襲擾的重要目標,隨時可能面對犧牲。

昆明軍區炮4師炮5團3連連長宋強,就是在老山炮戰中壯烈犧牲的一名炮兵軍官。在麻栗坡烈士陵園,埋葬的炮兵原本就不多,正連職以上的炮兵軍官更是屈指可數。這位炮兵連長究竟是怎麼犧牲的?

【宋強烈士的墓碑簡要記述了其生平:貴州省長順縣人,1954年7月出生,1974年1月入伍,1984年6月13日在老山地區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英勇犧牲,追記二等功(攝於2019年5月)】

(一)男人最大的遺憾

相對於很多18歲參軍的戰友而言,20歲才當兵的宋強顯然年齡偏大。1974年,20歲的宋強入伍來到11軍32師炮兵團二營。在這裡當了6年炮兵後,於1980年入炮兵學院學習,1982年畢業。

他沒有分回老部隊,而是在炮4師炮5團三營七連任指揮排排長。1983年3月,這位從士兵成長起來的優秀炮兵骨幹,排長未當滿一年,就越級提一營三連連長,時年29歲。

宋強當兵的年齡偏大,成為大齡未婚青年也就不奇怪。經人介紹,宋強與貴陽市凱福糖果廠的職工劉麗芬相識。和那個時代的很多軍人一樣,宋強沒有經過漫長的戀愛,於1983年6月與劉芬閃婚,開始了牛郎織女般的生活。

1983年下半年,南疆局勢緊張。宋強作為一連之長,抓戰備訓練的工作強度,用部隊的老話「兩眼一睜,忙到熄燈」來形容很貼切。1984年1月21日晚9點,團政委陳芝貴到一營傳達了上級的預先號令,部隊進入了戰備。

備戰越來越緊張之際,宋強接到好消息:妻子快生了。部隊雖然進入了戰備,但畢竟還沒開始打仗,老婆生孩子這樣的大事,男人是要回去的。宋強請了探親假,走時留下話:部隊有行動,火速來電。

1984年2月26日,宋強正在醫院陪妻子待產,寶寶已經有了動靜,卻來了加急電報:速歸。

一看這兩個字,宋強就明白,部隊要上前線了。他看了看錶,時間是下午4點25分,還可以趕上5點鐘從貴陽開往昆明的火車。

他找到醫生:「能不能讓我愛人現在就生下來?」

醫生想笑,見宋強的樣子嚴肅,沒能笑出來:「不能再等等嗎?」

宋強打定了主意,卻沒有勇氣跟妻子告別。他在走廊里徘徊後,寫了一張紙條,連同電報一起裝入信封,交給了60多歲的母親。母親流淚,宋強抹淚,直奔車站。

1984年2月26日5時整,宋強乘坐的火車離開貴陽。

1984年2月26日6時20分,宋強的女兒來到了人間。

女兒和爸爸擦肩而過,時差:1小時20分,距離:一生一世。

(二)軍人最大的職責

宋強沒有猜錯,部隊已緊急開赴麻栗坡,他緊趕慢趕,回到了連隊。

按照昆明軍區作戰方案,「兩山」作戰分炮擊作戰「一四工程」和拔點作戰「一七工程」兩個階段。從1984年4月2日開始的炮擊作戰「一四工程」,一直持續到4月27日。我軍炮兵部隊對老山、者陰山越軍據點進行了長時間的打擊,一方面摧毀越軍防禦體系,另一方面隱蔽我主攻意圖、麻痹越軍鬥志。

宋強帶領的三連,是打響收復老山「第一炮」的連隊。3月21日,三連奉命在麻栗坡交趾城構設4個火炮掩體,一炮進入發射陣地,其餘3個炮位安裝炸藥。在14軍炮指直接指揮下,炮一班打出了收復老山第一發炮彈,其它3個炮位按順序引爆炸藥,亦真亦假誘敵。這種迷惑射擊方式持續了13天,陣地指揮員系三連副連長陳憲堂。

熟悉炮兵的人都知道,炮兵作戰時,炮陣地由副連長指揮,連長帶觀察所在前方觀察確定打擊目標,將射擊諸元下達給副連長,由副連長指揮火炮射擊。通俗地說,連長帶領的前觀是炮兵連隊的指揮中樞,也是炮兵的「眼睛」

宋強帶領的三連1號、2號觀察所位於八里河東山主峰1175.4高地,其中1號觀察所設於主峰一地堡頂部,面積僅一張八仙桌大小。宋強用沙袋、樹枝搭起了一個「鳥巢」用於隱蔽,天氣好的情況下,可以通觀越方境內10多公里地域。

【宋強帶領的觀察所位於八里河東山1175.4高地,這裡因條件艱苦惡劣、敵我爭奪激烈,被稱為「八十年代的上甘嶺」】

1984年4月28日凌晨5點58分,「一七工程」即收復老山戰役打響。我軍以猛烈炮火覆蓋越軍工事,為步兵衝擊掃清障礙。宋強不斷給陣地下達射擊諸元,炮彈呼嘯而去。

這場炮戰有多激烈?老兵們回憶,由於炮彈打得太多,炮管居然能打紅;很多戰士的臉頰、臂膀被燙傷,硝煙熏得睜不開眼;炮彈消耗太快,炮後堆著三四百個葯筒;倉庫用完了炮彈箱,只好角鋼架固定彈丸,車廂全是嶄新鋥亮的「裸體炮彈」。

此戰,我軍炮兵威猛準確,為收復老山作出重大貢獻,前線指揮部勘察1175.4高地後說:「桌大的山頭,發揮了天大的作用!」

我軍收復老山後轉入防禦,炮兵的任務並未減輕。宋強帶2個觀察所堅守高地,經受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險:晚上睡冰冷石塊,褥子一晚就濕透;蚊蟲肆虐,人人體無完膚,疙瘩癢疼;炮擊隨時有,熱飯送不上,只能啃乾糧喝涼水。

6月11日,越軍組織大反撲。宋強帶通信員李興倫、偵察兵李田連續捕捉了10多個目標,將射擊諸元傳到炮陣地,準確擊中越軍彈藥所,一片火海。

越軍對我軍炮兵恨之入骨,千方百計想拔掉1175.4高地上的炮兵觀察所,但宋強設的「鳥巢」在主峰稜線,越軍用加農炮、榴彈炮反覆打,均難命中。6月13日,越軍派一支160迫擊炮分隊秘密潛入距1175.4高地五六公里處,下午5點30許,突然向高地炮擊。

宋強發現了對面山坳里的炮擊硝煙,迅速計算諸元。他剛把諸元發給炮陣地,一聲巨響,一發炮彈落在強僅6米遠的山崖,彈擊中宋強頭部

2號觀察所的三連指揮排長陳萬雷聽到連長所在位置傳來爆炸聲,接著又傳來事前明確的「一長三短」槍聲暗號,心知不好,立即帶戰士李福堂、楊文洲、羅玉明狂奔而來。在被炸散的鳥巢觀察所,陳萬雷看到連長腦漿溢出,通信員李興倫偵察兵李田也受了重傷,邊防15的2名戰士當場犧牲

陳萬雷和戰友們立即給宋強緊急包紮,用簡易擔架往山下抬。山高坡陡,無路可行,只能一步一步往下滑。1個多小時後,他們與營長陳林派來接應的救護組相遇,師醫院軍醫王貴輝一看,宋強傷在頭部,知道無力回天。見宋強似想說話,王軍醫讓大家安靜。以下,是戰友們記憶中宋強最後的話——

「我答應過老婆給孩子取名,不管生男生女,就叫宋思昆吧!」

(三)兒子最大的愧疚

有的參戰老兵說,打仗,有一樣最難做的工作,就是烈士善後。

宋強犧牲半年後,老山作戰基本結束,炮5團一營副營長李建國受命負責烈士善後工作。宋強的遺物主要有3樣:1套軍裝、1件軍大衣、1塊手錶。他帶著遺物,在貴陽找到了宋強的妻子劉麗芬。劉麗芬看到李副營長帶的東西,確認了噩耗,大哭。李副營長安慰道:「宋強是為國家犧牲的,他是英雄,是我們大家學習的榜樣!」

這時,劉麗芬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這一舉動可能讓現在的人們難以理解,但設身處地換位,一個剛生了孩子卻突然失去丈夫的年輕妻子,這種表現又是多麼的正常——

劉麗芬從床上抱起6個月大的女兒,哭著遞給李副營長:「宋強既然是英雄,是烈士,你把孩子帶走吧,我沒能力養啊!」

李建國的第一反應是擔當。他毫不猶豫地接過襁褓中的孩子:「好我把她帶回部隊去,她長大了我們告訴她爸爸為國犧牲的英雄。」

因悲痛而失去清醒的劉麗芬,這時反應過來,把女兒抱回了懷裡,哭道:「爸爸一眼也沒看你,沒給你取名字啊!」

李副營長含著淚,把宋強犧牲的過程以及臨終遺言詳細地說了,劉麗芬聽後自語:「寶貝,你爸給你起名字了,以後叫你宋思昆了。」

第二天,李副營長來到宋強的老家貴州省長順縣廣順鎮。宋強的父親已故,其母親滿頭白髮。李副營長叫「媽媽」,說「宋強為保衛國家光榮犧牲了」。

老人道:「你來了,他沒來,我知道。」

又問:「我兒子是英雄吧?」

得到肯定的回答,宋母再問:「能把我兒子的骨頭帶一塊回來嗎?我要把他葬在身邊。

言畢,宋母無語,也無淚,接過宋強的軍裝放在胸前,像幼時抱宋強一樣輕輕拍打。

李副營長無法回答宋母的話,熱淚長流出了宋家,見村人圍在門口,村長倒了一碗米酒捧上。

李副營長敬禮,鞠躬,舉起大碗,一口乾了。

宋強犧牲第二年,宋母辭世。

【有人曾在麻栗坡烈士陵園遇到宋強的岳母、妻子帶著年幼的女兒宋思昆前來掃墓。宋思昆驚奇地看著外婆在墓前燒紙,媽媽哭泣流淚。她聽媽媽的話,在爸爸墓前磕頭。媽媽對她說,爸爸化作了這塊石碑。她很奇怪這座陵園到處是石碑,為什麼單單磕頭那一塊,是自己的爸爸(資料照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說 的精彩文章:

未來戰爭果真會無人化?英軍演訓,「機器人」大顯神通
解放戰爭,3萬蔣軍被趕到越南!成為美法爭奪的「肉骨頭」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