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小小的一首古詩只有28字,卻有多達3種解讀,意義不可謂不豐富

小小的一首古詩只有28字,卻有多達3種解讀,意義不可謂不豐富

中國古典詩詞向來有著非常豐富的內容,有的古詩雖然字數很少,篇幅很短,但意義也非常深刻。對於很多詩歌來說,也正是因為其本身有著豐富的思想意願,才能夠流傳後世幾千年而經久不衰。

今天我們談到的這首詩詞就是如此。雖然只有28個字,卻有多達3種解讀,意義不可謂不豐富。且看: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這首古詩就是南宋朱熹的絕句《觀書有感》,整首古詩讀起來非常的形象,而且很有哲理的韻味。更難能可貴的是,在追求理趣之美的整個宋代,這首詩把意境、哲理韻味都融入其中,非常精妙。

後人對這首古詩的理解,也有多種角度,主要包括以下四種。

第一種也就是最簡單的一種,就認為這首古詩寫的是美麗的自然風光,是詩人看到的實實在在的景色。寫景抒情是中國古典詩詞當中的一大內容,南宋朱熹看到不算大的「半畝方塘」深邃清澈如鏡,天光雲影在平靜清澈的水中徘徊,其中的意境確實很美。

第二種則是把題目和這首古詩之間建立起密切的聯繫。很明顯就認為這首古詩採用了象徵的手法,來比喻在學習讀書當中所建立的獨特的人生感悟。在評論家們看來,「半畝方塘』就是指的一本書,「天光雲影」和它們的「共徘徊」就是指的書中的情趣和邏輯哲理思維。「清如許」指的是書中能夠帶給人更多的啟迪,「源」指的指的是這本書的作者本人,而「活水」更是指的是作者對書中所能夠帶來啟迪的獨特感悟。

第三種同樣是從向庚的角度對這首古詩的主題進行了探討,在評論家們看來,「半畝方塘」不是看到的景色,也不是詩人手中的書,而是象徵著詩人的智慧。就像是一面鏡子一樣,反襯著對這個世界的理解。而「清如許」,更是因為適應不斷的積累,才能夠對這個世界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和反應。

當然從這一層意義來說,又能夠引申出更多的意思。只有不斷地從生活中積累養料,才能寫出扣人心弦的好作品。只有能夠不斷的吐故納新,才能使一個企業或者是一個人保持長久旺盛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這4種解讀都各有說法,也都各有意義。我們今天讀這首古詩,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探討,但無論哪一種角度都能夠提升我們的思想境界,讓我們對於現實世界,對於自己人生帶來更多的啟迪和感悟。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不管是個人的修養還是知識的積累,達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帶來這樣的靈感自然迸發。也所謂厚積薄發這個成語作表達的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張侃詩詞 的精彩文章:

同樣是「浣溪沙」,同是宋代詞人,兩人宋詞風格差別怎麼這麼大?
恰到好處!一首宋詞字字都是傳情之語,每一個字都讓人心神搖曳

TAG:老張侃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