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黃飛鴻之王者無敵》成照妖鏡,武打片進入瓶頸,為何而打是難題

《黃飛鴻之王者無敵》成照妖鏡,武打片進入瓶頸,為何而打是難題

文/馬慶雲

7月28日,電影《黃飛鴻之王者無敵》正版視頻平台上線首播。這部電影因為是「黃飛鴻」題材,所以引發影迷關注。早前,李連杰和趙文卓等動作明星,都塑造過非常耀眼的黃飛鴻形象。這是中國武打電影在葉問之前推出的經典人物形象。可以說,霍元甲、黃飛鴻和葉問,在電影氣質上,是相同的。

《黃飛鴻之王者無敵》成照妖鏡,武打片進入瓶頸,為何而打是難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他們均採用武打片的敘事模式,並且選題在清末民初,國家積貧積弱,屢遭列強欺侮,自然容易生出武打強國的夢想來。基本上所有的黃飛鴻、霍元甲(乃至於陳真)和葉問題材的電影,無出其右者。這部《黃飛鴻之王者無敵》,也秉承著這一創作理念,基本上實現了見誰打誰,佛山打完上海灘打,上海灘打完加拿大打的局面。

謹從武打的角度講,這部《黃飛鴻之王者無敵》應該屬於網路大電影當中的上品。通片九十分鐘,基本上實現了一路打不停的節奏感。武打戲,並不容易拍攝,能夠把這些武戲有機串聯起來,可見網大也開始「添磚加瓦」了,早已不是當年粗製濫造的局面。

《黃飛鴻之王者無敵》成照妖鏡,武打片進入瓶頸,為何而打是難題

在具體的武打動作的實現方面,《黃飛鴻之王者無敵》,應該算是及格線以上的作品。雖然這部電影的武打效果,遠不能和成龍、李連杰等武打片的大師們相提並論,但在國內中等製作水平的電影當中,已經屬於上乘之作。

當然,武打橋段之外,這部電影也有不少自己的槽點所在。最為典型的,便是劇情為武打而武打,不動腦子的地方還是有不少的。尤其是為了塑造黃飛鴻形象的勇武精神,不惜製造非常不符合邏輯常識的武打群戲部分。這類「群打一」,讓黃師父的智商捉襟見肘了。

《黃飛鴻之王者無敵》成照妖鏡,武打片進入瓶頸,為何而打是難題

不過,見誰打誰的戲碼,倒是為這部電影增添了不少憨傻的真誠。黃飛鴻上來就是佛山當地打,佛山打不開了,就坐火車去上海灘。剛到上海灘,就和斧頭幫來一場公交車大混戰。繼而就是跟倭寇們打一場巷戰。還不過癮,單挑斧頭幫老大,直接KO。

打完了斧頭幫,回手就把日寇老巢打了一遍。這還不算完,打完日寇,就開始打日寇幕後老闆小白白的港口。這場港口混戰,算是《黃飛鴻之王者無敵》的最大看點所在。然而,這場港口混戰的群戲,發生在劇情六十分鐘的時候,不足以成為全劇的故事總攻。顯然,後邊的武打劇情,應該更為精彩,才好。

《黃飛鴻之王者無敵》成照妖鏡,武打片進入瓶頸,為何而打是難題

然而,接下來,故事總攻階段,就是去加拿大打小白白了。打小白白的惡戰,也分出幾個層次來,先打自己人,再打小白白,繼而打小白白帶來的肌肉大塊頭。最終,幹掉所有敵寇,結束戰鬥,圓滿成功,班師回朝。打鬥非常強勁,因此不少影迷可能會忽略打鬥劇情當中的大量不合理性。

對於《黃飛鴻之王者無敵》而言,電影的主幹情緒依舊是「民族意識」。我們積貧積弱,敵寇趁機搶奪我朝寶物,黃飛鴻只能保家衛國。這是黃飛鴻系列電影的慣用電影情緒。這種情緒,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非常具備普遍價值。這也是這類武打片能夠華人區迅速流行的根本性原因。

《黃飛鴻之王者無敵》成照妖鏡,武打片進入瓶頸,為何而打是難題

然而,經過四十年的發展,我們顯然已經不再是積貧積弱,類似黃飛鴻這種情緒化的敘事,也不足以滿足觀眾開始轉變的審美胃口。中國的武打片走到了十字路口,片中的武打主角們「為什麼而打」,成為當下的武打電影必須要首先解決的敘事難題。

這種傳統的民族情緒化的敘事,顯然已經不夠新鮮。《黃飛鴻之王者無敵》面對的負面口碑,也是敘事了無新意。武打片,急需找到一個具備「當下價值」或者「當下情感認同」的武打理由。在這一方面上,這部黃飛鴻顯然沒有滿足影迷胃口。

《黃飛鴻之王者無敵》成照妖鏡,武打片進入瓶頸,為何而打是難題

從傳統的黃飛鴻系列電影來論,這部《黃飛鴻之王者無敵》不算糟蹋經典——畢竟,在武打的劇情設計和動作設計等多方面,與傳統的黃飛鴻影片並無太大區別。而在十三姨這個角色的設計上,就真的讓人覺得可笑了。整部電影打打殺殺,與十三姨的「不作死就不會死」有直接關係。黃師父佛山上海加拿大的武打旅程,也是十三姨這位一路作的女朋友給帶來的。

這樣「作」的人物的出現,純粹屬於編劇對合理性劇情的把控失調所致。劇情沒有架設更為合理的推動力,只能依靠人物的「作」來往前邊推進。這種鬧劇化的處理方式,恰好證明,該片,有武打,缺劇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