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更輕、更薄、更便攜,永遠是筆記本電腦所追求的。自從智能手機崛起之後 ,傳說中牢不可破的「Wintel「聯盟,似乎也有點不攻自破的意思。當平板電腦開始侵佔很多用戶曾經使用PC的時間的時候,微軟也懂得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

術業有專攻,作為世界第一晶元設計生產大廠,Intel這幾年卻沒有那麼順風順水。從宏觀上來說,智能手機崛起所帶來的移動化生產生活方式,對於Intel來說並不總是好消息。不久之前,Intel也宣布放棄自主研發5G基帶的嘗試。就算是消費領域,Intel也要提防ARM架構的一票弟兄們來突破自己的筆記本業務的「馬奇諾防線」。在2019年7月底,蘋果正式收購英特爾的基帶業務,手機業務距離Intel越來越遠。

而另一邊,蘋果和高通已經開始行動了。

蘋果的答案依然是iPad。當然蘋果也心裡清楚,這時候用ARM架構的iPad直接剛Intel那就是蜉蝣撼大樹,不過應該還有一種「曲線救國」的操作。在2019款iPad Pro發布會上,蘋果也驕傲地宣稱,搭載新版A12X處理器的iPad Pro更是超過了市面上92%的筆記本電腦性能。雖然很多人對這個數據莫衷一是,可是也的確說明,x86架構和ARM架構之間沒有性能上不可逾越的鴻溝。若不是眾多x86架構的軟體應用在維護著整個x86生態圈,Intel的潰敗可能會來得更快。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iPadOS

高通的答案是推出所謂的Always Connected計算機,簡單說就是運行Windows 10系統、搭載高通移動計算平台的平板電腦。作為軟體行業領頭羊,微軟非常積極地配合了高通的動作。因為微軟也需要構建一套更為輕量化的Windows生態,用來滿足譬如HoloLens這種新設備的運行。在目前Intel依然無法提供類似高通驍龍處理器這種功耗和性能都非常平衡的產品之前,微軟更有理由好好發展一下ARM的Windows。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Always Connected設備

微軟也有自己尾大不掉的問題。微軟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就是各種各樣的基於x86架構的Win32軟體和遊戲,每次操作系統升級,微軟也儘可能照顧好這些「老用戶」的各種訴求,缺乏蘋果對於自己生態「獨裁」一樣的控制力。所以就算是ARM版本的Windows 10,微軟也要儘可能讓用戶可以平滑過渡,依然可以運行大部分x86軟體。

微軟的Surface絕對是劃時代的產品,在當年筆記本電腦日漸唱衰的環境下,愣是細分出一塊「二合一」設備的一畝三分地。從Surface 3到Surface Go,微軟也發現小尺寸便攜「二合一」設備擁有極大的商業潛力,而這種產品形態,用高通驍龍系列晶元顯然更合適:發熱控制更好,性能也不錯,還「附贈」無線LTE基帶。隨著Windows 10 on ARM系統的成熟,微軟勢必會推出搭載高通驍龍全套移動平台的Surface。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Surface Go

這次所體驗的設備,就是華為推出的、搭載高通驍龍850移動計算平台的、運行著ARM版Windows 10的產品:華為MateBook E 2019版(以下簡稱MateBook E)。在微軟沒有親自推出ARM版的Surface之前,看看華為給出的答案。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2019版MateBook E

MateBook E擁有兩種配置,分別為256GB和521GB兩個存儲容量。本次體驗的設備為存儲容量256GB的低配版,售價在4000元左右,另外購買了華為專用的價值200元的M-Pen lite手寫筆。主要配置如下:

  1. CPU:高通驍龍850移動計算平台
  2. 運行內存:8GB(LPDDR4X)
  3. 存儲:256GB
  4. 主機尺寸278.82*194.22*8.5mm
  5. 主機重量698g
  6. 屏幕尺寸12英寸
  7. 屏幕解析度2160*1440(比例3:2,216PPI)
  8. 屏幕亮度:350nit
  9. 屏幕對比度:1000:1
  10. 介面:USB Type-C 3.0介面*1、3.5mm耳機介面
  11. 攝像頭 前置:500萬像素(F2.0光圈)後置:1300萬像素(F2.2光圈)無閃光燈
  12. 電池容量:36.3Wh

設計

MateBook E家族是華為筆記本電腦中偏向輕薄和二合一的產品線,採用類似iPad Pro產品線的設計語言,閉合狀態時鍵盤蓋將機身正反面都覆蓋住,類似「三明治」結構。與iPad Pro鍵盤蓋最大的不同是,MateBook E的鍵盤蓋擁有帶轉軸的可摺疊支架,從而實現類似Surface的不同角度支撐。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2019版MateBook E

首先從包裝內容說起。MateBook E的包裝盒裡面同時主機和鍵盤蓋,鍵盤蓋無需像Surface那樣單獨購買。此外,附帶配件有數據線、充電器和說明書等文檔。

首先看鍵盤蓋,顏色為非常深的灰色,接近於黑色,和iPad Pro的鍵盤蓋顏色非常相似。上邊一面為可以摺疊翻轉的支架,下面為鍵盤和觸控板。整體採用尼龍布面,仿皮革紋理,摸起來不會打滑,但是也不耐磨。支架轉軸只能向一個方向旋轉,反向摺疊可能會損壞轉軸。新鍵盤支架轉軸阻尼較大。鍵盤側面還提供了用來插手寫筆的套環。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2019版MateBook E

主機與前一代的MateBook E系列非常相似,標準的平板電腦外觀,背面也採用類皮革設計的紋理,顏色和手感與鍵盤蓋一致。機器整體設計偏向圓潤,側邊也採用弧度設計,與2018款iPad Pro那種直角邊緣過度不同。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2019版MateBook E

將主機和鍵盤組合連接,再插上一支專用的手寫筆,這就是MateBook E的完全體了。這種「三明治」結構的設計對於主機保護更為全面,但是也增加了整個套裝的重量。700g左右的主機重量,如果配齊鍵盤和手寫筆,這一套重量為1200g左右,再加上原裝電源,旅行重量在1370g左右。

如果看配上鍵盤和手寫筆,整機1200g左右的重量絕對算不上12寸電腦裡面的輕薄產品。整個設備拿在手上很「實誠」,非常有質感。MateBook E完全採用了平板的設計,在不開啟屏幕的時候,看起來十足的Android平板味道,但屏幕邊框相比Surface更窄。Surface屏幕邊框為15mm,而MateBook E為10mm,配合上12英寸的屏幕,MateBook E觀感更好。

機器三維尺寸為278.82*194.22*8.5mm,為一款標準的12寸筆記本電腦的尺寸,與超窄邊框的12.9英寸的iPad Pro(三維尺寸為280.6*214.9*5.9mm)相比,尺寸顯然還有壓縮的空間。

但具體到做工上,MateBook E只能算是中規中矩,屬於這個價位平板應有的水平。鍵盤蓋的支架轉軸看起來可靠性一般,顯然不如Surface的轉軸耐用。當自己從實體店購買MateBook E的時候也注意到,作為展示機的上一代MateBook E系列鍵盤支架的轉軸已經損壞,無法支撐機器。

在二合一設備的支架設計上,每個廠商給出了不同答案,這也是二合一設備中影響用戶體驗的非常重要一環。

Surface的支架設計牢靠,但會佔用一部分機身空間,導致產品厚度較高。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Surface Go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惠普給出了更好的答案。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惠普Spectre x2支架設計

MateBook E的設計則完全是把產品的最終形態看作「平板」,而非二合一設備,所以把支架設計在了可拆卸的鍵盤蓋上。iPad這麼做沒問題,但是Windows的二合一設備,恐怕絕大多數的時候都是要接著鍵盤支起支架使用的,所以支架設計和質量就極為重要。

首先說轉軸手感,非常差。也許華為對於這種設計的轉軸可靠性和耐用性也心知肚明,所以一開始把轉軸阻尼設置非常高,需要很用力才能掰動。而且一定要注意,如果朝反方向掰動支架,可能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壞。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2019版MateBook E

MateBook E的鍵盤和機身也採用磁吸連接,可是機身沒有設置類似Surface的凹槽把機器卡住,而是僅僅在磁吸位置用略微的弧度與機身邊緣貼合來增加穩定性。吸力遠不如Surface,而且這種方式對於機身的固定能力很弱,僅憑機身背部與鍵盤蓋後面的微弱吸附能力,MateBook E在支撐起來之後很容易被碰倒,調節的時候也不跟手。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2019版MateBook E鍵盤蓋連接槽

鍵盤蓋材質雖然有皮革紋理,但整體上依然感覺有些廉價。鍵盤與機身採用觸點連接,掌託附近有華為的Huawei Share功能。鍵盤手感不錯,鍵帽尺寸、鍵程、觸發力度和回饋,都比較舒服。相比於Surface系列的鍵盤,手感偏軟一些。當然,這種設計的鍵盤也沒有Surface上的兩段角度調節。

華為雖然沒有在MateBook E上提供Windows Hello攝像頭,但在側面音量調節鍵中間提供了指紋識別,識別率也很不錯。同時也提供了3.5mm耳機插口和一個USB Type-C插口。美中不足的就是這個唯一的USB Type-C插口,在平時要當作充電口使用,向外接其他設備的時候,需要使用轉接器(最好帶USB Type-C充電口的轉接器)。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2019版MateBook E底部介面設置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2019版MateBook E側面介面設置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2019版MateBook E側面介面設置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2019版MateBook E頂部介面設置

總結MateBook E系列的設計,在成本的限制下機器做工並沒有太大縮水。MateBook E系列家族的設計基因就不完全是二合一設備,而更多偏向於平板。重量在12寸的設備中並沒有太大優勢。整體觀感不錯,但這種鍵盤蓋和支架設計並不是最優解。Windows的二合一設備和iPad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產品。iPad的使用場景中,分為90%的觸控+10%的實體鍵盤;而Windows二合一設備則是桌面模式使用的時間更長,所以這種鍵盤蓋和支架設計用起來並不牢靠,桌面模式體驗並不算好。而12英寸的設備,即使在平板模式下也不適合長時間手持使用。


手寫筆

MateBook E搭載的是Wacom提供的AES技術手寫筆,型號為M-Pen Lite,售價為199元。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華為M Pen Lite

這支筆沒有提供藍牙功能鍵,有些類似第一代Apple Pencil,只有單純的手寫筆功能,所以無需配對,直接使用。用戶也可以購買其他帶有功能鍵的Wacom的AES兼容手寫筆,譬如Bamboo Ink(這款還可以換不同硬度筆尖)。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Bamboo Ink

這隻手寫筆設計和質感非常出色,絕對不屬於Surface那支六七百元的手寫筆。只是筆尖沒有Surface上的硅膠,在屏幕上書寫很滑,甚至比Apple Pencil還要滑。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2019版MateBook E手寫筆

與Surface Go對比一下手寫筆跡。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MateBook E手寫筆跡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Surface Go手寫筆跡

注意MateBook E筆跡中突然抖動現象,既截屏中紅色圈出部分。這是在書寫的過程中,屏幕觸控受到干擾,手寫頁面和筆跡識別快速偏移導致的結果。Surface Go的手寫筆和觸摸屏則更為穩定一些。

這兩組筆跡都是在手寫筆效果優化最好的UWP版本OneNote中寫出,但是效果差別很大。同樣是0.5mm粗的筆跡設置,Surface Pen比劃更粗,筆劃變化不明顯,筆鋒效果沒有MateBook E的手寫筆效果好。這支手寫筆提供了2048級別的壓感,完全夠日常筆跡和簡單繪圖使用。

值得表揚的是,無論是否接通電源,無論是橫屏書寫還是豎屏書寫狀態,MateBook E表現都非常穩定,筆劃沒有抖動的問題。

但是MateBook E手寫筆延遲較高,寫起來完全不跟手。這一方面是硬體問題,另一方面也是Windows系統優化不到位。手寫筆延遲控制上,最好的依然是iPad Pro。或者說,配合Apple Pencil用過了擁有120Hz刷新率屏幕的iPad Pro,用Surface手寫體驗已經差強人意,MateBook E就更差一點。

另外不知道是不是驅動問題,MateBook E鍵盤蓋沒有自動屏蔽功能。把鍵盤蓋翻折到機身背部,不會像Surface一樣在系統中自動屏蔽鍵盤。所以當作平板手寫的時候,最好把鍵盤拆下來,用起來遠沒有Surface便捷和優雅。

在鍵盤蓋側面有用來插手寫筆的圓環,方便收納手寫筆。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2019版MateBook E手寫筆收納方式

總結MateBook E原裝的手寫筆體驗,非常一般。缺乏藍牙功能鍵讓這支筆就算切換一個橡皮擦功能都要在系統菜單中手動選擇,效率低。堅硬的筆尖在屏幕玻璃上滑動,較難控制好筆跡。手寫筆延遲較高,快速書寫記錄的時候體驗較差。


Always Connected

搭載了高通驍龍850移動計算平台的MateBook E,更像是一台Android手機,可以插SIM卡。不過Windows 10系統並不提供撥打手機收發簡訊功能,只可以使用移動流量。

這款產品可以看作是去年手機上用的驍龍845的超頻版,CPU主頻提高微乎其微的0.1GHz。

驍龍X20的基帶自然不支持5G,但是對於4G還是支持三網通的。無論是iPad還是筆記本電腦,一旦用過LTE版本,就再也回不去了。

隨時隨地上網,不用擔心公共Wi-Fi的安全問題,速率也有保障。MateBook E上,用取卡針捅出來卡槽,放好SIM卡,插回去再重啟一下系統,wow,awesome,接下來就是享受的moment!

這個卡槽是存儲卡和nanoSIM卡一起的,所以當內置硬碟容量不夠用的時候,可以通過插卡來拓展容量。

連接穩定性和速度都非常不錯,平時看看網頁、看看網頁視頻,只要不是YouTube那種真·4K,國內一票所謂的HDR高清也基本沒問題。

所以MateBook E非常適合那些喜歡隨時隨地拿出手機就上網的用戶。出門在外,除了生命,恐怕最重要的就算是手機電量了。開熱點給筆記本電腦分享網路?開玩笑!這麼重要的手機電量怎麼能用來做這種事情?有LTE連接功能的MateBook E就非常方便。

還是那句話,用過有LTE的筆記本或者平板電腦,就很難再回去了。


性能

MateBook E採用高通驍龍850移動計算平台,性能整體上和去年的旗艦驍龍845差不多。內存採用UFS 2.1規格。標準的去年Android旗艦機配置。

對於ARM架構的處理器,還跑著Windows 10系統,這種情況下跑分很難客觀衡量機器實際表現。常見的Geekbench這樣的跑分軟體,在Windows上的版本都是基於Win32架構的,在運行的時候本身就有一定性能損耗。另外,由於目前Windows 10 on ARM的限制,對於Win32的桌面應用只能運行x86版本,不能夠運行x64版本。

Geekbench也提供了對於ARM框架的測試支持,可以娛樂跑分一下。雖然意義不大,還是用搭載奔騰4415Y處理器的Surface Go做一下對比。對於ARM架構的Windows設備,Geekbench提供了兩種測試:32bit和AArch64,分別對應模擬32位應用和ARM架構的程序程序應用場景。此外,不支持對於GPU跑分的「Compute Benchmark」功能。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Geekbench 4對ARM的Windows設備跑分內容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Geekbench 4對x86的Windows設備跑分內容

在32bit跑分環節,MateBook E單核得分1329,多核得分3728。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MateBook E的32bit跑分成績

在AArch64跑分環節,MateBook E單核得分2272,多核得分7100。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MateBook E的AArch64跑分成績

對比Surface Go。在32bit跑分環節,Surface Go單核得分1700,多核得分3209。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Surface Go的32bit跑分成績

在64bit跑分環節,Surface Go單核跑分1251,多核跑分3623。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Surface Go的64bit跑分成績

從跑分上來看,Surface Go沒有什麼優勢。如果是對比在MateBook E上跑ARM的應用和在Surface Go上跑64bit的應用,似乎MateBook E性能是Surface Go的兩倍。可是用起來真的是這樣么?


應用測試

對於ARM架構的Windows設備,很多人都很好奇,具體的生產力軟體和娛樂類應用、遊戲能否流暢地運行起來,其性能的上限是怎樣的。在進行具體的應用測試之前,先說明一下Windows 10對於ARM架構的支持。

Windows 10 on ARM,這個為ARM而開發的操作系統,其核心是WOW64層,即Windows on Windows(64bit)層,可以看作是在Windows操作系統之上再運行一個模擬Windows層。因為Windows操作系統最大的優勢就是數不勝數的各種生產力軟體。Windows應用商城的失敗,讓微軟更不敢斷然放棄對傳統Win32應用程序的支持。為了讓Win32的軟體跑在架構完全不同的ARM處理器上,微軟提出了WOW層,這是一個類似虛擬機的層級,可以讓Win32程序跑在這個層上,然後這個層再負責與真正底層的Windows 10 on ARM操作系統交互。這個技術最早微軟是用來讓32位的程序運行在64位的操作系統上的。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WOW64原理圖

當然Windows商城中的UWP應用,可以在軟體開發編譯的時候選擇ARM架構,這樣出來的程序就可以原生運行在Windows 10 on ARM這個系統上。

簡單來說,採用ARM處理器的Windows設備,只能運行兩種程序:32位的傳統Win32程序(暫時無法運行64位的Win32程序),或者是專門為ARM編譯過的應用程序(主要是UWP應用,開發者還得提交過ARM版本)。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微軟開發文檔中對UWP應用在ARM系統上安裝情況說明

運行在WOW層上的軟體,就算微軟有神優化,其性能理論上也會打折扣。2018年底,微軟給Visual Studio帶來了ARM64編譯的支持,這樣在Windows 10系統上,不僅僅可以運行32位的ARM程序,也可以運行ARM64程序了。如果開發者選擇用ARM64編譯應用,則可以享受到驍龍850處理器帶來的更好性能。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Visual Studio安裝ARM64編譯器和庫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Visual Studio編譯ARM64程序

在官方文檔中,微軟非常自信地認為,這種技術可以保證Win32程序的使用體驗也依然流暢自如。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微軟對ARM設備運行Win32程序的說明

這一切的美好設想,其實都基於三個前提:第一,微軟能保證性能和兼容性;第二,開發者願意提交UWP應用,並且編譯為ARM版;第三,應用依然有大量的32位版本提供。

首先說第三點,這就有點與目前軟體開發趨勢背道而馳。Windows陣營花了十幾年的時間,終於開始要軟體全面64位化了,這時候微軟又恬不知恥地要求開發者再保留一份32位版本,似乎有點在歷史洪流面前螳臂當車了。目前稍微「重一點」的軟體和遊戲都已經全面轉為64位,譬如Adobe全家桶、各種3A遊戲大作等。

而第一點,是微軟自己的事情,就看其誠意如何了。第二點前景也非常不明朗。打開Windows應用商城,靠譜還在頻繁更新的UWP屈指可數。不管是世界500強還是精品小作坊,願意開發和維護UWP應用的廠商屈指可數。各種冒名頂替的軟體魚目混珠,最好的情況也是開發者把Win32的桌面程序直接提交上去(微軟已經允許提交Win32應用)。這種情況下,期待自己想用的軟體有ARM版本,似乎有點不切實際。對於大部分UWP應用的開發者來說,心裡一般都抱著「有就不錯了,要啥自行車啊」的心態。

首先說一下系統體驗。非常流暢,和Surface Go形成鮮明對比,甚至上手之初,單憑系統界面的相應速度來看,有一種在用低壓i5處理器的感覺。

由於不能一一列舉各種生產力軟體和遊戲,這邊就挑選一些具有代表性的。


瀏覽器

Windows 10目前還默認搭載的是EdgeHTML內核的Edge處理器,不過在不遠的將來,Edge將會採用現在大部分瀏覽器都使用的Chromium內核。其他內核中主要是採用Gecko內核的Firefox瀏覽器。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ARM的Windows設備越來越多,Firefox也開始發布原生的ARM64版本(目前仍為測試版),這比安裝x86的32位版理論上性能更好一些。測試用也使用這個版本的Firefox。Chrome也有相應的計劃,但尚未發布。


Edge

雖然微軟的Edge瀏覽器渲染網頁速度一直不是特別理想,但是在Windows上綜合表現一直不錯,兼容性也較好。尤其是對於觸摸屏和觸摸板優化更好。

瀏覽器體驗非常好。滑動、點擊、載入速度很好。但是偶爾載入完成卻網頁一片空白的問題的確依然存在。

即使是大量圖片和視頻混雜的網頁,瀏覽起來也很流暢。在B站播放彈幕爆炸的視頻,在前30秒載入完畢之後,之後的播放過程也非常流暢。在滑動過程中,如果需要載入下面的圖片,會造成偶爾的卡頓。

對於Flash播放器的老舊網站,Edge也能輕鬆處理。用Flash播放器播放騰訊視頻的內容毫無問題。


Chrome

Chrome沒有ARM64位的Windows版本,只能安裝x86的32位版本。

瀏覽體驗和Edge不分伯仲,但不存在網頁載入完卻一片空白的問題。此外,也存在載入圖片的時候滑動卡頓問題。


Firefox

擁有原生ARM64版本的Firefox表現更好,在載入圖片過程中滾動頁面也不會有卡頓。


內存佔用對比

同樣打開bilibili首頁來測試三個瀏覽器的內存佔用。

Edge:272.2

Chrome:241.2

Firefox:568.9

雖然不是原生ARM64程序,但是Chrome對於內存佔用優化更好一些。令人吃驚的是Firefox竟然佔用了這麼大的內存。


播放器

Windows 10的視頻播放器佔用資源很少,而且對於H265編碼解碼效果更好。

用H265編碼4K視頻測試,具體視頻參數參考PotPlayer中截屏。這段視頻已經算是4K視頻中質量較高的,對於系統解碼能力還是有一定考驗的。

均使用播放器默認設置來播放視頻文件。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測試視頻信息

用Surface Go播放同樣的視頻,結果更好一些。

對於這款H265編碼、10bit的視頻來說,這已經比較能挑戰兩台設備的極限了。事實上這種片源並不好找,平時下載的一部5GB大小左右的電影,MateBook E播放起來完全沒有壓力。


辦公

Office

微軟對Office在各個平台的表現都優化得非常到位。在MateBook E和Surface Go上,兩台設備運行Office軟體都很流暢。

測試打開一些比較複雜的Office文檔。首先是大小在40MB左右的圖文並茂的Word文檔。MateBook E表現很好,打開速度快,瀏覽編輯過程非常舒服,無壓力編輯文檔。在滾動的時候,隨著文檔內容的載入,滾動會略有卡頓。

打開大量圖片和動畫的PowerPoint文檔,MateBook E依然保證了非常好的流暢度。對於頁面的編輯得心應手,不過也依然存在後面頁面載入過程中卡頓的問題。

打開超大型Excel表格,每個Sheet均有3萬多行數據。編輯依然不存在任何問題,只是屏幕會有頻繁的刷新感覺。

總結MateBook E使用Office軟體體驗,基本達到了i5水平筆記本應有的水平。微軟其中的優化功不可沒。

Adobe

由於最新版本的Adobe全家桶都採用了64位架構,所以是無法安裝運行的。目前能找到最新版本的32位Adobe全家桶只有CC 2018版,其中Premiere Pro、 After Effects都不提供32位版,所以先測試Photoshop。

32位版本的Photoshop可以在MateBook E上順利運行,界面響應流暢。打開用富士x100f拍攝的JPG圖片(10MB左右),打開文件時間在30s左右,對照片進行色彩調節的時候,明顯感覺到卡頓,性能力不從心。如果是更為複雜的濾鏡處理,會消耗更多的時間。

由於MateBook E顯示屏尺寸較大,在顯示Photoshop主界面的時候不會存在Surface Go縮放問題。但是整體編輯圖片的流暢度上兩者差別不大。

CAD

CAD類軟體普遍非常臃腫,AutoCAD在Surface Go上運行效果很差。有趣的是,AutoCAD從2018版本之後雖然提供了32位版本,但是卻無法安裝在32位的Windows 10系統上(只能安裝到32位的Windows 7或Windows 8.1上),自然也無法安裝在Windows 10 on ARM上。

其他辦公軟體

事實上,最近自己也在嘗試在多媒體創作領域擺脫Adobe的束縛。作為「正版軟體的受害者」,Adobe系列越來越高昂的訂閱價格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如果需要類似Photoshop的修圖軟體,又需要Premiere Pro這種剪輯軟體,就必須要訂閱Adobe全家桶,一個月52.99美元的訂閱價格實在是讓大多數普通用戶望而卻步。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Adobe全家桶美區訂閱價格

於是推薦大家嘗試一下Affinity Photo作為Photoshop的替代品。如果使用macOS系統,剪輯視頻可以嘗試使用FinalCut Pro X。這些都是一次性買斷的軟體,無需深不見底的訂閱費用。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Affinty Photo

但是Affinity Photo雖然也在Windows應用商城上架,但是也無法安裝在MateBook E上(需要64位系統)。


日常應用軟體

QQ、微信、TIM

騰訊的聊天軟體其實在安裝的過程中,都給系統安裝了虛擬的驅動程序,用來保證這些聊天軟體的運行。騰訊非常良心地提供了ARM版本驅動,所以這三款聊天軟體都可以流暢地在MateBook E上運行。

Steam

Steam可以順利安裝在MateBook E上,但還要看具體遊戲配置要求。好在以MateBook E的配置,只能運行一些32位的經典老遊戲,譬如帝國時代2。

帝國時代2是一款比較吃CPU的遊戲,事實上,微軟新推出的帝國時代2高清版在MateBook E上依然無法流暢運行。

狂野飆車9

作為常用「跑分遊戲」,狂野飆車9擁有不錯的畫質。通過Windows應用商城下載安裝,對比在MateBook E和Surface Go上運行效果。

依然是Surface Go更勝一籌。在最高畫質的設置下,Surface Go在所有場景中都表現出色,畫面基本穩定在60fps。而MateBook E則在很多稍微複雜的場景中出現了卡頓和掉幀。

AVG

大部分AVG遊戲都是比較輕量化的32位程序,所以應該在Windows 10 on ARM上順利運行。這裡測試的是經典的《Nekopara》系列。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Nekopara

非常流暢!極其流暢!特別流暢!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2019版MateBook E運行Nekopara

相比於小尺寸的Surface Go,MateBook E的12寸大屏幕帶來的體驗更好,細節動作更為生動。


應用測試總結

綜合來看,MateBook E在軟體豐富度上有所不足。在購買之前,一定要確認好自己所需要的軟體是否能在MateBook E的Windows 10 on ARM系統上運行。

另外,在可以使用的軟體中,MateBook E並不能提供足夠的性能。事實上,Surface Go性能算是低的,而MateBook E在很多時候表現並不比Surface Go好。

在日常使用中,如果不需要專業軟體,僅僅是看看網頁、用用Office、用手寫筆記記筆記、偶爾在線聊天,MateBook E的體驗要比Surface Go更好。在系統的整體流暢度上,MateBook E比Surface Go好很多。如果把MateBook E和Surface Go同時放在商場櫃檯上供消費者體驗,由於展示機並不會安裝太多軟體,單純對比系統流暢度,相信很多用戶會覺得MateBook E體驗更好。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2019版MateBook E

簡單來說,Surface Go雖然性能不濟,有時候也能咬咬牙趕鴨子上架,偶爾裝個AutoCAD也不是不能用。但是MateBook E就有一點麻煩了,不能安裝運行的軟體,就算捏著鼻子也沒法用。可是在同樣的輕度辦公領域,MateBook E體驗更好。


屏幕&影音

同為4000元左右價位的設備(Surface Go更貴),MateBook E提供了更大的12英寸屏幕。

對比一下MateBook E(左)和Surface Go(右)的屏幕表現。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MateBook E(左)與Surface Go(右)屏幕表現對比

可以明顯看出兩塊屏幕在色彩表現上區別很大。MateBook E的屏幕色溫更冷,畫面更為清淡,糖果和包裝布的細節更為明顯。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MateBook E(左)與Surface Go(右)屏幕表現對比

MateBook E與Surface Go的最高亮度基本相同,MateBook E的畫面表現整體偏藍一些,尤其是天空,MateBook E藍色更深一些。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MateBook E(左)與Surface Go(右)屏幕表現對比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MateBook E(左)與Surface Go(右)屏幕表現對比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MateBook E(左)與Surface Go(右)屏幕表現對比

對人物的表現上,色彩偏暖一些的Surface Go觀感更好一些,人的皮膚看起來更為紅潤自然。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MateBook E(左)與Surface Go(右)屏幕表現對比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MateBook E(左)與Surface Go(右)屏幕表現對比

總體而言,MateBook E給人屏幕感覺明顯偏冷偏藍一些,畫面飽和度也更高一些。同樣也得益於更大尺寸的屏幕,對比Surface Go,在觀看視頻的時候觀感好很多。畢竟眼睛對於畫面尺寸更為敏感。

聲音外放效果上,MateBook E音量更飽滿,雖不至於有什麼特別出色的外放,但是對比Surface Go上面聽個響的「小喇叭」,提升非常明顯。而且MateBook E的「嗓門」也非常大,最大音量也下也不存在破音的問題。不過與擁有四個揚聲器的iPad Pro相比還是有差距。

總結來說,MateBook E在影音上提供了較好的硬體基礎。屏幕表現中規中矩,外放聲音不錯。這樣就算當作純粹的娛樂用平板,也有不錯的表現。缺點是不適合長時間握持,躺在床上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擺放姿勢……


總結

MateBook E是一款非常有趣的設備。

在筆記本電腦領域,本是徹頭徹尾「新兵蛋子」的華為,卻把MateBook系列做得有聲有色。搭載Windows 10 on ARM的MateBook E,也表現出華為與很多筆記本廠商不同的思路。

在以納德拉為核心的第三代微軟領導集體中,Windows已經沒有從前那麼重要了。隨著移動設備的興起,Intel對於微軟也沒有那麼重要了。牢不可破的Wintel聯盟也開始「不攻自破」了。Windows 10 on ARM並非微軟第一次在ARM架構上提供Windows的嘗試。在Surface誕生初期,微軟就推出了Windows RT。最終這個系統和當年的Windows Phone系統(後來的Windows Mobile系統)一樣,成為微軟發展史上失敗的典型案例。

歷史上,微軟並非缺乏遠見卓識,但總會在不合時宜的時機推出過於超前的產品。譬如微軟很早就預見了平板電腦的潛力,推出了Windows XP Tablet Edition(Windows XP平板系統)。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搭載Windows XP平板系統的惠普TC1100

在Windows 8的時代,運行在ARM架構的Windows RT系統失敗了。而在今天,蘋果在謹慎地嘗試用iOS系統(iPadOS)來給用戶提供一定的生產力,甚至不惜讓12英寸的MacBook停產從而給iPad騰市場。

即使蘋果煞費苦心讓macOS和iOS有儘可能多的聯動功能,微軟的想法卻全然不同。微軟一直嘗試讓全功能的Windows覆蓋到極可能多的設備上,所以才有了UWP構想,才有了Windows 10 on ARM。

可是目前來看,UWP的嘗試又一次失敗了,微軟自己的系統級別應用也開始放棄UWP框架,改為更為普及的PWA(Progressive Web App,漸進式Web應用)。顯然Windows 10 on ARM無法收益於此。

由於Windows上的傳統Win32應用的64位化式大勢所趨,所以微軟目前最大的任務是在給Windows 10 on ARM優化32位程序性能表現的同時,再允許用戶運行64位程序,從而徹底打破x86和ARM之間的壁壘。

但是壞消息是,來自國外媒體ZDNet於2018年底的採訪中,Window經理Erin Chapple表示:


In addition, Windows only supports the Windows on Windows (WOW) abstraction layer for 32-bit applications, not 64-bit applications. We would have to add support for a 64-bit Windows on Windows layer.This is technically possible, [but] it is a resource trade-off of the work necessary versus the benefit to the user. When we looked at our telemetry for the most-used applications on Windows, we found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m have x86 versions. A lot of applications also have only x86 versions. Most of the 64-bit only applications are games which are outside of the target customer for this device. Lastly, those applications that are 64-bit only typically want to run natively for performance reasons. As a result, we decided to focus our engineering investments on the native ARM64 SDK to enable developers to natively write their application for the device.

簡單來說,在ARM架構上模擬x86-64架構工作量非常大,微軟經過研究發現,大部分有64位程序的軟體也都提供了32位版本,而那些強制使用64位應用的軟體和遊戲都是需要64位所提供的更大內存管理能力和更好的性能,這反而不是ARM強項,所以提供64位模擬層的工作就沒有這麼緊要了。就算理論上可以運行64位的Premiere Pro或者大型遊戲,ARM設備所帶來的實際性能也無法流暢運行。

回到MateBook E這台設備本身,在較低的價位提供了不錯的做工,可是不是最好的「二合一」設計。那塊永遠吸不緊對不準的鍵盤非常影響使用體驗,而且缺乏翻轉自動屏蔽功能。也許是華為要強制用戶在使用平板模式的時候丟掉鍵盤以獲得更輕盈的感受,用MateBook E快速手寫筆記,反而是一種折磨。

筆記本之新思路:從MateBook E(2019版)看ARM二合一設備的未來

2019版MateBook E

MateBook E有點像星巴克裡面那些花里胡哨的「季節限定版」星冰樂,在店面看起來摸起來隨手寫寫畫畫感覺還真不錯,可是一旦長時間深入使用起來,卻發現這台設備在細節上很不及格。作為有手寫筆的平板電腦,手寫筆沒有功能鍵不夠方便;手寫筆延遲較高,與Surface系列差距明顯,更無法與iPad Pro相比;鍵盤翻轉不能屏蔽。作為筆記本電腦,Windows 10 on ARM軟體遊戲資源有限,兼容性一般,無法充分享受Windows軟體豐富的最大優勢。

所以,在購買前,依然要三思。不差錢買來體驗一下Windows 10 on ARM系統、感受下微軟在這個領域的新發展和新想法尚且可以,若是想購買一台能幹活的「二合一」設備,也許Surface依然值得考慮。

大膽預言,在今年的Surface產品線中,微軟一定會加入ARM版本,也許是Surface Go的繼任者。但微軟什麼時候能真正提供一套成熟的ARM版Windows,卻是一個遙遠的未知數。可能無數媒體會真的為iPadOS「狂歡」,鼓吹iPad所能提供的生產力,但冷靜下來想想,iPadOS所提供的那「微不足道」的生產力,也僅僅是Windows、Linux和macOS三大桌面系統的冰山一角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