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馮學榮:讀點歷史,到底有什麼用

馮學榮:讀點歷史,到底有什麼用

1

我們看電影《賽德克巴萊》裡面的番人,在清朝末年,就大規模使用火槍,用來進行狩獵和部落械鬥。

圖:早期台灣番人普遍使用火槍打獵(劇照)

問題來了:

按理說,台灣番人是很落後的族群,為什麼文化如此落後的族群,竟然會大規模使用火槍呢?

答案是:

台灣番人其實很早以前就開始使用火槍了,火槍哪裡來的呢?顯然不是他們自己造的,其實,番人的火槍,最早是通過和荷蘭人貿易,買來的。

荷蘭人被打跑之後,大量的漢人湧入台灣,也帶來了大量的火槍。

番人的火槍,有相當一部分,就是通過和移民台灣的漢人的貿易而取得的。

2

民謠歌手趙雷有一首很有名的歌曲,名叫《成都》。

成都這個城市,為什麼叫成都呢?

答案是這樣的:

古蜀國,曾經把首都遷徙到這裡,過程大概如下:

「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也就是說,剛剛搬過來的第一年,開始居住的人越來越多,到了第二年,就已經成為一個城市了,到了第三年,就進一步演變成為首都了。

所以叫「成都」。

成都這個地名,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成都是中國乃至世界罕見的自建城起便未改名稱的城市。

3

中國人把感冒稱為「著涼」。

就是受凍的意思。

在中國人的概念里,受凍=感冒。

然而,科學告訴我們,受凍不等於感冒。

感冒的原因,是你從外界感染了感冒病毒,和你是否受凍,沒有關係。

所以,我們看到哪怕在酷暑的夏天,也會有人感冒。

只要你的身邊沒有感冒病毒,那麼再怎麼受凍,你都不會感冒。

只要你感染了感冒病毒,那麼即使你沒有受凍,你也一樣會感冒。

受凍,既不是感冒的必要條件,也不是感冒的充分條件。

可是儘管如此,為什麼人受凍以後,往往更容易感冒呢?

三個原因:

一、 低氣溫有利於病毒在外界生存,給人類增加了感染的機會;

二、 天冷時,人們傾向於躲在屋裡,人與人近距離接觸機會增加,從而增加了感染的機會;

三、 寒冷的空氣有利於病毒在上呼吸道繁殖,從而增加了感染的機會。

這就是人在受凍以後,更有可能患上感冒的原因。

但是,就本質而言,感冒不是因為受凍。

4

有人問,難道四川省在遠古的歷史上,也是一個國家嗎?

答案是肯定的。

遠古時代的四川,也是一個國家,名叫古蜀國,他們的文化,叫做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和中原文化,是截然不同的,你看四川省三星堆出土的那些文物的造型,與中原文化相比,簡直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圖:四川三星堆出土人像製品,人的容貌,藝術風格等,與漢文化有天壤之別

巴蜀人當年的長相,也與中原漢人不同,從三星堆出土的大量人像類文物,也可以看得出來。

那麼,古蜀國,後來怎麼就消失了呢?

答案是:古蜀國被大秦帝國滅了。

那麼,既然古蜀國的人和中原漢人長得不一樣,那麼為什麼今天的四川人和中原漢人,長相併沒有多大區別呢?

答案是:當年的古蜀國人,和今天的四川人,不是一回事。

今天的四川人,主要是「湖廣填四川」的人民的後代,是湖南、湖北、廣東北部、江西、福建,甚至廣西的移民的後代。

元朝時期,蒙古入侵,當時四川盤地的人,死的死,逃的逃,千萬頃良田被荒廢,方圓數百里不見人煙,非常悲慘。

歷史上有兩次「湖廣填四川」,第一次是朱元璋,第二次是康熙皇帝。

清代史料《成都通覽》記載,清代的成都人,基本上都是外省人的後代。其中湖南和湖北佔25%,河南、山東5%,陝西10%,雲南、貴州15%,江西15%,安徽5%,江蘇、浙江10%,廣東、廣西10%,福建、山西、甘肅5%」

所以,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今天的四川人,大部分都是其他省份的漢人移民的後代。

5

我們都知道,中國歷史上有一個時期,叫做「春秋時期」,指的是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之間,大約241年的歷史。

請問:為什麼叫春秋時期?為什麼不叫夏冬時期呢?

事情是這樣的:

孔子主持修訂這段時間的歷史,修訂完之後,成了一本書,那麼,總要給這本書起個名字吧,起個啥名字好呢?

總不能叫《古代歷史的真相》吧?

要起一個優雅一點的名字。

這個時候,孔子想到,在上古時期,春季和秋季,是諸侯朝聘王室的時節,朝廷的大事,大多在這兩個季節里舉行,那麼,乾脆就拿「春秋」二字,作為他所修訂的這本史書的書名。

於是,就有了這本史書,叫《春秋》。

圖:孔子主持修訂的史書《春秋》

後世人為了方便,也乾脆把從魯隱公到魯哀公的這一段時期,都叫春秋時期。

就是這麼個典故。

6

大家知道大熊貓為什麼會淪為瀕危動物嗎?

答案其實就是一個字:

別急。

聽我慢慢道來。

大熊貓,屬於熊科動物,也就是說,溫順可愛的大熊貓,和兇猛的、會咬人的森林大黑熊,是同一個祖宗。

事情是這樣的:

在遠古時代,大熊貓與大黑熊,是一家子,後來由於氣候的變化,森林的肉食減少,生存環境變得惡劣,這個時候,熊的大家族,分為兩大類。

一類很勤奮,堅持吃肉,在森林裡到處亂跑,獵取動物為食,這一類,演化為今天的森林大黑熊,是一種危險動物,所謂「熊出沒,請注意」。

圖:大黑熊

另一類則很懶,覺得肉越來越難捕了,還是吃草盛事,於是開始放棄肉食,改為吃植物,具體來講,就是吃竹子,這一類,逐漸演變為今天的大熊貓。

可是問題是:竹子很難消化,所以大熊貓一整天都在啃竹子,因為它實在是太難消化了,所以只能不斷地吃,不斷地吃,否則,就無法攝取足夠的熱量維持生存。

日久天長,大熊貓就躲了起來,不合群了,不與同類交往了,因為只有這樣,它們才有足夠的時間去啃竹子、維持生命。

結果,大熊貓變得越來越宅。

由於懶,變成宅,到了更後來,變成對異性的興趣都減少了,大熊貓的生育率,越來越低。

由於懶,放棄吃肉,改為吃草,結果,越懶越胖,越胖越懶,惡性循環,最後變得越來越宅,連談戀愛都提不起興趣了。

這,就是大熊貓瀕臨滅絕的原因。

圖:大熊貓

現代的日本青年,安於現狀,缺乏進取心,越來越懶,越來越宅,對異性越來越不感興趣,於是日本社會的生育率,越來越低。

這個道理,和大熊貓瀕臨滅絕的道理,是一樣一樣的。

所以,我們問:大熊貓為什麼淪為瀕危動物?這個問題其實是錯的。

應該反過來問:大熊貓為什麼還能活到今天?

這麼懶的動物,早就應該滅絕了。

天道酬勤。

任何懶惰的物種,都是應該滅絕的。

這是天道。

大熊貓的故事告訴我們:

做人,千萬不要懶。

懶,就是滅亡的代名詞。

7

以前有一種說法,說中國有「四大火爐」,它們是:

重慶、南京、南昌、武漢

也就是說,中國這四個城市,是夏天最熱的城市。

這種說法,源自於民國時代。

大家要知道,近代中國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沒有數字化管理,具體到這件事上面,評選什麼四大火爐,憑的不是數據,而是憑感覺。

顯然,所謂「四大火爐」的說法,是不準確的,因為它沒有數據支持。

2012年8月,中國大陸國家氣候中心專家根據1981年到2011年共31年的氣象觀測資料,統計中國大陸最熱的10個省會城市或直轄市為:

重慶、福州、杭州、南昌、長沙、武漢、西安、南京、合肥、南寧

也就是說,民國以來所謂「四大火爐」的說法,蒙對了一部分,不完全準確。

8

重慶為什麼簡稱「渝」呢?

因為,嘉陵江古稱「渝水」。

重慶就建在嘉陵江邊上,所以稱「渝」。

9

「重慶」這個城市的名稱,又是怎麼來的呢?

答案是這樣的:

在南宋的時候,公元1189年,趙惇迎來了兩件喜事。

第一件喜事,在當年的正月,趙惇被封為「恭王」,封地為恭州,也就是今天的重慶。

第二件喜事,僅僅過了一個月,也就是當年的二月,趙惇即位,當上皇帝了,他就是宋光宗。

圖:宋光宗

一月封王,二月登基。

接連兩個喜慶, 「雙重喜慶」。

於是,趙惇一高興,就把「恭州」改名為「重慶」。

重慶由此而得名。

小公告:為免失聯,

請加馮學榮備用號「有趣靈魂研究所」

長按掃碼 即可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馮學榮讀史 的精彩文章:

那年昆崙山究竟發生了什麼?為何常年重兵把守?說出來你都不敢相信
馮學榮:歷史的真相,往往在不起眼的角落

TAG:馮學榮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