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國內在研最大運力民營運載火箭最早於明年底發射

國內在研最大運力民營運載火箭最早於明年底發射

國內在研最大運力民營運載火箭最早於明年底發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2019GMIC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粵港澳大灣區峰會在廣州舉行。(央廣網記者 官文清 攝)

央廣網廣州7月29日消息(記者官文清)7月27日,在2019GMIC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粵港澳大灣區峰會上,國內首台、全球第三台裝備液氧甲烷發動機的運載火箭「朱雀二號」,宣布將於2020年底至2021年初期間首次發射。據介紹,「朱雀二號」是目前國內在研運力最大的民營運載火箭,首飛還將為科學復興會所覆蓋的民間科學團隊提供部分免費搭載機會。

當今世界航天格局正在發生變化,航天活動中的火箭發射、載人航天飛船等活動研發主體,正從以為由國家相關部門或者國企等「國家隊」,向私人、民營商業航天企業過渡。如美國航天領域目前領先的兩個企業——SpaceX和Blue Origin,便是其中的代表。

我國近年來亦逐步放開對民營企業在商業航天領域的限制,2014年,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60號文》中明確提出,要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到航天領域。其後發改委、財政部、國防科工局等相關部門也發布了系列政策和文件,對民營資本進入航天領域給出了具體的相關政策和規定。

國內在研最大運力民營運載火箭最早於明年底發射

藍箭航天業務拓展總經理徐亞偉作主題演講。(央廣網記者 官文清 攝)

在此背景下,市場上湧現了不少民營商業航天企業,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箭航天」)便在這股航天產業發展浪潮中誕生。自2015年成立至今,該企業成功研製了新一代液氧甲烷發動機組成的火箭,與以往火箭發動機相比,具備新一代液氧甲烷發動機的火箭在燃料方面更為安全環保,且在價格、發射準備時間、產能和重複利用等方面有了更好的突破。

「不僅是研發運載火箭的企業主體發生變化,航天活動的應用和領域也在不斷擴大和發展。」藍箭航天業務拓展總經理徐亞偉指出,除了熟悉的衛星通信、遙感測繪等領域外,目前商業航空領域正在從「高端化」走向「平民化」。如目前國際有很多從事互聯網星座建設的公司,他們會通過商業火箭等方式將衛星發射到太空中,組成覆蓋全球的互聯網通訊系列星座。這樣在一些偏僻的地方,或者發生地震、海嘯、山洪爆發的時候,可通過這一「星座」系統來進行衛星網路通訊。

「未來成本下降以後,我們終有一天會實現在太空中對著地球進行觀光旅行,去太空看一看,走一走,了解我們的家園是多麼的美麗。」徐亞偉表示。

這些美好暢想的實現離不開航天領域的高度發展,尤其在民營商業航天領域。對此,徐亞偉認為,在發展民營商業航天領域,國內較國外有更好的商業環境、資源和人力等優勢。他指出,在人才方面,國內有發達的航天人才培養體系,其中藍箭航天每年有大量的從清華等相關高等院校的畢業生,這些人才足以支撐未來商業火箭的研發。此外,國內有大量資本可供投入到新經濟領域中,其中太空領域是近幾年非常熱門的行業。最後,國內發達且完善的工業體系,如完整的供應鏈和豐富的下游相關產業等,這些國外不具備的優勢,都為國內低成本商業航天應用提供了基礎保證。

國內在研最大運力民營運載火箭最早於明年底發射

藍箭航天與科學復興時代集團簽署合作協議。(央廣網記者 官文清 攝)

徐亞偉還透露了藍箭航天目前正在研製的中型液氧甲烷運載火箭「朱雀二號」,該火箭可通過模塊化的組合,拓展到更大推力的運載火箭,並可以直接進行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發射。

而就在活動現場,藍箭航天與科學復興時代集團簽署合作協議,通過該合作協議,未來這款新型的商用運載火箭「朱雀二號」將為科復集團和長城匯所覆蓋的科學資源、科學團隊平台提供免費的首飛搭載機會。

據現場透露,「朱雀二號」將會在2020年底和2021年初的時間段內進行首次發射。

(來源:央廣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睡眠過多過少都會導致記憶力下降
新療法「餓死」癌細胞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