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人類能超越老鷹的最大飛行高度,為何卻突破不了鯨魚的潛水深度?

人類能超越老鷹的最大飛行高度,為何卻突破不了鯨魚的潛水深度?

引言:老鷹是飛行名將,鯨魚是下潛高手。在科技的幫助下,人類的飛行高度及下潛深度是否能超過它們呢?接下來,跟著筆者的步伐來看看吧!

我們都知道,老鷹是一類肢體健壯、性情兇狠的生物。同時,它們也是優秀的飛行者。據專業人員觀測,生活在亞洲北部、北美洲、非洲等地的鷹能飛到1萬米以上區域,它們的飛行高度能超過普通民航的飛行高度。

一般來說,出於省油與安全雙重考慮,民航飛機的飛行高度被限定在8000米~12000米,這一區域屬於平流層,飛行所受阻力較小,安全性也較高。但若是戰鬥機,飛機高度會較民航飛機高一些,它們一般會飛至海拔13000米以上區域,它們的最大飛行高度通常不超過20000米,否則容易出事故。

通過上述數據對比,我們可以看到,在搏擊高空方面,人類略勝於老鷹。雖然人類無法擁有翅膀,也難以習得飛行技巧,但我們能在科技的幫助下,運用科技設備來實現飛行夢。說完天上事物,接下來我們看看海下事物。

哪類生物是下潛能手?不少人或會想到鯨魚,鯨魚體形龐大,肺活量亦較大,它的下潛能力應是優秀的。從科研人員公布的數據來看,大部分鯨魚愛生活在海下100米左右區域,因為海下200米~1000米為海下暮光區域,此區域視野較差,主要生活著頭足類海洋生物。雖然多數鯨魚下潛深度不大,但是也有個例,例如抹香鯨,它們能輕鬆潛下至海下2200米區域。

在下潛深度方面,人類是否也能在科技的幫助下超越鯨魚呢?科學家表示很難。就目前情況來看,人類研製的潛艇,其下潛深度難以突破1500米。為什麼人類能超越老鷹的飛行高度而難以突破鯨魚的下潛深度呢?科學家給出了三點解釋。

首先,鯨魚內部構造較特殊。鯨魚是一類常年活動於深海區域的生物,經歷了數萬年的演化與改變,它們體內外的構造完美適應了深海環境。而人類常年生活在陸地上,人類的生理結構與特徵更適應陸地環境而非海下環境。所以,從生理構造來看,人類身體很難承受深海考驗。

這時,有人或許想說,科技如此發達,人類可以通過科技手段來模仿鯨魚以建造下潛設備。但是,說時容易做時難,一方面,我們難以高度復刻鯨魚的特徵,另一方面,這也十分考驗建造材料與技術人員。就目前情況來說,人類已克服重重困難,研製了能下潛1000多米的設備,這已是很大進步。未來,若能找到突破性方法,超越鯨魚未必不可能。

其次,從功能上來看,人類目前並不需要用到下潛深度超1500米的設備。人類研製深海潛艇,一方面想探測深海區域的生物及資源分布情況,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做好軍事防備。雖然人類目前研製的潛艇的潛水深度不過1500米,但已完全可以滿足人類日常所需。再研製下潛深度更大的潛艇,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及財力。從經濟角度來看,頗為浪費。

最後,從材質上來看,要研製下潛深度超1500米的潛艇十分困難。潛艇是一類對建造材料要求很高的設備,它要求製成下潛外殼的材料儘可能厚,如此能抵擋海下巨大壓強。可是,它同時也要求材料儘可能薄,如此易浮起來。而從操作角度來看,要滿足這麼「刁鑽」的要求其實很困難。說到這,你是否已經明白為何人類的飛翔高度能超過老鷹而下潛深度難以超過鯨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洞使者 的精彩文章:

九星連珠被證實存在,如果突然發生,地球將迎來怎樣的災難?
銀河系中心為什麼那麼亮?為什麼科學家無論怎麼觀察都看不清?

TAG:黑洞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