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上色老照片:定陵挖掘現場,代價慘痛的記憶,自此不再挖掘帝王陵

上色老照片:定陵挖掘現場,代價慘痛的記憶,自此不再挖掘帝王陵

歡迎來到不二書舊影時光,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一篇組圖,是來自於明定陵發掘現場的上色老照片。通過這一組老照片,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中留存下來的影像。公元1620年萬曆帝駕崩,享年58歲,萬曆帝在歷史上極其神秘,曾半生極其勤政,半生從不上朝,從而在歷史上褒貶不一。在駕崩之後,葬於定陵,廟號為「神宗」。照片為1947年定陵挖掘現場,施工隊正在工作,現場圍滿了考古學者,見證這一時刻。

帝王之陵墓在歷史上多遭盜墓賊破壞,就如慈禧之墓,就曾遭軍閥孫殿英盜竊,毀壞極其嚴重,然而在之前,帝王之墓並沒有發掘的先例。從而在1955年的時候,吳晗先生提議為了保護文物可以開啟帝王陵的發掘,在最開始提議為挖掘長陵,也就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墓。照片為1957年定陵挖掘現場,工作人員正在打開玄宮。

但由於文物局局長鄭澤鐸先生和考古院副院長夏鼐認為技術條件不成熟,從而反對發掘長陵,自此吳晗先生、郭沫若先生等人提議先試挖掘其他小陵,此後他們先後探討獻陵、永陵、思陵,但最終將挖掘計劃定於定陵。照片為1959年首次對外開放的定陵,此時定陵地宮已經重新復原修建。

吳晗、郭沫若先生等人決定挖掘定陵的主要原因是,定陵為明代十三陵中修建最晚的一個,地面建築保存完整,後面修復起來會容易一些。其二是萬曆帝在位48年,是明代皇帝中在位最長的皇帝,史料會豐富一些。照片為1957年定陵挖掘現場,考古人員正在清理棺內的文物。

1956年5年,經國務院批准,由考古院、文物局組成的專家團正式對定陵展開挖掘,其中以吳晗先生和郭沫若先生為主導,開始對定陵展開試掘。照片為1957年定陵挖掘現場,考古學者團的成員正在討論發掘出來的文物,作為明代在位最長時間的皇帝,萬曆帝陵墓里的隨葬文物多大千餘件。

在1947年考古團隊終於打開了玄宮,整個地宮由前室、中室、後室,左右兩個配室組成,總面積高達1195平方米,出土的文物高達3000餘件。照片為1957年定陵發掘後,出土的珍貴文物。

照片為1957年定陵發掘現場 ,由於是第一次挖掘帝王陵墓,並且由於發掘技術的不成熟,從而造成了許多珍貴文物受損。

照片為1957年定陵挖掘現場,正是由於定陵發掘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從而在此後幾十年內,再無對帝王陵進行過發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二書 的精彩文章:

老照片:鏡頭下真實的莫斯科保衛戰 軍民齊心擊敗入侵者
上色老照片:「戰爭時期的愛情」,看看這些二戰情侶吻別現場

TAG:不二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