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靶機騰空 時刻待戰

靶機騰空 時刻待戰

官兵對靶機進行起飛前檢查。

「平飛,左盤旋,平飛,右盤旋,平飛,遠航……」盛夏時節,中部戰區空軍某基地無人機分隊訓練場,四級軍士長湯俊林和三級軍士長揣宇正配合操控著靶機。

兩人面前的操控台上分布著幾十個操縱板,這些按鈕可以組合成近百個指令,來控制靶機的每一個細小飛行姿態。

只見他們配合密切——揣宇緊緊盯著空中的靶機,向身旁的湯俊林打著手勢。隨著口令下達,湯俊林迅速改變操縱按鈕,準確控制航跡,保證靶機順利完成飛行任務。

「拚命三郎」與「魔頭級」人物

談起揣宇跟湯俊林,官兵們沒有一個不佩服的。

揣宇是出了名的「拚命三郎」。炎熱的夏天,地表溫度高達40多攝氏度,作為靶標保障中堅骨幹的他,常常一天一夜合不上眼。

官兵對靶機進行故障檢修。

教導員多次勸他,「前期的勤務保障工作已經完成,剩下的交給其他人就可以,你趕快休息一下吧。」「演習結束,我的任務才算結束,才能離開戰位。」揣宇沒有絲毫困意。

夜間進行靶機的起吊裝車。

湯俊林則是「魔頭級」的人物,熟練操控靶機逃逸參演部隊雷達的追蹤是他的必殺技。

「一旦雷達監測不到靶機信號,靶機遙測信號丟失後就只能手動進行操縱。」為了更加熟練地掌握手動操縱要領,從容應對突發情況,湯俊林自發研究一種「蒙眼式」訓練方法。

靶機夜間升空。

日常訓練時,他坐在操控台前,用紗布蒙上眼睛,讓戰友下達口令,他做動作。「看不見操作按鈕,難度更大,但能提高操作準確度。」就這樣,湯俊林在每次靶機保障飛行中錯誤率微乎其微。

時刻待戰

去年,基地首次組織「金盾牌」演習比武任務。為滿足全新課題需求,構設空中多批次目標態勢,揣宇和湯俊林頂住壓力,帶領所屬人員白天調試靶機,晚上研究課題航線,經常兩眼一睜忙到凌晨。

官兵們在做靶機升空前的準備工作。

面對某型靶機地面遙測信號有效作用距離短,揣宇大膽設想,提出多指揮站點接力操作方法,使飛行控制半徑擴展一倍;為方便夜間靶機回收,他研究電源系統和走向,為靶機裝上發光板,有效縮短靶機放飛和回收時間。

官兵們在夜間搜尋降落後的靶機。

經過一番努力,他們保證每架靶機始終處於「待戰」狀態,構設出「米秒不差」的空中完美態勢。

在揣宇和湯俊林帶領下,全隊官兵保持高昂戰鬥姿態,一路披荊斬棘,先後榮獲集體三等功5次。

靶機飛行訓練

起飛前,官兵們對靶機設備進行檢查。

靶機起飛前進行故障檢查。

準備好所有靶機後撤離歸位。

靶機就位。

靶機起飛前,官兵對風力進行勘測。

靶機起飛。

靶機開傘降落。

靶機降落後,官兵前往回收。

靶機降落後官兵們進行收傘。

靶機降落後官兵們進行回收。

-The End-

文字/攝影:新京報記者陶冉

通訊員 劉川 盧炳廣 張恆

責編:陳康 劉晶

責校 楊許麗

本文編輯:李凱祥

實習生:陳婉婷

本文為拍者(微信ID:ipaizhe)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

歡迎朋友圈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拍者 的精彩文章:

巧了,街頭攝影那些不可思議的瞬間
德國攝影師鏡頭下的中國網紅村

TAG:拍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