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記者卧底「閃修俠」「極客修」,低價組裝、翻新件以「原廠件」的名義賣給新的客戶

記者卧底「閃修俠」「極客修」,低價組裝、翻新件以「原廠件」的名義賣給新的客戶

「一鍵上門,快速維修」,在互聯網+時代,手機O2O維修平台被很多手機消費者追捧,迅速興起,但方便快捷的背後,維修平台的投訴量也在攀升,且集中在屏幕與電池的維修更換上。在投訴的網友中,有人因屏幕碎裂連續更換三次都出了問題,最後還是去手機品牌官方維修點解決問題。

針對手機維修市場的問題,新京報記者卧底國內兩家最大的手機O2O維修平台「閃修俠」和「極客修」,以「維修工程師助手」的身份,進行了長達數周的暗訪調查,發現在手機維修的一拆一裝背後,低價組裝件、翻新件以「高品質」「原廠質量」的名義,被換上客戶手機,工程師在維修過程中,還存在「挖單」行為,故意誇大配件問題過度維修,而替換下來的仍完好的原廠配件,則又被以「原廠件」的名義賣給新的客戶。

廣東中安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深圳國際仲裁院仲裁員潘翔表示,上述行為涉嫌《產品質量法》規制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行為,亦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構成對消費者的欺詐,依法應對消費者承擔退一賠三的民事責任。市場監管部門對手機維修行業的亂象應加大監管力度,嚴格處罰,打破行業潛規則,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依法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修不好的「原廠品質」屏幕

張立強在「閃修俠」平台換的手機屏幕,已經壞第三次了,不得已,他再次預約了「閃修俠」的維修工程師上門。

張立強的iPhoneX,是在今年3月摔壞的,在網上一番查詢、對比,在「閃修俠」的換屏維修費用是1299元,而在蘋果官網售後,換屏則需2000多元。

「雖然都是換屏,但蘋果售後店價格高,距離又遠。」張立強預約了「閃修俠」上門維修。

正如「閃修俠」的宣傳一樣,工程師很快上門服務,二十分鐘就換好了屏幕。

「換完之後我問他,換上的是不是蘋果原裝屏,他說是蘋果原廠品質的屏幕,有180天質量保證的。」張立強說自己當時有點生氣,覺得被忽悠了。

維修工程師見狀又告訴他,只要不是人為原因,平台可以免費給更換。

讓張立強沒有想到的是,剛換完第二天,屏幕就出現的了一道很深的劃痕。他拿出自己的另一部手機,當著記者的面,用打火機來回在屏幕上划了四五次,「你看,一點痕迹都沒有,但是他們換的這個,輕輕一碰就有劃痕」。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新換上的屏幕多次出現跳屏,觸摸失靈等問題。向平台反映後,「閃修俠」再次派工程師上門免費更換了一次。

原本以為可以暫時不操心屏幕的事了,但7月中旬,他的屏幕再次出了毛病,屏幕上端部分翹起,「按著像中空的一樣。」張立強開始懷疑配件質量有嚴重問題。

陸文在「極客修」的遭遇,與張立強相似。陸文今年先後在「極客修」換了兩次屏幕,共花費2900元,他的手機屏幕還是沒能修好。

「原本只是外屏碎,上門維修的工程師告訴我要換就得內外屏一起換,不然不給修。」陸文說,他花了900塊錢換了屏,工程師走的時候,也帶走了舊屏。但不到一個月,新換上的屏幕內屏就出了問題。「我想著怎麼著也能用個一年半載的,誰知道才一個多月,內屏爆了。」

陸文向「極客修」平台反饋此事,平台客服人員回復陸文,因為最開始是按外屏修的,所以內屏不在保修範圍,需要重新下單才可以維修。

打完折扣,第二次換屏一共花了1999元。然而這次換屏後,內屏又出現漏光、閃白條等問題。

心生疑慮的陸文曾問過工程師屏幕的來源,對方表示這是公司統一採購的「高質量屏幕」。當陸文將手機拿到第三方平台鑒定,被明確告知這塊屏幕是組裝屏,並非原廠配件。

記者卧底「閃修俠」「極客修」,低價組裝、翻新件以「原廠件」的名義賣給新的客戶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極客修」海淀營業點,這家以「值得信賴」為廣告語的手機維修平台,與另一家知名的 O2O 平台「閃修俠」一樣,存在將組 裝屏、翻新屏換給客戶的情況。新京報記者 王飛翔 攝

舊屏翻新接著換給客戶

遭遇多次換屏問題後,張立強和陸文等人一直想弄明白幾個疑問:平台提供的配件有沒有問題?換下來的配件去了哪裡?

7月份,新京報記者以應聘維修工程師的名義,先後進入「閃修俠」「極客修」兩家O2O網路維修平台,試圖以此揭開手機維修背後的秘密。

在「閃修俠」,記者稱自己沒有任何手機維修的經驗,公司人事主管表示,入職前公司有為期10天左右的培訓,「不懂沒關係,好好參加培訓就能做上門維修的工程師」。

在前幾天的入職培訓中,記者發現,除了接單流程、轉單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的培訓以外,還有應答客戶的一套標準話術。其中提到,如果客戶對配件質量、來源表示懷疑,一定不能說是原裝配件,但可以說是「原廠品質」或「嚴選品質」的配件,並且有180天免費質保。

「基本上,說到這兒客戶也就不會再問了。」已經在平台工作半年的工程師徐誠說。

按照流程,客戶在平台下單後,公司主管會分區域就近派給工程師,工程師需在10分鐘內聯繫客戶,確定上門維修時間。

徐誠最多的時候一天接了近20單,月薪在一萬元左右。他最怕的是客戶投訴,一旦投訴成立就意味著罰錢,但有一種投訴公司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客戶如果不同意帶走換下來的屏幕,我們可以拒絕維修,這種投訴公司不會管。」徐誠說。

維修手機為何一定要帶走客戶的舊屏幕?

「你覺得公司的屏幕配件是哪裡來的?」徐誠笑著反問道。

徐誠告訴記者,「外屏其實就是一層玻璃,內屏才是最值錢的。公司回收之後,把外屏切割掉,內屏保留,重新壓一張新的外屏,再發到工程師手裡,接著換給下一個客戶。」

徐誠表示,這種屏幕在業內統稱「原壓屏」,成本最多50元,「但千萬不能跟客戶說,你只要跟他講是原廠品質就行了。實際上他們用的還是別人的舊屏。這也是公司特彆強調帶走客戶舊屏的原因。」

一家手機屏幕生產商告訴記者,「原壓屏」其實就是翻新屏,是指在原裝內屏的基礎上,重新壓制一張國產外屏的屏幕,「相對於原裝屏來說不良率較高」。

差價上千的組裝屏與原裝屏

發現iPhoneX屏幕又出了問題後,張立強再次在「閃修俠」預約了上門維修。

這次平台派單給了徐誠,而新京報記者作為工程師助理,也跟隨徐誠一同上門維修。

「早知道我多加個幾百塊錢去蘋果售後修了。」徐誠跟記者剛一進門,就聽到了張立強的抱怨,這是他第三次維修了。徐誠不敢接話,只是埋頭幹活。

「是不是你們的屏幕質量有問題?」張立強問。

徐誠輕聲地答道:「可能是上次膠沒粘好」。

這次維修,徐誠比平時更加仔細,花費了近一個小時。修好剛一出門,徐誠忍不住吐槽「屏幕質量真垃圾」。徐誠說,當著客戶的面,又不能明說,只能給他換一塊,結果還沒到一個月又出問題。

記者發現這塊換下來的屏幕沒有任何蘋果標誌,而原裝屏幕的排線上,有清晰的蘋果標識。

「平台iPhoneX系列的返修率特別高,因為公司給客戶用的多為『組裝屏』,只有像這種返修了幾次的才給『原壓屏』。」徐誠說,「組裝屏」是非原裝配件組裝的,除了觸摸不靈等問題,還容易開膠,加上現在又是夏天,他這塊新換的屏幕在保修期內還會出問題。

上述生產商表示,「組裝屏」是指完全採用非原裝配件,組裝而成的屏幕,因為價格較低,備受維修行業青睞,「一張『組裝屏』和原裝屏價格最多相差1000多元。」

不僅如此,記者發現,「閃修俠」平台提供的電池配件,也沒有任何廠商標識。多位工程師表示均不知道這種電池的來源,「估計是小廠家做的。」

公開資料顯示,閃修俠所有者為杭州維時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立於2015年,經過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手機上門維修行業中的獨角獸公司。目前,閃修俠估值超過10億元,已在30個主要城市部署了40個服務運營中心,服務用戶1000餘萬。

記者卧底「閃修俠」「極客修」,低價組裝、翻新件以「原廠件」的名義賣給新的客戶

「極客修」平台上,對於外屏碎裂情況,明確註明更換屏幕總成並回收舊屏。

組裝屏、原壓屏成維修行業槽點

同樣的問題不僅出現在「閃修俠」,另一家手機上門維修O2O平台「極客修」也存在。

極客修平台顯示,其隸屬於重慶天極雲服科技有限公司,創建於2015年1月,截至2018年,極客修上門業務已經覆蓋全國近百座城市,服務數百萬人群。

新京報記者在入職「極客修」後,兩位維修工程師均表示,「極客修」平台提供的「高質量」手機屏幕配件,基本都是組裝屏。

工程師林興來「極客修」平台工作四個月,其中前三個月都是修蘋果系列的手機,但是因為「返修率」太高,自己轉而開始修安卓的產品。

「說到底還是公司的配件太差,蘋果的屏幕基本都是組裝屏,最容易出問題。」林興說,有一個客戶,前後共返修了四次,最後一次是前腳剛離開,後腳客戶就說觸控沒有反應了。

按照林興的說法,公司對於返修率高這一點也是心知肚明,為了降低平台的返修數據,公司要求工程師在接返修單的時候,可以不走平台,向主管報備即可。

這一點也得到了極客修另一位工程師王華的證實:「原壓屏都很少,我們換的基本都是組裝屏。」

7月19日,王華帶著記者來到海淀一座寫字樓維修時,客戶馬先生問了一句屏幕的質量問題,得到的也是和陸文同樣的答案:「公司統一採購的高品質配件」。

公司對於客戶的原裝屏幕也是統一回收的,雖然這一點並沒有出現在客戶的維修合同中。

「那不等於你把我這個原裝的內屏換走了嗎?」馬先生問道。

「這個是折後價,相當於您的舊屏抵消了一部分換屏的費用,如果按原價,你還要多出一兩百塊錢。」王華說。

那這些屏幕最後去了哪裡,王華告訴記者公司會統一處理,但賣給誰自己也不清楚。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台iPhoneX的屏幕,維修費用在400元左右;而客戶的舊屏幕在市場上售價約700元,「這樣一個單子的利潤就在1000元以上」。

為什麼公司不用原壓屏,王華的解釋是原壓屏有一定風險而且成本比組裝屏高,「如果壓屏沒壓好,那這個屏就徹底廢了」。

記者卧底「閃修俠」「極客修」,低價組裝、翻新件以「原廠件」的名義賣給新的客戶

7月中旬,「閃修俠」一名工程師正為客戶換屏幕。這台手機的屏幕因被換「組裝屏」,已連壞三次,維修工程師最終換了一塊翻新的「原壓屏」。新京報記者 王飛翔 攝

工程師的「挖單」貓膩

7月19日下午,王華一個朋友找他換屏,王華告訴對方,如果換「極客修」的屏,可以免費給她換,但質量太差。最後,王華帶著她到中關村e世界重新買了一塊原裝屏換上,「朋友親戚修手機,我一般都是給他們買原裝配件換,畢竟我們是干這個的,知道這個行業的水有多深。」

除了配件以次充好外,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閃修俠和極客修兩家平台的工程師還有非正常挖單行為。

「挖單一般分兩種,一種是在維修中發現了手機有其他問題,還有一種就是非正常挖單,手機稍微有點問題,就往大了說。」徐誠說。

他告訴記者,自己很少做這種挖單,因為「張不開嘴」。但他知道公司有一個同事特別擅長挖單,無非是忽悠,本來是換屏,非說電池不行了,尾插不行了,比如電池稍微有點鼓包,就說電池有爆炸的危險。「怎麼說就看你本事了,說難聽點就是坑人。」徐誠說。

極客修平台的林興則向記者傳授了另一個挖單的辦法,「蘋果手機中都有電池健康的顯示,如果健康指數低於85%,你就問他平時手機是不是經常發燙,掉電特別快,一般都會有這種情況,順理成章就可以提出更換電池。其實,也不一定按這個標準,健康指數在90%以上的我都換過,還要看你怎麼說。」

律師說法:模糊概念 以次充好 涉嫌欺詐

廣東中安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深圳國際仲裁院仲裁員潘翔表示,平台維修人員在提供維修服務時故意以「原廠質量屏」的概念模糊與「原裝屏」的區別,使消費者產生更換的就是原廠配件的錯誤認知,誘導消費者購買服務;誇大其詞,將沒有質量問題的配件也虛構質量瑕疵從而誤導消費者更換;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偷換手機中的原廠配件;更換的配件來源不明,無質量保證。這些行為涉嫌《產品質量法》規制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行為,亦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構成對消費者的欺詐,依法應對消費者承擔退一賠三的民事責任。市場監管部門對手機維修行業的亂象應加大監管力度,嚴格處罰,打破行業潛規則,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依法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文中除潘翔外均為化名)

新京報記者 王飛翔 編輯 甘浩

校對 范錦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