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法國天才盧梭絕不是你喜歡的正常人

法國天才盧梭絕不是你喜歡的正常人

中國人了解盧梭,大多數是從歷史課本上的啟蒙運動開始的。我們都知道他是與英國的霍布斯、洛克,法國的孟德斯鳩、伏爾泰並駕齊驅的大哲學家他的著作有《社會契約論》、《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愛彌兒》,愛讀書的人都比較了解。這樣的盧梭,在我們眼裡,都是高山仰止的存在。然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還有另外一本書叫《懺悔錄》,在這本書里,你會看到另一面的、不那麼討人喜歡的盧梭,那是一個浪蕩子、小偷、裸露狂和受虐狂。

法國天才盧梭絕不是你喜歡的正常人

盧梭全名為讓-雅克·盧梭,1712年出生於瑞士日內瓦的一個鐘錶匠家庭,祖上是從法國流亡到瑞士的新教徒。他出生10天後,母親因為產後失調去世。10歲時,父親因受迫害從日內瓦逃亡。他還有一個哥哥,在他很小時也離家出走了。少年的盧梭是個孤苦無依的孩子。生活的不幸,讓盧梭從小就變得孤僻、敏感、怯弱、易衝動。然而他也非常聰明,3歲識字,7歲便讀完了家中的藏書,還從鄰居家借書來看。

在他8歲時,父親把他送到一個牧師家裡學習古典語文、繪圖和數學。在那裡,他被牧師的女兒——30歲的朗貝爾小姐所吸引,從她那裡體會到了一種深深的母愛。他曾在《懺悔錄》里寫道:「這就是親切,甚至是肉慾產生的親切,而這種親切始終在我心中支配著我的肉慾。」父親出走後,他就一直寄養在朗貝爾小姐家裡。朗貝爾小姐會因為他淘氣而鞭打他,然而,鞭打不但不令盧梭感到痛苦,反而使他興奮。正如盧梭在書中自述,這種處罰讓他對朗貝爾小姐更加熱愛,他發現在被抽打的疼痛乃至恥辱之中竟然摻雜著一種隱秘的快感。

盧梭在11歲時就成了22歲的維爾賽里斯伯爵夫人的情人,與此同時,他還與一位小學女教師幽會(這有點讓人瞠目結舌)。盧梭不但早熟,而且還有一個獨特的癖好。當他與他的這些情人親熱時,盧梭最喜歡的是讓情人一邊與他發生關係,一邊用鞭子抽打他。如果找不到願意鞭打他的女人,盧梭就會在暗夜的街上,對著過路的女子露出他的屁股,以獲得一種隱秘的快感。他在《懺悔錄》中寫道:「我不知為什麼會經常用一雙貪婪的眼睛注視著漂亮的女人,我不時地回想她們,但僅僅是為了讓她們像我幻想的那樣一個個活動起來,讓她們一個個都變成朗貝爾小姐…甚至在我到了結婚年齡以後,這種一貫頑強並且發展到墮落乃至瘋狂地步的嗜好,也沒有喪失。」

13歲時,盧梭到一個鐘錶匠那裡當學徒。在此期間,他沾染上了偷竊的惡習,常常因為手腳不幹凈而遭到師傅的責打3年之後,因為忍受不了師傅的管束,他從鐘錶作坊逃離。

離開鐘錶作坊後,被好心的德·彭維爾神父收留,神父還建議他到法國的安納西接受一個叫作華倫夫人的貴婦的幫助。關於他和華倫夫人的見面,盧梭在《懺悔錄》中這樣描述:「我本來以為她一定是個面目可憎、老態龍鐘的丑老婆子,我認為德·彭維爾先生說的善心的太太只能是這個樣子。然而,我現在所見到的卻是一個風采十足的面龐,一雙柔情美麗的大藍眼睛,光彩閃耀的膚色,動人心魄的胸部輪廓,我一眼便把她完全看遍了。我立刻被她俘虜了。」他還感慨:「我永遠忘不了那個地方。此後我曾多少次把我的眼淚灑在這個地方,用我的熱吻吻這個地方啊。唉我真想用金欄杆把這塊幸福的地方圍起來,使全世界的人都來瞻仰它!」

華倫夫人很賞識盧梭,與他共進午餐,還熱情地詢問盧梭的家庭和他個人的情況。她覺得他是一個可造之才,需要接受更為系統的教育。在華倫夫人的建議下,盧梭離開了安納西,前往義大利的都靈教養院。華倫夫人在他離開時,慷慨地贈予他不少錢物。華倫夫人親切地稱盧梭為「孩子」,而盧梭情不自禁地稱華倫夫人為「媽媽」。

過了幾年,華倫夫人因故離開了安納西,盧梭也為了生計四處漂泊。在他21歲時,盧梭在法國南部的小城再次遇到了華倫夫人。盧梭便住進了華倫夫人的家裡。由於盧梭相貌英俊,那些經常來往於華倫夫人家裡的貴婦、小姐,甚至廚娘們都想方設法地挑逗勾引他。華倫夫人為了讓「少不更事」的盧梭不會滑向邪路,便親自做了盧梭的性啟蒙老師。兩人突破了「母子」界限,發生了肉體關係。當時,華倫夫人還有另一個情人—管家阿奈,但華倫夫人、盧梭、阿奈竟相處融洽。

在成為華倫夫人的情人後,盧梭總感覺「有一種難以克服的憂傷毒化了它的魅力」「好像犯下了亂倫罪似的」。所以,為了發泄自己的慾望,他在與華倫夫人相愛期間,還與很多女人交往,儘管事過之後,他會覺得有愧於華倫夫人。不久,管家阿奈病逝,盧梭因病前往蒙培里埃治病。當他再次回到華倫夫人身邊時,華倫夫人告訴盧梭,他的位置已被另一位熱心而勤快的年輕人所取代。華倫夫人同時還向盧梭表示,今後她和盧梭仍保持像以前一樣的關係,只要她活在世上,她對盧棱的愛既不會減少,也不會終止。盧梭很生氣,最終與華倫夫人分手。

盧梭與旅館女僕瓦瑟保持著長期的肉體關係,瓦瑟在與盧梭同居期間,一共生了5個孩子,盧梭都把他們送到了孤兒院。對於這件事,盧梭在《懺悔錄》中曾這樣解釋:「我一想到要把孩子交給這樣一個亂糟糟的家庭去撫養,我就感到害怕。如果把孩子交給他們去教育,那必然會愈教愈壞。育嬰堂的教育,比他們對孩子的危害小得多。這就是我決定把孩子送進育嬰堂的理由。」這已經讓人匪夷所思了,然而更讓人不齒的是,他竟然還允許自己的朋友共同佔有並玩弄瓦瑟,但他還是在56歲時與瓦瑟結婚了。

盧梭還是一個非常難相處的人,是朋友眼中忘恩負義的傢伙。

哲學家狄德羅曾與他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不斷地幫助他,還把他引薦給大哲學家伏爾泰,但最後還是被他視作「敵人」,他們的友誼因此而斷絕。達朗貝爾侯爵曾與他是好友然而最後也跟他斷絕了關係。他投奔過的哲學家霍爾巴赫,最終也與其斷絕了關係。休謨是個性格溫和寬容的英國哲學家,曾收容過盧梭,後來也不與盧梭往來。伏爾泰是個非常有個性的哲學家,很看不上盧梭的為人,兩人因此相互攻擊,是一對冤家。

後世研究盧梭的人認為,盧梭與朋友們交惡,責任基本上在盧梭。大家都覺得他有受迫害妄想症:跟他走得太近,他會肆意輕慢你;疏遠他,他又要懷疑自己受到陰謀排擠。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這樣看來,盧梭確實是一個小人。

後人說盧梭有病,是個受虐狂、暴露狂、手淫狂,患有早期妄想狂、疑心病、盜竊癖、幼稚病,缺乏父母人情,有著病態的膽怯、易怒、貪財等缺點。確實,也許盧梭在生活中是一個滿身缺點的人,是一個不值得深交的朋友,但「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我們回過頭來看,盧梭也確實是一代天才,是法國18世紀啟蒙時期的代表人物,是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是傑出民主政論家和浪漫主義文學流派的開創者。

最後說一句吧,法國的盧梭和美國的愛迪生,雖然生活中都是真小人,但絕不是偽君子,也並不妨礙他們在事業上的偉大。正如他自己所說的,人類已經古老了,但人始終還是幼稚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