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西海蓮花第一峰——黃賓虹山水特輯

西海蓮花第一峰——黃賓虹山水特輯

靳尚誼筆下的黃賓虹

黃賓虹作為二十世紀中國畫壇上承前啟後的大家。他在五十歲前馳縱百家,溯追唐、宋。其後飽游飫看,九上黃山、五上九華、四上泰山,又登五嶺、雁盪、暢遊巴蜀,足跡半天下。七十歲後融會貫通,卓然成一代名匠。他的繪畫,在深研傳統,取精用宏的基礎上凝聚和升華,從而熔鑄到自己的藝術世界裡。黃賓虹無論於繪畫還是養生都是深得「道法自然」之理的,他自己曾說:「藝術是最高的養生法」,「寄情於畫,筆墨之際,無非生機。

此件《清江歸棹》作於1943年,賓翁時年八十歲,蟄居北平竹北簃中,是年先生的《八十感言》「吾降乙丑年,冥算猶甲子,受天知春遲,墮地得歲始。兒孫僑香島,海岳見亭。各安天一方,世亂怵語徙」和為郭味蕖《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作序,都是其從藝創作的經驗總結,當然,最有意義的莫過於傅雷對先生藝術批評《觀畫答客問》的發表,時日寇入侵,傅雷為遙祝先生八十大壽,在滬舉行「黃賓虹八十書畫展」,可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此時先生自謂山水與古人無一相似,然處處從古人法中來,已是心手雙暢,以細筆出之,似春蠶吐絲,娓娓道來,而誠為其暢美心情之表現。

此幅《清江歸棹》取高遠式構圖,由近處江畔險灘轉而亭台、古寺、茅舍,再由山路順山谷蜿蜒而上。整幅以濃淡結合的水墨並加之赭石、石綠共同寫出雲霧氤氳、靈山秀色之氣。高山與房屋、舟船繁繁簡簡,虛虛實實,在對比與襯托中使畫面更加有靈性。這也正如賓翁先生所言:「作畫實中求虛,黑中留白,如一燦之光,通室皆明」。

《陽朔紀游》以淺青綠畫法繪製,設色雅逸,溫潤蘊籍,令人娛目養眼。畫面氣勢恢弘,開闊大度。遠山近水,層巒迭嶂,亭台廊橋,錯落有致。崇巒靈秀,草木茂盛,湖水漣漣,江上孤舟一葉,更顯飄渺。亭台樓閣隱現於崖側溪畔,意境鬱勃澹宕。畫面內容豐富,但並不給人以擁塞的擠迫感,反而於厚重之中,由於墨法的變化看到了空靈通透之處。

愈至晚年,黃賓虹的創作活力有如泉涌,落筆入爐火純青之境。這一時期,黃賓虹在與諸友人信中屢屢提到謝絕多數邀畫、以及此時作畫過程之繁瑣與經意,「非經至交介紹不動一筆,各紙鋪索者皆謝絕之。意留傳精作,不與人爭名利耳」、「非經數十遍點染不能完工,亦非匆促所可動筆」,早年的遊歷寫生積累、從前賢處汲取的筆墨精髓,融會一片,錘鍊為自家面目,落筆皆認真嚴謹,細意經營。

石青、赭石雜於墨色之中,實踐了他「水墨丹青合體」的美學追求,令整個畫面深沉靜穆,斑斕有如古鼎彝器。是作布局繁複,筆墨凝練,墨彩燦然,名為潯江之景,實為畫家以畫學所造之心境,目遇神遊,自得登山涉水之樂。

展觀此圖,近景有茅舍亭台,中景有晴江帆影,遠處有江岸崇林,由此而漸入佳境,可游可居,雖曲徑之通幽,而人氣之隱約,而為深遠景緻,中部忽見開曠,江村帶水一灣,復現平遠風光,迤邐而入又見山深林茂,於遠山峰嵐間終篇,是作文之「豹尾法」,令人意不能盡,徒增懷念遐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山古玩 的精彩文章:

謝稚柳點評的賴少其的書畫藝術
啟功:書法是「技」,不是「道」

TAG:半山古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