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從「永」字八法里探究小楷八法

從「永」字八法里探究小楷八法

相傳,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用幾年的時間,專門寫「永」字。他認為,這個字具備楷書的八法,寫好「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寫好。以後,王羲之的孫子智永又將這「永字八法」傳給虞世南,再後來,經過很多書法家一直傳了下來。

點畫是構成字形結構最基本的元素,儘管點畫在用筆的書寫方法上,小楷與大楷並無多大的區別,但事實上小楷比大字要細微得多,如果沒有一定的大楷基礎,就很難體味到小楷用筆的精到和細微之處。小楷的點畫在形態上是很富有變化的,相傳鍾繇小楷,點畫各異,右軍作字書,萬字不同。為了便於初學者切實扼要的掌握此法,試圖用比較通俗的語言作一些介紹。

一、點法

點在筆法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它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若一點失所,則如美人之眇一目,勢必就會破壞字形的結構美,況其它七法,發筆時皆從點起,點失勢則畫易失誤,此最關緊要,小楷作點,以露鋒居多,這又是小楷用筆的特點。

作點之法,其勢要重,所謂重即落筆的速度要快,但落點要輕,所謂「每作一點,如高峰之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磕磕然是形容石頭互相碰擊的聲音,言其勢重,不是指下筆時實用力,凡作露鋒之點,當於空中作逆勢,尖鋒入紙,順勢落筆,落筆後即迅速將筆毫鋪開,此即王羲之所說「每作一點,皆懸管掉之,令其鋒開,自然勁健也」。不可採用兜圈子的辦法去填滿筆形。

作點時筆力要深入,即收筆時用腕法輕提筆鋒,然後借勢向下頓挫一二下,再反揭收之,收筆的動作要快,這樣水墨便能深入點內,力透紙背,《禁經》所謂點如利鑽鏤金是也。喻其有深入沉著之意。

二、橫畫

橫畫又稱為勒,所謂勒有愈收愈緊之意,發筆時要逆入,收筆電動機回顧,行筆時要意有所顧,逆勢澀進,《禁經》所謂「畫如長錐之界石」喻其不可太光滑浮薄之意。

凡寫長畫,當於不平中求平,使其畫勢上平而下呈拱狀,就象一隻覆舟之樣,切忌上平下亦平,則板刻之弊立見,柳宗元《八法頌》中說:「勒常患平」即是此意。

橫畫又要貴於變化,陳繹曾《翰林要訣》中說:「凡平畫忌如運算元,終篇展玩,不見橫畫,始是書法。」所謂不見橫畫即是指無平行齊頭,板刻凝滯之筆。

三、豎畫

凡寫豎畫,當於曲勢中求挺拔,則見筆力。古人稱豎畫為努法,努有用力之意。李溥光《雪庵八法》中說:「努之為法,用彎行曲扭,如挺千斤之力。」這是一種富有彈性和力度的曲線之美,或向、或背、或背中有向,或向中有背,或勢直而局部曲,最不可板滯,故柳宗元《八法頌》中說:「努過直則力敗。」就是這個意思。

四、長撇

長撇,古人稱之謂掠。馮班《鈍吟書要》中說:「掠如蓖之掠發,此乃斜懸針而末鋒飛起,宜出鋒處送筆力到而勻,不可半途擊出,則無力而瘦弱。」故作掠之法,頸部要細,腰部勢微婉曲,宜肥勁有力,顏真卿《八法頌》說:「掠彷彿以宜肥。

「出鋒時當以腕送,飽滿尖銳,萬不可作虛尖斜拂之狀,柳宗元《八法頌》說:」掠左出而鋒輕。「如是則一筆之中有輕重粗細的變化,富有節奏感,由於收筆時勢微曲而末鋒飛起,故有回顧之勢,李溥光《雪庵八法》中說:」掠始作者,用肥健悠揚,而宜乎舒暢。「極其生動地形容掠法的筆調。

五、短撇

古人謂之啄法,啄者,如鳥之啄物,銳而且速,喻其用筆當迅速捷、爽利、明快。陳繹曾《翰林要訣》中說點首撇尾,左出微仰,如鳥喙之啄物。

六、挑法

挑法,古人稱之謂「策法」,策者,鞭策之意,以鞭子策物,用力在策本,得力在策末,《書法三昧》中說:「策法,仰筆厲鋒,輕抬而進,有如鞭策之勢。」所謂即側行貌,喻作挑時當帶側勢。柳宗元《八法頌》中說:「策仰收而暗揭。

」暗揭就是空中作收勢,由於寫挑法時側鋒點入,鋒尖上仰,已帶偏側之勢,運筆時當邊走邊頓挫,邊挫邊提,至收筆時,鋒已收歸畫中,故行筆不宜太快,快則勢必形成偏鋒浮薄之弊,正如《雪庵八法》中所說:「策始作者,用仰鋒上揭,而貴乎遲留。」遲留才能有時間將鋒調正。

七、捺法

作捺之法,一波三折,勢宜開張。李溥光《雪庵八法》中說:「險橫三過,而開揭其勢力。」行筆宜抑揚頓挫,不徐不疾,從容不迫。收筆時,須筆戰行右出,意即寫捺角時筆畫滿捺,已帶側勢,須用腕法帶動筆鋒,逐步衄挫,邊走邊提,將鋒提到離紙之時。

唐太宗《筆法論》中說:「磔須戰筆發外,得意徐乃出之。」所謂「得意」即收筆時能將筆鋒收歸畫中。

七、鉤法

鉤法,古人謂之趯法,有跳躍之意,陳思《八法詳說》中說:「趯須蹲鋒得勢而出,出則暗收。

」所謂蹲鋒,即出鉤之前先向下作一快速的按筆動作,如人跳高時躍起前的半蹲動作一樣,所謂「得勢而出」即指蹲鋒後在恰到好處時迅速出鉤,不可遲疑,若佇思稍息則神縱不墜矣,出鉤時要力送到筆尖,鉤要飽滿,不可虛尖怯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點書畫 的精彩文章:

綻蕊怒放,驚艷時光——郭味蕖花鳥畫欣賞
梅蘭竹菊,中華風骨——歷代梅蘭竹菊詩畫欣賞

TAG:一點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