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如何培養孩子空間感?把握敏感期,日常遊戲感知三維空間

如何培養孩子空間感?把握敏感期,日常遊戲感知三維空間

曉琳到幼兒園去接兒子,兒子的老師和曉琳說:「孩子來上課都快有半年了,但是每次都不知道教室在哪。其他小朋友一起去半密閉的地方玩的時候,他總是撞到腦袋,是不是孩子空間感不太好?」曉琳就覺得男孩子一般比女孩子空間感強,空間感怎麼會有問題呢?

儘管有研究表明,男孩子的空間感強於女孩,但這種空間感並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後天的培養。空間敏感期是從幼兒0-6歲呈持續發展的,能夠讓孩子把自己與現實世界結合起來。積極培養孩子的空間感,不僅有助於孩子的知識的學習,對孩子的智商發展也有很好的幫助。那到底什麼是空間感?怎麼培養孩子的空間感呢?

如何培養孩子空間感?把握敏感期,日常遊戲感知三維空間

什麼是空間感?

空間感就是對於空間的感覺,對於三維世界的感知,可以理解為「空間想像力」。是幼兒認識自身和周圍事物,判斷人和事物之間空間和距離關係的感知。幼兒的空間感建立在對周圍環境和「物體永久性」意識的基礎上,通過運動更多地感知空間方位。

並且空間感還融入在各個學科當中,體現在音樂、繪畫、數學,自然科學等科目之中,好的空間感對於分清主次,學習秩序,理清脈絡等都有很大幫助。擁有好的空間感,孩子能夠有更為敏銳的觀察力,在日常生活中對於方向的辨別能力也會更強。

如何培養孩子空間感?把握敏感期,日常遊戲感知三維空間


適時培養空間感的重要性

大多數父母很注意孩子的智力發育,但是總是忽略空間感的培養,殊不知空間感對於智力的發育有著很大影響。適時培養孩子的空間感,讓孩子擁有良好的空間感,不僅對於理解力有幫助,還能夠讓孩子更好地感知世界,對於以後的學業發展,生活能力以及智力發展都有很大幫助。

蒙台梭利在其所著的《兒童的心智》中指出,只要敏感性存在,潛在的能力便源源不斷的傾瀉而出,直到發展完成,但這些敏感性並不是一直存在的,一旦該心智器官形成了,敏感性也就隨之消失,再要想發展便要耗費多出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心力。

對於空間感的培養也是同樣如此,在孩子0-6歲的時候是空間感敏感期,此時培養孩子的空間感是最有利的時候,家長抓住時機,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空間意識,讓以後更為省心。孩子的空間感是在日常生活中,靠自己的身體感受出來的,然後通過感受,對距離、大小、形狀等產生具體的概念。

如何培養孩子空間感?把握敏感期,日常遊戲感知三維空間


捷克的誇美紐斯在其著作《大教學論》中提出教育適應自然原則,並認為:「凡事都要追隨自然的領導,要去觀察能力發展的次第,要使我們的方法依據這種順序的原則。」

在家長知道孩子的發展狀況下,抓住孩子的敏感期,促進孩子的發展。對於空間感的培養也是如此,雖然幼兒時期,孩子最初的方位感只是尋找乳頭的位置。隨著孩子成長,學會一些動作之後,對於空間概念的感知隨之準確起來,而適時的培養會讓孩子能夠擁有更為準確的空間感。以後迷路的情況會很少,並且各種數理知識的學習也更為容易。

建立孩子空間感的方法

義大利幼兒教育學家蒙台梭利認為,成人無法直接幫助兒童形成自己,因為那是自然而成的工作;但是成人必須懂得細心地尊重這個目標的實現,也就是提供兒童形成自己所必要的而他自己卻無法取得的材料。

如何培養孩子空間感?把握敏感期,日常遊戲感知三維空間

空間感的培養是早教的必經之路,空間感的建立需要從遠近、上下、左右三個維度上進行訓練,讓孩子自己通過身體感知空間。日常生活中,還有平時的遊戲中都能夠建立孩子的空間感。

1、搭積木

通過一塊塊不一樣形狀的積木,提高孩子的空間感受力。用各種不同形狀的積木進行拼接,可以製造出房屋,橋樑,認識空間中的物體。家長可以引導孩子進行搭建,不要直接去幫忙,可以兩個人比賽搭建。孩子親自用手搭建三維的空間,能夠讓他更直觀地感受這些空間元素,搭建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房屋,汽車等等,更容易讓寶寶通過現實事物去感知空間,進而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寶寶的空間感。

如何培養孩子空間感?把握敏感期,日常遊戲感知三維空間

2、摺紙

在小時候,大家都會折星星,摺紙船,又或是折千紙鶴。說起來,摺紙的時光也是很記憶深刻的,想想還會覺得美好神奇。用一張紙折出立體的形狀,並且一張紙可以折出各種形狀,與生活中的動物以及物品還十分相似,會讓寶寶覺得很神奇,加深寶寶的理解力。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還能夠讓寶寶對於空間感有更深刻的認識。平時家長在和寶寶玩耍時,不妨玩一玩。

3、拼圖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拼接,一邊看著完整的圖片,一邊尋找相對應的碎片。能夠讓孩子把各個圖片建立起聯繫。在此過程中,還會鍛煉寶寶的想像力,想一想手中的這一塊是否是相對應的那一塊,從什麼角度進行拼接,讓寶寶在玩的時候,不知不覺就鍛煉了邏輯思維和空間感。

如何培養孩子空間感?把握敏感期,日常遊戲感知三維空間

4、翻越障礙

在《媽媽是超人》中賈靜雯就在地上放各種障礙物,然後讓孩子翻過重重的阻礙。雖然在此過程中孩子想要放棄,但在鼓勵下最終到達終點。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和寶寶互動時,就可以在地上鋪設一些障礙物,比如枕頭、玩偶、玩具等等,讓寶寶嘗試翻越。當寶寶不想嘗試時,媽媽便要溫柔地鼓勵寶寶,讓寶寶堅持下去,然後讓寶寶再次嘗試翻越,當然一定要在孩子的能力之內。

除了上述遊戲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夠培養寶寶的空間感。家長在送孩子上學或者放學的時候,不妨變換每天的路線,然後再讓孩子帶路回家。鍛煉孩子的記憶能力,在孩子不知道往哪走時,可以問他往左走還是往右走,又或是往前走。可以在這個過程中,讓寶寶對於方向,前後左右進行切身體會,熟練把握空間感。

如何培養孩子空間感?把握敏感期,日常遊戲感知三維空間

空間感的建立是需要從生活的點滴進行培養的,孩子自身一點點地體會是最主要的。因此在家長適當引導之外,還需要家長給孩子一些空間,讓他自己去感知空間,形成良好的空間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