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微支招」好動「皮孩兒」,學會科學運動防損傷

「微支招」好動「皮孩兒」,學會科學運動防損傷

「微支招」好動「皮孩兒」,學會科學運動防損傷

「微支招」好動「皮孩兒」,學會科學運動防損傷

好動皮孩兒學會科學運動防損傷

2019-4-22老人報15版

指導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主治醫師歐陽學認

記 者張斯琪 通訊員鎖卓琪

孩子天性喜歡運動,爬高跳遠,一不留神就容易受傷。

「微支招」好動「皮孩兒」,學會科學運動防損傷

有數據顯示,一年內,美國有130多萬兒童因運動損傷而去急診室就醫,其中,膝蓋韌帶撕裂、腳踝扭傷和頭部受傷等運動傷害十分常見。

那麼,孩子安全意識較差,運動時易受傷,如何給孩子選擇適合的運動?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體格不同,是否運動項目也不同?受傷時該採取什麼措施?有哪些急救原則呢?這都需要我們家長好好學習。

「微支招」好動「皮孩兒」,學會科學運動防損傷

為此,記者採訪了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主治醫師歐陽學認。

01

年齡不同,損傷程度不同

歐陽學認指出,在運動中受傷而就診的人次,籃球、足球和棒球受傷人次最多。拉伸和扭傷的診斷在兒童中最常見。其次是骨折、撞傷、擦傷和腦震蕩。即使受傷,同一個跳高攀爬運動,不同年齡段受傷部位也不盡相同。

6歲以內的學齡前兒童,天性好動多問,喜歡亂爬亂跑,自我保護意識及防範意識較差,且骨質較軟,易發生因摔倒而引起的受傷,一般程度較輕且多發生於上肢部分,受傷類型多為表皮破損或瘀傷,較重者引起青枝狀骨折,此傷較易癒合。

6歲以上的學齡期兒童,體格穩步增長,智能發育更加成熟。此期兒童有一定的辨析能力及防範意識,隨著運動能力提高,喜歡球類和奔跑等劇烈運動,受傷風險提升,嚴重程度增加,性質多為下肢受傷,或韌帶的拉傷甚至骨折。

美國兒童保健運動醫學專家表示,孩子運動前,應進行一次良好的、全面的賽季前身體檢查,不僅僅是體檢,我們還需要讓孩子了解到更多關於伸展運動、營養和補充品的知識,也必須提高孩子的運動前警覺度。希望我們能夠在孩子運動前更加主動地採取措施。

02

體格不同,運動項目也不同

歐陽學認提醒,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其運動能力不盡相同,家長要根據孩子的體格發展為其選擇運動項目,謹防受傷。

3歲左右幼兒,身體各個器官的生理機能尚未發育成熟,不適合較為劇烈的體育鍛煉。可安排簡單的生活操或攀爬活動,帶領幼兒進行走和跑的基本動作練習,鍛煉手腳協調能力。

6歲左右兒童,骨骼內礦物質少,骨彈性較大,容易變形,肌肉發育尚不完善,力量和耐力較差,應減少負重類運動,多採用伸展性練習,可進行跳繩、踢毽子等彈跳運動,促進骨骼生長和肌肉發育。

12歲左右兒童,身體正處於快速生長發育時期,體內新陳代謝旺盛,身體各器官的結構與功能都有較高的可塑性,故運動量的強度可適當增加,可進行球類運動及騎行等車類運動,增強體質,促進生長發育。

03

如何處理運動損傷

當孩子出現運動損傷後,需要馬上臨場處置,以防傷情嚴重。下面介紹幾種常見運動損傷的急救處理方法。

眼睛:若有異物入眼,切勿用手揉眼,應利用淚水將異物衝出,或用清水清洗眼睛。若眼睛有腫脹情況,則應冰敷。

耳朵:耳朵受傷,切勿拍打或堵塞耳朵,防止損傷耳膜。應扶起孩子,使其受傷耳朵一側向下,流出耳內異物,然後用棉花紗布簡單包紮,送往醫院。

鼻子:鼻子受傷,若鼻部表面有傷口且出血,用棉花或者紗布按壓傷口減少傷口出血,及時送往醫院清理和治療;若鼻部表面無傷口,但有局部疼痛,可冰敷疼痛部位,並馬上送往醫院,檢查傷處並治療。

就醫前還可採用「PRICE」原則做自我處理(見下)。

孩子受傷可用「PRICE」原則:

P-Protection:及時保護受傷的孩子,避免其受到二次創傷;

R-Rest:讓受傷孩子停止運動,馬上休息;

I-Ice:冰敷受傷部位,減緩孩子疼痛感;

C-Compression:用清潔棉花或紗布按壓傷處,防止失血過多;

E-Elevation:抬高受傷部位,增加受傷孩子患處的血液迴流,減少腫脹。

「微支招」好動「皮孩兒」,學會科學運動防損傷

覺得不錯,請點好看↓↓↓

「微支招」好動「皮孩兒」,學會科學運動防損傷

「微支招」好動「皮孩兒」,學會科學運動防損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中醫藥大學一附院 的精彩文章:

「養生堂」慢性咳喘病的冬病夏治
「食療葯膳」草菇三豆鷓鴣湯,味鮮可口、湯性平和,既能清熱解暑、祛濕解毒,又能補益氣血、和中開胃、滋陰生津,為三伏時節食療養生佳饌

TAG:廣州中醫藥大學一附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