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15天三起融資,生鮮戰國時代背後的資本局

15天三起融資,生鮮戰國時代背後的資本局

撰文 房煜 ?虎嗅網主筆

在即將過去的7月,生鮮零售企業雖然爭議聲從不絕於耳,但這並不妨礙生鮮賽道仍舊是當下最炙手可熱的賽道。15天內三家公司宣布完成融資,足以說明這一點。

這三起融資分別是:

7月13日呆蘿蔔宣布完成6.3億人民幣A輪系列融資,本輪風險投資由高瓴資本、晨興資本領投,XVC跟投。

7月22日,生鮮傳奇日前完成數億元B 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嘉實投資領投,易凱資本在生鮮傳奇本輪融資交易中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7月24日,叮咚買菜對外確認完成已經完成B4 B5輪融資。投資方星界資本為領投方,跟投方包括了華人文化產業基金、BAI (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啟明創投以及龍湖地產。

有趣的是,除了生鮮傳奇,呆蘿蔔和叮咚買菜在融資消息公布前,都曾經被曝出「負面」消息。叮咚買菜被指資金鏈斷裂,而呆蘿蔔則被曝出大量關閉門店。在7月初,某家總部在合肥的生鮮零售企業「熱心」的為虎嗅傳來了數張呆蘿蔔門店關閉的照片,希望虎嗅關注。虎嗅回復該工作人員表示,希望他們能夠更多對外披露本企業信息。兩天後,呆蘿蔔即對外宣布融資消息。生鮮戰場的競爭之激烈,由此可見一斑。

在眾多融資背後,更令人眼花繚亂的是資本機構錯綜複雜的布局,紅杉資本、高榕資本、今日資本、騰訊投資,一個個大金主隱身在這場生鮮大混戰背後。但是實際上,資本的力量從來不可被忽視,他們對於生鮮賽道的判斷、「站隊」,以及耐心,對於生鮮零售的未來發展生死攸關。我們不妨從這個角度,再來審視一下生鮮戰國時代。

兩大陣營開始相互滲透

從早期的的投資來看,生鮮賽道的解決方案格局比較清晰。一種是到家模型,以前置倉模式為代表。代表企業為每日優鮮、叮咚買菜、朴朴超市。另一類則是到店模型,以生鮮超市為代表。代表企業眾多,我們不妨以合肥的生鮮三國殺為主要考察對象,生鮮傳奇、誼品生鮮,再加上呆蘿蔔。因為對於社區團購型,筆者一直不認為社區團購是個終局方案,姑且將其算在有門店的解決方案中。如果繼續擴大名單,錢大媽和鮮豐水果也理應算在其中。

根據公開資料,叮咚買菜的投資方出現多輪投資(本文指大於等於兩輪)的機構,包括高榕資本、今日資本、啟明創投。而華南的朴朴超市一直非常低調,在很多投資服務類APP中顯示的都是「未披露投資方」。不過,虎嗅從可靠消息源獲悉,朴朴超市的投資方同為叮咚買菜的天使輪投資方高榕資本。

另一家更早深耕前置倉領域的企業每日優鮮,其多輪投資方包括騰訊、老虎基金、浙商資本。其資本方的構成又與叮咚買菜有明顯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在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前,被雙重「負面新聞」(高管離職,資金鏈斷裂)籠罩的叮咚買菜,每一輪投資方都會有些「意外」的入圍者。此前的B 輪融資,紅杉資本赫然在列有些讓人意外,為什麼意外後面說。

而在新一輪投資名單中,一位投資人對虎嗅指出,最不可思議的是居然有「龍湖地產」。「為什麼龍湖地產要進這個局?難道是雙方要聯合物業開發?」這位投資人問道。但是比較一下最新公布的投資方名單和前一輪投資名單,也可以側面證實另一個與公開報道大相徑庭的消息:其實有多達10家機構希望進入這一輪的投資。

我們再來看看生鮮超市陣營。在生鮮傳奇的投資機構名單中,紅杉資本和弘章資本聯手保護生鮮傳奇從A輪走到B輪,和叮咚買菜的密集的融資節奏不同,每一輪融資相隔時間大約是12個月。顯示出老牌資本機構的穩健。

但是在生鮮傳奇長長的投資機構名單中,唯一讓人好奇的是,韓樹人的鮮豐水果連續跟投了兩輪。目前不清楚這究竟是韓樹人的個人行為還是公司投資,同行投資同行這是什麼邏輯?筆者數周前在合肥考察時聽說,韓樹人自己是安徽人,其業績最高的門店不在杭州而是在碭山,投資老鄉的企業,這或許是原因,也或許不是。

而在誼品生鮮的投資陣容中,今日資本則是從A輪到B輪。連續兩輪鼎力支持。在B輪,誼品還迎來了一個更大的金主騰訊投資。

而呆蘿蔔,其投資方為大名鼎鼎的高瓴資本,在過往的投資中,高瓴資本對於大型連鎖巨頭情有獨鍾,投資案例包括大潤發和鞋王百麗。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一些深耕消費零售領域賽道的企業,在最初的投資中都是咬定青山不放鬆,對於自己看好的模式、企業非常有定力。在合肥市,今日資本的徐新與紅杉資本同城操戈,你投誼品生鮮兩輪,我押寶生鮮傳奇兩輪,那感覺就像兩大高手在牌桌上連續叫殺。

而高榕資本幾乎就是前置倉創業者的「知音」,華東華南兩個創業型前置倉,都在高榕陣營。

但是有趣的是,在叮咚買菜的B 輪,紅杉資本也來了,這樣如果叮咚買菜開股東會 ,今日資本和紅杉資本也可以坐在同一張桌子上了。

同樣在前置倉和生鮮超市都有布局的,值得注意的是騰訊投資,從投資標的看,如果非要說誼品生鮮和每日優鮮有什麼特點,那就是兩家都比較注重規模效應和擴張的速度。

不過,筆者更想說的是,資本在合縱連橫的背後,或許意味著生鮮零售正在走向全渠道時代,新的整合剛剛開始。

全渠道時代

在生鮮傳奇融資後,筆者聯繫到生鮮傳奇總經理沈華烽先生,請他解讀生鮮傳奇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根據聯商網的報道,下一步,生鮮傳奇的發展方向是:

第一,無限繁衍,開更多的店;

第二,具備更好的生存能力,在供應鏈系統建設,在數據化建設以及在門店實時監控方面不斷進行提升;

第三,擴大影響力,觸達更多的消費者。生鮮傳奇正在全渠道上面進行不斷探索,包括建設前置倉、發展小區團購等等。

這裡面值得注意的是,下一步的方向有不少渠道方面的探索。

沈華烽對虎嗅表示:「前置倉和社區團購,我們也考察學習過不少企業,確實單純做前置倉或者社區團購,會比較困難。我們在實體店的基礎上,增加線上業務,是對線下的補充,不管是到店還是到家,都是滿足部分消費者的需求。當然我們做前置倉,還有其他的想法,比如說也是給周邊門店調劑商品的調劑倉,做食堂、幼兒園等小團購的TOB倉等等。這都在嘗試,還沒有(成熟)經驗。」

生鮮傳奇的門店一角

由此可見,未來前置倉的模式會越來越多的被已有線下門店的公司借鑒。此前,這一做法主要是永輝超市、沃爾瑪山姆這樣的綜合品類零售商,而從生鮮傳奇開始,生鮮超市 生鮮前置倉的模式會鋪開來。

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在現階段,對於生鮮用戶的客群爭奪進入白熱化。

從生鮮零售的這兩年的演變來看,我們會發現,最初的突破點都是渠道型企業(前置倉也可以理解為渠道),這種改變的背後其實有兩大背景。第一,生鮮購買和銷售的渠道隨著城鎮化的進程正在發生改變,從基礎設施的角度講,政府在默許市場進行基礎設施的升級換代。第二,消費者客群的變化,特別是生鮮在線化的趨勢,使得購買人群也發來一定的變化,年輕媽媽和大城市中年上班族的大量進入,使得便利性的優先順序更強的渠道,更容易脫穎而出。

但是,換句話說,生鮮零售的突破點在渠道,吸引資本投資的方向也在渠道,恰恰意味著尤為重要的上游市場在短期內被忽視了,我們很少看到資本去直接投資上游品牌。在目前的戰局下,更多的是希望通過渠道型企業自身的動力,去反向撬動上游農業的升級改造。

沈華烽表示:「關於供應鏈建設,主要是拓展基地採購的規模,特別是物流效率及損耗控制方面,供應鏈建設不光是選擇到什麼地方去采,主要是如何通過基地採購,使商品更加標準、損耗得到控制,也就是我們現在開始做的全程物流框籃管控。」

在深化上游供應鏈能力的同時,生鮮傳奇也不敢放鬆線下開店的步伐。「按照我們前期的規劃,重點還是在合肥區域開店,計划到春節前,要新開50-80家門店。年末或者明年年初,可能會去南京選址,做跨區域嘗試。」

由此可見,在一段時間內,生鮮零售的戰局主旋律,還是渠道為王。如何更快的覆蓋更多有需求的城市消費者,這一點在高線市場與低線市場並無本質差異,差異僅僅在於是線上獲客為主,還是線下引流為主。

不得不說的是,過去兩年,中國本土的生鮮零售企業在渠道創新方面已經算達到了一個高峰,未來在全渠道的主題下,渠道創新本身的空間還能有多大?可能在下一個階段,正如沈華烽所言,採購更加標準化、管理更加規範化,這是當下個功課。虎嗅認為,未來可見的是需要各家企業進行更多的數字化投入,生鮮的全渠道未來是否能夠做到線上線下一盤貨?這仍舊是非常大的挑戰。

在當下,上游品牌隔岸觀火,未免覺得失落,也有業內人士斷言現在的生鮮賽道資本如此密集出手,已經是虛火太旺。不過虎嗅認為,因為消費者的需求改變,進而影響渠道的變革,再反推上游供應鏈的進化,是消費升級大趨勢下不可逆轉的潮流。否則,消費升級也不可能帶來所謂的消費者主權主義的抬頭。C端撬動B端,而不再是B端甩貨給C端,這是很多上游企業不得不接受的變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英特爾、微軟承諾繼續向華為提供支持;OYO中國被曝裁員,部分團隊縮減一半
中層人才輪崗,張勇宣布阿里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