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對比歷史上的方臘起義,就明白宋江一夥,為何被稱為「流寇」!

對比歷史上的方臘起義,就明白宋江一夥,為何被稱為「流寇」!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水滸傳》,無論是從小說還是影視劇上,都能看到梁山一百單八將的英雄事迹,他們樹立替天行道的大旗,讓許多人都敬佩他們的英雄氣概,還有那義字當頭的氣節。歷史上確實有宋江這個人,也確實是個落草為寇的人,只不過他身邊可沒有一百零七個好漢,算上他,宋江一夥一共只有三十六個人,手下也沒有那麼多的兵卒。

根據《宋史·徽宗本紀》記載:「宣和三年二月……方臘陷處州, 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 遣將討捕;又犯京東、 江北,入楚、海州界 , 命知州張叔夜招討之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宋江先後在河北,山東,等地活動,朝廷派兵攻打,他們其實是流寇,走到哪裡就在那裡駐紮,並不是有梁山泊作為大後方,而且張叔夜很輕鬆就將他們剿滅了。

相比於宋江,南方起義的方臘聲勢要浩大的多。方臘是睦州青溪人,性情豪爽,深得人心。當時的皇帝是「藝術家」宋徽宗趙佶,趙佶很有藝術造詣,但亦是個驕奢腐敗的皇帝,他專門設立了應奉局等機構,專門替他搜羅運送民間奇珍異寶。這些官員仗著皇帝的命令,特別跋扈。凡是看上了誰家的東西,不管多珍貴,只要封上黃紙,就算是皇帝的東西了。

徽宗還喜歡建造園林,需要大量的竹木漆。而方臘所在的睦州青溪,便是盛產竹木漆的地方,因此被朝廷作為徵收的重點區,官員對當地百姓百般欺凌,拚命壓榨。方臘眼看大家被「花石綱」逼得走投無路,便動了造反的心思。既然是要造反,那就得有個造反的樣子,方臘開始宣傳摩尼教(明教)的「二宗」、「三際」之說,吸引教眾,籌划起義。

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的十一月初一,方臘在大家的擁護下被奉為「聖公」。他藉機建立政權,建元永樂,開始明目張胆地與以宋徽宗趙佶為首的北宋朝廷唱對台戲,朝廷震驚,立即派兵剿匪。只不過在宋廷看來,方臘同樣只是宋江一般的流寇,也沒多重視,僅僅派了5000兵馬前去鎮壓。結果方臘利用官軍輕敵冒進的心理,藉助有利地形優勢,誘敵深入,成功殲敵。

首戰告捷,起義軍聲名大噪士氣高昂,各地的百姓聞訊而來,紛紛加入起義軍,起義軍的隊伍愈發壯大。等義軍連續拿下清溪、睦州、壽昌、分水、桐廬、遂安等六州五十二縣,幾乎奪取了北宋半壁江山,短短几個月時間,起義軍已達百萬之眾。宋徽宗大驚失色,派出自己的心腹大臣宦官童貫出師討賊。

取得初步成功後,方臘錯估了宋軍戰鬥力,由於起義軍勢力分散,童貫採取一一擊破的戰術,很快就大敗起義軍。方臘邊打邊退,帶著不足20萬起義軍,最終退回青溪幫源洞,打算以此為根據地,與宋軍殊死一戰。1121年,宋軍把青溪團團包圍,方臘已經無路可走。宋軍四處張貼懸賞告示,表示有提供方臘消息者重賞進爵,義軍很快就出現了叛徒。

方臘最後的根據地很快被宋軍攻破,方臘本人也被生擒,七萬義軍悉數被殺。野史中傳聞方臘進京後,宋徽宗依然對方臘採取招安的態度,然而方臘眼見宋軍對自己部隊的大屠殺,誓死不降,最終走向斷頭台,公元1121年8月方臘被朝廷處死,起義失敗。方臘起義,打下六州五十二縣,威震東南半壁,從根本上動搖了北宋王朝的統治,僅6年後北宋就亡了。

起義失敗,方臘自己要負相當一部分責任,起義僅一個多月就公開稱王稱霸,明目張胆跟北宋朝廷唱對台戲,這不是找著被朝廷集火嗎?看看人家200年後的朱重八,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方臘完全給搞反了,樹大招風,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說的就是這個理兒 。值得一提的是,方臘被滅的前一個月,流寇宋江一夥接受了朝廷招安,有沒有被派去圍剿方臘,查不到資料,不過就算去了,也就是個打醬油的。

(參考資料:《宋史》等)

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點一下關注!圖片來自網路,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歡迎大家留言互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老師阿吖 的精彩文章:

看看劍谷中的4個字,才知道,是誰讓天下第一的王重陽重傷而死!
諸葛亮躲了劉備2次,此人卻躲了劉備半輩子,死後都不得安寧!

TAG:歷史老師阿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