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常隨佛學 學什麼?怎麼學?

常隨佛學 學什麼?怎麼學?

複次善男子。言常隨佛學者。如此娑婆世界毗盧遮那如來。從初發心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為布施。剝皮為紙。析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積如須彌。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況王位城邑聚落宮殿園林一切所有,及余種種難行苦行。乃至樹下成大菩提。示種種神通。起種種變化。現種種佛身。處種種眾會。或處一切諸大菩薩眾會道場。或處聲聞及辟支佛眾會道場。或處轉輪聖王小王眷屬眾會道場。或處剎利及婆羅門長者居士眾會道場。乃至或處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眾會道場。處於如是種種眾會。以圓滿音。如大雷震。隨其樂欲成熟眾生。乃至示現入於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隨學。如今世尊毗盧遮那。如是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所有塵中一切如來,皆亦如是,於念念中我皆隨學。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學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普賢行願品》

常,是恆常;隨,是追隨。「常隨佛學」,則是向佛陀學習,以佛陀因地的修行為榜樣,不斷向成佛的目標靠攏直至最終成就。

「常隨佛學」有兩個問題:一是學佛的什麼?二是如何學?

常隨佛學 學什麼?

常隨佛學,值得我們學習的是無量無邊的,值得我們學習的法門浩瀚廣大。概括而言,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來「常隨佛學」。

1.學佛的發心

發菩提心是成佛之因。菩提心就是覺悟心。覺什麼?覺悟自己不生不滅的真心。「從初發心」,就是指我們要學佛最初的發心,發菩提心,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真正的發起菩提心。依據《菩薩纓絡經》上講,有十種信心之相。

第一是親近善友。能夠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

第二是供養諸佛。供養諸佛,修一切善法,法供養最。

第三是修習善根。信仰三寶以後,要能夠「眾善奉行」。

第四是志求勝法。也就是說能夠求證自性真如。

第五是心常柔和。常樂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

第六是遭苦能忍。因為已經知道了,我們的心是不生不滅的。所以遇到苦的時候,遇到不順的環境的時候,知道它都是生滅變異,都是虛幻的,所以逢苦不憂,因為他已經沒有實執了。

第七是慈悲深厚。信真如體同故,慈悲深厚,利益眾生。為什麼能夠慈悲深厚呢?因為他已經知道,我的真心是不生不滅的,我要按這個來修;我的真心是盡虛空、遍法界的,所以一切眾生,都是我真心內的眾生,所以說度眾生就是度自己;只有度眾生,才能夠圓滿自己的福慧資糧;以同體大悲來幫助眾生,所以慈悲深厚。

第八是深信平等。既信自性理具三寶,十界皆同此理,故常覺自他平等。也因為自己有自信了,信自己本具佛性了,有成佛的可能性了,所以也就能夠有平等心對他,知道一切眾生也都有佛性,能夠透過相見到性,所以有平等心,自他平等。

第九是愛樂大乘。第十是求佛智慧。

2.學佛的智慧

有智慧就沒有煩惱,有慈悲就沒有冤家。能夠有智慧,就能夠不被外境所迷惑,就能夠出污泥而不染,就能夠在一切外境萬物上都見自本性。

3.學佛的行為

智慧開啟自己的正見之眼以後,才能夠明見佛陀所開示的解脫之道。進一步就要實踐,就要付諸於實踐,就要修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進度、禪定度、般若度,精進地以這個種種的修行六度萬行,來修積福慧二種資糧。

4.學佛的事業

成就自利利他,上求佛果,下化眾生的自覺覺他的事業。

學佛的兩種方式

1.依法學習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開示八萬四千法門,我們可在其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法門,並以佛陀開示的正見作為修行指南。

2.行佛所行

直接向佛菩薩學習。以阿彌陀佛、觀音菩薩乃至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薩因地的願力和法門作為修學榜樣。沿著佛菩薩走過的修行之路勇往直前。所以說,學佛決不僅僅是求佛菩薩保佑,更要落實在修學實踐中。依法修行才能證得法性,最終成就佛果。

在學佛過程中,還可以尋找一位和自己最有緣的菩薩來學習。如文殊菩薩代表智慧,觀音菩薩代表大悲,地藏王菩薩代表大願,普賢菩薩代表大行……每個人都可選擇其中一位作為修行榜樣,將他們的願力轉化為自己的願力,以他們的品行調整自己的品行。

學佛,關鍵在於行佛所行,不能只是祈求佛菩薩的加持和保佑。唯有將佛法落實到自身的心行改造中,才是名符其實的學佛。

哈爾濱極樂寺所發布的一切內容僅作公益性分享,文章內容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處理。文中內容不代表我寺觀點。分享文的一切功德,皆悉迴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讀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樂法雨 的精彩文章:

四月二十八開放時間安排
靜波法師:別做金錢的奴隸

TAG:極樂法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