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看看張獻忠藏了多少寶藏,就明白什麼叫可悲:人死了,錢沒花了!

看看張獻忠藏了多少寶藏,就明白什麼叫可悲:人死了,錢沒花了!

張獻忠生於1606年(明萬曆三十四年),陝西延安人,崇禎三年(1630年)在米脂參加農民起義,號稱「八大王」。義軍發展極快,張獻忠手中迅速積累起數萬軍隊,形成一股勢力。起義軍聲勢日漸增大,朝廷只能下旨剿滅。可沒成想剿了十來年,起義軍愣是沒剿平,聲勢還日漸擴大。經歷了13年的艱苦「創業」後,1644年張獻忠佔領四川成都,稱帝建立大西國。

在天府之國,張獻忠幹了兩件讓他留下惡名的事,一是殺人,一是掠財。張獻忠出身行伍,從不懼怕死人,殺人一度成為他解決問題的手段。據說,張獻忠攻陷成都後,部下報糧草不足,他便用最簡單的方式解決了這個最困難的問題——殺人,殺百姓,殺傷兵。成都有一塊《七殺碑》,記錄的便是他的殺人如麻:「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德以報天,殺殺殺殺殺殺殺。」

一、殺人。對於張獻忠的屠殺之舉,史學家們一直存在爭論,是清朝故意抹黑?還是張獻忠真是如此殘暴的人?由兩位外國傳教士編撰的編撰的《聖教入川記》中,我們似乎看到了張獻忠的真面目。這兩位傳教士分別是來自義大利的利類思和葡萄牙的安文思,他們在張獻忠進入蜀地後來到四川,並為其所用。他們從張獻忠建立政權,到張獻忠兵敗被殺一直留在蜀地,在此期間見證了張獻忠在蜀地的一切舉動,並將其寫入《聖教入川記》。

書中記錄,利類思和安文思剛來到蜀地時,見到的張獻忠儼然是一個膽識過人,足智多謀的人。但隨後,張獻忠就性情大變,殘暴至極,每天要屠殺兩百人左右,蜀地百姓每天膽戰心驚。屠殺的過程中,張獻忠的手段非常殘忍,百姓不僅死於刀下,他們還要忍受著被鞭死,被凌遲等刑法的折磨。蜀地血流成河,並且這個劊子手沒有絲毫罪惡感。

直到1647年,張獻忠被手下出賣,被清兵雅布蘭射殺在鳳凰山,蜀地人口在長達上百年的「湖廣填四川」中才逐漸恢復過來。

二、掠財。史書《蜀龜鑒》中記載,張獻忠到處掠取錢財,劫掠對象由皇室官紳到普通百姓,無一倖免。少則數千兩黃金,多則上萬,拿到錢後還會殺人滅口。其行為之暴虐,可謂空前絕後、毫無天理與人道可言。張獻忠對搶掠所得財產進行嚴格的控制,立下規矩:部下若私藏金銀一兩,斬全家;藏十兩,本人剝皮,斬全家。如此一來,整個蜀地之財盡歸張獻忠一人。

不過人生最可悲的事,就是人死了,錢沒花了。當了兩年皇帝後,張獻忠在鳳凰山敗亡,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巨額財寶竟由此和他一同消逝。這麼一大筆財富,到底去了哪?《明史》記載,張獻忠在被迫撤離成都前,讓部下在錦江築堤抽干江水,在下游泥沙中挖出數丈深的大坑,將劫掠來的財寶傾倒其中,再重新決堤放水,將大坑淹沒,以此掩人耳目。

《蜀碧》和《彭山縣誌》記載張獻忠在江口戰敗,船被燒沉,金銀隨船沉入河中,《蜀警錄》則記載張獻忠將搜羅到的金銀在江口沉於河中。自此,「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的「尋銀訣」,在當地流傳,這首古老的童謠,被認為是破解張獻忠寶藏的關鍵。但是數百年來無人知道準確地址,直到2015年。

2015年底,來自國內多家文博機構的10多名專家聚集在彭山,經過多番調研與討論,基本確定彭山「江口沉銀遺址」即為歷史記載的張獻忠沉銀中心區域之一,估計總價值可達30億。2017年初,江口遺址正式開始考古發掘工作,出土了大量金銀文物,包括明王朝分封藩王及張獻忠分封嬪妃的金銀冊、西王賞功錢幣、大順通寶、金錠、銀錠等,還有大量戒指、耳環、發簪等金銀首飾,以及部分殘存兵器,出水文物就已超過4萬件。

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點一下關注!圖片來自網路,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歡迎大家留言互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秘聞趣事 的精彩文章:

看看東吳這個風俗就明白,孫尚香回東吳後,生活才剛剛開始!
1934年「營口墜龍」事件里,掉下來的巨大生物,到底是個啥?

TAG:歷史秘聞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