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手機防水有貓膩?泡壞一台iPhone,才發現我被廠商「坑」了

手機防水有貓膩?泡壞一台iPhone,才發現我被廠商「坑」了

這TM可尷尬了……

今年夏天熱成這樣,自然少不了要出門玩水拍照。極果君也趁著去海邊的機會,順手試了試手邊旗艦機的防水性能。然後…它就掛了。

但這還不是最尷尬的,這台 iPhone 7 Plus 的撲街,完全是意外事故。而原定要被「獻祭」的那個倒霉蛋,其實是三星 Note 8 ……

完了,進水了…

這事兒還得先從土澳說起。

這個月月初,三星在澳洲被人送上了被告席:澳大利亞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澳洲消費者協會?)狀告三星澳洲,稱對方宣傳手機防水的廣告涉嫌誤導消費者。

比如廣告放在海邊/游泳池裡拍攝,給人以在水下也可安心使用的錯覺,實際上在正式的規格表中,手機卻只能防禦純水浸泡。

朋友們,這麼好的缺德素材,不下水試試說得過去嗎?

於是趁著去海邊 摸魚 划水的機會,我們翻出了老闆抽屜里沉睡多年的三星Note8,準備讓它接受一波海浪的洗禮。然而還沒來得及到海邊,iPhone 7 Plus 就先掛了。

是這樣,下海之前還有個漂流環節,而這台 iPhone 7 Plus 不幸被忘在了兜里,跟著我們泡了1個多小時的河水,然後就……

與此同時,頭一天下河第二天下海的Note 8,現在還活的好好的。

同樣是防水旗艦,同樣是舊手機,為什麼結果大不一樣?

「防水」機,不防水?

因為作死導致進水的,可不止極果君一個。同樣是iPhone 7,進水案例上網是一搜一大把。運氣好的掉海里都沒事,運氣不好的比如這位,放桌上進點冷凝水都能壞……好慘。

這其實是手機的防水原理決定的:防水手機在設計之初,就會加入一圈圈嚴密的密封膠,讓液體無法侵入。但這圈膠並不是那麼可靠,水壓過大、裝配不良或者外力摔傷,都可能令密封失效。此外隨著材料老化,密封性也會變差,越用越不防水。

這兩台手機也是這樣:之前摔過好幾次,使用年限也比較長,結果就是密封膠頂不住了,防水失效。Note 8 雖然也是舊手機,但我們下水之前做了測試,氣密依然完好,所以幸免於難。

另外,手機能否存活,跟水質也有關。純凈水幾乎不導電,一般不會讓手機掛掉。而隨著水裡雜質越來越多,導電能力也越來越強,更容易導致短路燒毀。如果是海水/ 菜湯之類,那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鬧明白這些事兒已經夠煩人了,更煩人的是廠商還跟你玩文字遊戲:防水相關的描述,涉及到一系列專業名詞。IPxx的後兩位都代表什麼,這些年大家已經被科普的差不多了。(還記不住的請看下圖)但很多人都沒想到的是,「防水」、「抗水」這倆貌似一樣的表述,居然定義也大不一樣。

防水物料廠商gore-tex對此是這麼解釋的:防水對應的是「water proof」,就是大家最常理解的那個防水的意思,防護等級也是最高。而抗水則對應「water resistant」,是有限條件下才防水的含義,並不是100%不會滲漏。

如果賣手機的時候廠商能說清楚,那倒也無可厚非。可問題也就出在這兒:手機廠商們的防水宣傳,實在是過於雞賊。

宣傳策略太忽悠!

來吧,我們來看看網頁。

在產品介紹頁面中,蘋果、華為、三星、索尼,都在頁面最下方標明了IP等級解釋,及進水不保的免責聲明。其中索尼的頁面說明可讀性最好,而且特別誠實,跟你說直接用水龍頭沖也沒事。但頁面末尾的「免責聲明」默認是摺疊狀態,一般人很難看到。

三星的防水相關內容被放在了「性能」卡片里,可讀性也還不錯。華為的字體顏色稍淡,字型大小也偏小,但不至於完全看不清。至於蘋果……

字又小、又密、配色跟背景之間難以區分。跟又大又閃的正文之間,簡直天差地別。

到了規格參數頁面,蘋果跟索尼的表現還是照舊。只有華為,把IP防護等級的測試條件,用正文方式呈現在了頁面上。三星則乾脆沒寫相關內容,不知何故。

對了,大家可以猜猜,使用了「抗水」這一說法的兩家公司中,誰註明了「抗水」的具體含義?又有誰註明了「抗水」不等於「防水」呢?

華為這段話算是註明了「抗水」不等於「防水」。索尼和三星並沒有玩這個文字遊戲,寫的都是「防水」。而唯一全程使用「抗水」描述的蘋果,則對這個奇怪的名詞毫無解釋。

但是,別看廠商們宣傳的時候遮遮掩掩,送修的時候可是絕對火眼金睛,一點不跟你含糊。在絕大多數手機中,廠商都配備了下圖這種進液檢測貼紙,遇水變色且不可逆。

手機送售後,人家第一眼看的就是它,只要變了顏色,您大概率就得自己花錢維修了。不過話說回來,進水造成的主板腐蝕其實非常顯眼,就算沒有這張貼紙,多數維修人員也能一眼看穿是咋回事:

難道這防水手機,就真的不能下水了?

防水濺,不防手賤

還是能的,不過得做好保護措施,最好給它穿個雨衣。

如果手機摔過,或者被拆開修過,那最好不要再下水。就算維修人員能給你換上新的防水膠,也無法100%保證手機防水的完整性。如果一定要裸機下海,SIM卡槽一定要摁結實,安卓機下水之前,還應該檢查氣密性。各個機型檢測的方法不同,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此外切記,從水裡拿出後不要立刻充電。蘋果給的建議是5小時之後,安卓旗艦則大多帶有潮濕檢測功能,插上了也不給你充。這裡順便再diss一下蘋果,2018年之前的iPhone,Lightning 介面都沒有潮濕檢測,特別容易燒數據線。不信,你可以拿一根舊的Lightning 線看一下,從左往右數的第四根金手指,十有八九都是黑的。

下水之後,外放和聽筒的聲音會變得很奇怪。好在iPhone和安卓都有對應的APP,可以通過聲波震動排出水分。把它放在通風處,或者用吹風機的冷風幫助風乾。熱風雖然貌似幹得快,但會讓膠圈軟化,令水蒸氣有機會侵入機身。一旦在內部冷凝,手機很有可能遭受二次傷害。

最後,以上這些建議,都不能保證你的手機一定能活著出海。如果你實在拿不準,那麼能不下水就別下水。把防水當成一道保險,而不是一個可以依賴的功能。

總之,該戴套時要戴套,別聽廠商瞎忽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果 的精彩文章:

LG推出攜帶型空氣凈化器:搭載PM 1.0感測器,續航8小時
埋汰男孩不配過七夕!收下這份夏日去油指南,做清爽男人

TAG:極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