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全腦開發」真能讓孩子變聰明?早教亂象亟待治理

「全腦開發」真能讓孩子變聰明?早教亂象亟待治理

早教機構真能讓孩子變聰明嗎

【記者調查】

編者按

教育神經科學是將神經科學、認知科學、教育學整合起來,研究人類教育現象及其一般規律的文理大跨度的新興交叉學科。中國「腦計劃」(腦科學與類腦科學研究)呼之欲出,腦科學研究成果在教育中的轉化與應用研究正如火如荼地進行。

然而,我們卻看到了不少與之不相稱的所謂「全腦教育」亂象,如右腦開發、松果體開發、考試香水、聽音頻提升腦力、閃卡等。這種打著「腦科學與教育」培訓的旗號,在家長、學生與教育人員中大肆傳播的「神經神話」(沒有腦科學證據支持的錯誤觀點),已經對正常教育教學秩序造成了不良影響。亂象背後的真相是什麼?我們的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一冬一夏,早教機構都是最熱鬧的地方。

夏日驕陽炙烤之下,孩子們大多只能待在房間里,但是父母又不能全天陪伴,「如果有一個地方,孩子有同伴,時間安排合理,不用老和保姆待在一起看電視,那裡,一定是早教班。」北京市東城區的李女士是兩位寶寶的媽媽,這是她選擇早教班的原因。

跟隨李女士的腳步,記者走訪了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數家早教機構,發現近期確實是早教機構的報名高峰期。每一家機構門前都人滿為患。

記者發現,早教除了以「音樂」「運動」「遊戲」「歷史風物介紹」為主或主打「藝術」「社交」「學科知識」牌的機構外,還有一個重要類型,那就是主打「智商提升」的,而此類機構概念最為複雜。

這類機構大多從國外舶來,寫著「右腦開發」「全腦開發」的招牌,「教學方式是通過快速展示『閃卡、曼陀羅卡』等卡片,啟發孩子思考,提高孩子智力。」李女士告訴記者。

1、思維早期訓練效果無法判斷

如何「提升智商」?記者專程來到一所從日本引進、非常知名的「腦智開發」機構,課程顧問首先為記者詳細展示了人腦的構造圖並介紹了左右腦的分工等,並告訴記者,「通過圓周率記憶課、撲克牌記憶課、連鎖法記憶課等,可以有效提高孩子智力。」

在這裡,「閃卡」是出售的教具,每盒數百元,價值不菲。記者發現,每一張卡之間並沒有聯繫,有的是數字,有的是人物、動物、山川湖泊、天氣變化。課程顧問表示,這幾十張卡片通過課程訓練,孩子都能記下來。「我們會教一些方法,比如把『巫師』的圖片記成『50』,或者編一個故事,通過這樣的訓練,孩子的全腦都得到開發,會有你意想不到的成效。」這位顧問信心滿滿。

課後,記者隨機採訪了一些學生家長,他們表示,課程對孩子的自信和語言表達能力有一定幫助,但是對於智商的提升效果無法判定。課程顧問隨即表示,「課程需要有連貫性,每周3節課,家長還要回去幫忙複習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曼陀羅卡」則像是規律對稱的幾何花紋,有紅、黃、藍、綠四種顏色,據課程顧問描述,這也是上課的必備教具。「孩子看著花紋10秒之後描述出來卡片的形態、顏色,這是一種對思維的早期訓練」。

2、「全腦訓練」價格不菲

「全腦訓練」可以達到什麼效果?在另外一家同樣引進自日本的「腦智開發」機構,記者首先看到的是課程顧問播放的課程創始人的視頻。在視頻中,這位創始人同樣展示了「閃卡」「曼陀羅卡」等教具,值得注意的是,視頻最後,這位創始人快速地翻閱一冊書籍,幾秒鐘就翻閱完成,頁面幾不可辨。但是,她面前的孩子卻能大致說出書籍的主要內容。那位孩子再三表示,自己是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籍。這樣的技能簡直像是魔術一般神奇,但是課程顧問卻表示,早期全腦訓練是完全可以達到類似效果的。

這位課程顧問同樣向記者展示了大腦的形態圖,「突觸」「松果體」等概念令記者十分迷惑,顧問乾脆給記者一張簡易圖,這幅圖分別畫出了1歲、2歲、3歲嬰兒大腦的突觸數量,逐年遞減,三歲之後已經接近成人。

「所以,早期全腦開發多麼重要啊。」課程顧問感慨,「如果耽誤,你耽誤的是一個孩子的一生。有的孩子本身已經很聰明了,通過訓練,在隨後的智商測試中達到了門薩俱樂部的標準。有的孩子本身有一些智力障礙、甚至低智,但是通過訓練,他慢慢恢復了,甚至比大多數孩子都聰明。我們這裡有一位老師,她本身就是孩子家長,她的孩子智商一般,但是在訓練之後,變得聰明健康。於是這位媽媽毅然投身到全腦開發的事業中來,宣傳我們,推廣我們。」

記者翻開該機構的學生作業,發現在這裡,6歲孩子已經學習「分數」的概念,有正確書寫「六分之一」等題目。

記者發現,這些「全腦開發」類課程價格不菲,99節課程均價4萬元左右,每節課400餘元。在這些機構中,還有一些明星家長的身影,記者隨機採訪了下課的學生家長,大家反映,課程對孩子的「自信」「專註力」有一定提升,但對於智商的提高「暫時沒有發現」。

3、早教市場亂象亟待釐清和治理

由於以上兩家機構均來自日本,記者通過日文網站試圖搜索這兩家機構的來歷。其中一家機構的日本官網中,加盟機構並沒有中國。而另外一家的宣傳同樣存在誇大的成分,這家機構的日本官網被明確標明是「廣告」,日本學者吳女士告訴記者,這種情況應該是給付了搜索網站一定的宣傳費用參與競價。同時,這家機構在日本的總部僅僅是立川市的一間早教教室。而且,工作人員的平均年齡僅有28歲,平均年薪320萬日元。吳女士告訴記者:「按照日本厚生省2016年的統計數據,剛畢業大學生初次入職年薪為290萬日元,按照今天的數字,320萬日元聘用不到有經驗的教師。同時,教師平均年齡這麼年輕也可以佐證這個問題。」

教師沒有經驗、機構規模很小,既然如此,那「享譽全球」「風靡日本」的宣傳又是從哪裡得出的呢?儘管此前一些媒體對「全腦開發」「右腦教育」的騙局做了一定的梳理,但是,這依然擋不住這些虛假、誇張的早教機構大行其道。

這幾類機構中,打「提前學」擦邊球的有之,打「高科技」擦邊球的有之,為什麼早教機構的准入門檻如此低?中國幼教年會秘書長孫綱道出了其中玄機:「早教機構不是法律界定的概念,是一個市場稱呼的名詞。嚴格意義上說,8歲以下的兒童早期教育都應該稱為『早教』。但是目前,有一些機構把早教這個定義提前到0-3歲,這是錯誤的。」

「早教機構往往屬於公司行為,在工商部門註冊就可以,相對來說標準比較寬泛,監管比較鬆散。」孫綱說。

不過,好消息是,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出台《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未來,三歲以下嬰幼兒的照護工作將有章可循。市場的亂象也將進一步釐清。」孫綱說。「相信未來,這些扯大旗作虎皮的所謂早教機構,一定會越來越少,直至絕跡。」(本報記者 姚曉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小蟲子發出海底最強音
聲波可規避視覺限制監測人類活動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