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髖關節在人體結構力學中的重要性

髖關節在人體結構力學中的重要性

博主推薦

人體的髖關節是由一個球體(股骨頭)及杯狀物(髖臼)所構成,它是連接大腿骨與骨盆的關節,也是全身受力最重的一個重要關節。

髖關節——維持人體活動的全動關節

髖關節是連接大腿骨與骨盆的重要關節,在支撐上半身的同時,更負責下半身所有的活動。

髖關節的主要特徵,是可以向前,向後,向左,向右自由自在地做出全方位的轉動,因此被稱為「全動關節」。有了髖關節,我們才可以隨意地抬腿,翹腳,走路。甚至連彎腰,轉動上半身,都必須使用到髖關節,可以說髖關節是維持人類動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關節。

當髖關節處於正常狀態時,能夠維持骨盆的平衡;當骨盆得以維持平衡,脊椎臼可以受到骨盆的支撐,因而能夠平穩地彎曲,直立與扭轉,而不會朝左側或右側歪斜。因此,換句話說,擁有正常的髖關節狀態,能夠使人體維持健康不變形的骨架,是養成美好姿勢的重要關鍵。

髖關節旋轉的影響

髖關節即可稱為全動關節,相對的,也是一個極為不穩定的關節。在運動的過程中,髖關節可能會承受極大的負擔,就連日常生活中習慣習慣做某種角度的扭轉或彎曲,也會導致髖關節歪斜,形成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失衡狀態。

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狀況,是由於大腿骨在髖關節處以130度的角度嵌入,當轉動和彎曲大腿時,便會延長和縮短腿部的長度。假使長時間不正確使用髖關節,使得其中一側的髖關節外擴或內旋,就會產生兩腳長度不同的現象,在醫學上被稱為「腳的假性延長」。

脊柱變形的重要原因

髖關節脫位是重要因素!

脊柱之所以會變形,通常都是由於髖關節脫位所引起,而髖關節脫位的原因,大約又可分為先天問題和後天不良習慣所致。

90.%的人都有病態性平衡問題

對於以雙腳行走,站立的人類而言,髖關節在日常生活中著實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由於髖關節起著維繫上肢,下體的活動樞紐動作,因此想要確實做到控制髖關節是平衡狀態,也就越發困難。

髖關節不但會受到腳部活動影響,就連上半身的扭轉,彎曲,都有可能成為使髖關節歪斜的原因。然而在日常生活當中,幾乎很難保持左右完全平衡的活動方式。例如,右撇子通常習慣使用右側做事,拎重物經常是以垂下的單一手拿取,翹腳時也多半一固定性的習慣。如此經過日積月累,漸漸就好會使髖關節產生脫位的問題。因此根據醫學上的統計,大約90%的人多略有脊柱歪斜的問題,僅有10%的人擁有健康的脊柱。

髖關節脫位!先天性還是後天性?

關於髖關節脫位的原因,大約可分先天性和後天性。

先天性是指在7歲以下兒童可見的歪斜狀況。由於胎兒在母體子宮中呈蜷曲姿勢,加上生產過程中的拉扯行為,致使新生兒出生時通常都有輕微的「O」型腿或「X」型腿癥狀,而這樣的癥狀會在2歲前得到緩解,回到正常狀況。倘若出生時經醫生判斷變形狀況嚴重,則必須立即進行校正;或在2歲之後,原來的輕微歪斜現象沒有得到緩解,反而加重,此時就需要藉助其他校正方式進行調整。

後天性脫位原因,則是牽涉到兒童時期的姿勢不正,以及成人後天的習慣不當姿勢所產生。例如,嬰兒時期換尿片時,若經常只抬高一腳,或是經常進行單側的激烈運動(如:網球,排球,足球),較容易形成單側髖關節歪斜;若是長時間進行骨盆兩側過度的張合運動,則容易引起兩側髖關節脫位的問題。

— THE END —

版權聲明:

文章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附:針刀培訓計劃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針刀醫學分會 的精彩文章:

足跟疼痛解剖學分析
肩部疼痛就是肩周炎嗎!

TAG:針刀醫學分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