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有道破局而立

有道破局而立

在某些還未來得及更新的百科網站上,「有道」仍被介紹為一個「網路搜索引擎」,這甚至比一般人頭腦里「有道是一款詞典工具」的印象還要古早。不知不覺間,從搜索引擎到詞典,再到現在的教育科技公司,有道已經悄然完成了一場自我進化。

今年以來,這家網易旗下的公司動作頻頻。2月,網易CEO丁磊在解讀Q4財報時著重表示,2019年將更加專註網易在在線教育賽道的布局。

3月,在有道舉行的媒體溝通會上,網易高級副總裁、網易有道CEO周楓提到:有道已經與杭州網易教育事業部進行了整合。自此網易雲課堂、卡搭編程、中國大學MOOC等原杭州教育事業部的產品與有道詞典、有道翻譯官等並列在學習Apps的範疇中。

在AI教育發展火熱的大背景下,有道正試圖通過這樣的整合與一次次的產品升級,梳理出一個更加清晰的業務版圖。

這些都昭示了這家科技公司希望在教育領域做一番事業的決心。但挑戰也是顯而易見的,單單是在它擅長的K12教育(學前教育至高中教育階段)領域,就面臨面臨著好未來、猿輔導、作業幫、掌門1對1、一起科技、作業盒子、VIPKID、企鵝輔導、跟誰學等多家機構的競爭。

競爭之外,它還需要面對監管和盈利的壓力,以及更重要的——如何回歸教育本質,讓科技更好地解決以人為中心的多維複雜問題。

有道破局而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AI真的改變教育行業了?

縱觀現在市面上活躍的在線教育公司,包括有道在內,幾乎所有人都在做同一件事:AI。AI似乎已成為在教育行業講好一個故事必不可少的元素。

當然,AI能給教育這個傳統行業帶來的改變是前所未有的。

當前AI比較多的落地功能普遍集中在教育內容數字化和教育過程自動化。如AI口語評測、智能作業批改、語音助手等,更多實現的是提效或優質資源放大。

但少有人能真正解決傳統教育的主要痛點之一:個性教育。我們的教育總在提倡因材施教,但到今天這個理想可以說還未曾真正實現過。傳統的大班授課就不用說了,即便是現在越來越流行的在線教育,僅僅依靠直播教學、一對一在線輔導等手段,也很難全面解決各個學習環節的困難。

AI對教育最大的改變意義就在於,讓因材施教成了可能

為什麼這麼說?AI在個性化教學過程中發揮的功能,可以概括成以下三點:

一、智能評估。AI可以全面精準地評估學生對每個學科、幾萬個知識點細到每一個點的掌握狀態,更好地定位薄弱知識點;

二、精準分析。當學生在測試中出錯時,AI可以幫助他們理解真正的錯因,從而有針對性地消滅薄弱知識點;

三、個人化方案。AI可以根據學生知識測試後的結果,為他們推薦不同的學習內容,並根據其學習過程中每分鐘的數據採集實時調整教學策略。

可見,AI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場景和覆蓋人群都是十分廣闊的。不過,關於「AI何時才能真正改變教育行業」的問題,我們還需要分兩個層面看待。

其一涉及到AI技術如何與教育深度結合。相比於其他很多行業,教育這個傳統行業與人的聯繫要更緊密,而人的需求一定是複雜的這也決定了教育是個慢行業。AI教育同樣不例外,在理解教育本質的前提下,技術、教研、產品邏輯、用戶體驗等等都需要反覆探索。

反映到資本市場,從業者管理行業和投資人的預期就很有必要。這也是為什麼在2018年的資本寒冬,教育行業卻實現了「逆生長」——聰明的資本也一定明白AI+教育事業不可能一蹴而就。

關於發展AI技術和教育的關係,網易有道首席科學家段亦濤曾做過一個非常經典的比喻:「如果把教育行業比作一輛一直行駛的汽車,AI的作用就是為這輛汽車提速。但傳統的教育行業有成熟的運行邏輯,這個過程不可能叫停這輛汽車,AI技術的介入就相當於一邊開著車一邊換輪胎,慢慢進行技術滲透。」

其二是AI運用發展水平的問題AI技術能得以運轉是建立在龐大數據基礎之上的,因而數據也可以看做是迭代「AI+教育」的一個指標。但問題在於,目前主流教育場景還是在線下,而且AI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才剛剛開始數據的採集和積累還需要很長時間。

有道破局而立

在7月27日舉辦的2019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GMIC)未來教育峰會上,網易有道技術總監林會傑展示了這樣一個AI教育的演進金字塔,基本揭示了AI+教育的幾個基本目標:要先通過數字化教育內容和自動化教育過程,獲得足量的數據,才能最終實現智能化教育方式(也是因材施教的目標)。林會傑指出,AI+教育目前還處在非常初級的階段,各類成熟的應用仍集中在數字化和自動化兩個層面。

顯然,AI教育還在等待一個奇點時刻的到來。

一家教育科技公司的傳統

鋪墊了這麼多,有道的教育思路又是怎樣的呢?

不妨先來看看有道的進化史。2006年,網易有道成立,第二年正式上線,當時有道的定位還是一個門戶網站的搜索引擎,對標的是谷歌、百度和搜狗;上線7年之後,有道開始涉足互聯網教育;2016年5月,有道搜索業務正式關閉,取而代之的是有道詞典。

隨著有道詞典的發展,有道團隊發現其用戶多數是學齡人群或是認可知識付費的人,他們有教育需求。於是以用戶導向為根本的有道,決定開始做教育。

作為網易旗下公司,有道從誕生之初起就帶有濃厚的技術基因

一個例子是,這家國內最早做在線翻譯引擎的公司,從2008年開始,就有了自己自主研發的翻譯引擎,並且至今有道翻譯引擎基本已迭代了兩代。

技術基因也體現在有道核心人物、CEO周楓身上。

有道破局而立

網路上至今流傳著一篇題為「周楓:IT世界的行者」、發表在2013年6月一期《宜興日報》上的文章。宜興是周楓的家鄉,文章詳細介紹了他學生時代的經歷,這個從小就對計算機著迷的企業家曾在1996年以無錫市理科狀元的身份考上了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拿到了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學士和碩士學位,後又進入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計算機科學拿下了博士學位。

在清華期間,周楓擔任清華大學科協主席,和他的同學在9號樓建立的區域網是國內最早的一批區域網,自此清華大學第一個論壇酒井BBS應運而生。

早年輾轉過ChinaRen和搜狐的周楓,最終在丁磊的盛邀下選擇了加入網易。2007年,丁磊在任命周楓為網易搜索業務高級副總裁的時候如此評價他:「周楓在計算機科學研究領域和系統開發方面具有豐富經驗,他的加盟將使網易搜索業務部更加強大。」

有趣的是,周楓原本給自己的職業規劃是在美國教書。一次媒體採訪中,他笑稱,「現在我們做教育相當於也是教書,所以還好,繞了一大圈。我覺得我還是比較幸運的,不管是說做互聯網產品也好,還是說做教育也好,這本身都是我喜歡的。」

既懂技術、又對教育事業有熱情,沒人比周楓更適合領導有道前進了。

2014年,布局互聯網教育後不久,有道就將目標市場瞄準了K12教育;2018年,更是喊出了「All in K12」的口號。聚焦K12市場,為有道帶來的收穫頗豐。周楓曾公開稱,2018年有道精品課K12的付費用戶量增長了5倍,K12業務營收翻了3倍。

2018年4月17日,網易有道進行了首次戰略融資,由慕華投資領投、君聯資本參投,投後估值11.2億美元,網易有道也成為繼網易雲音樂、網易味央後,又一個網易旗下獨立融資的事業部。

今年網易又在Q1財報會議中明確,將在線教育作為一大重點戰略布局,與電商、遊戲、音樂、新聞並列,有道作為網易集團在教育領域的核心布局,再次被提到了關鍵位置。

這些都足見網易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

技術基因給了有道足夠的發展資本,尤其是在AI技術領域。一年前,周楓就曾在採訪中表達過對AI技術和教育結合的憧憬:「我們希望能在教育這個事情上跑得更快一些,並且和AI非常好地結合起來。」

關於技術公司如何發展教育的問題,周楓已經有了清晰的認識,「教育應該是個內容服務生意,而不是流量生意。」儘管並不是以教育起家,但技術出身的有道更能「輕裝上陣」,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以AI技術為輔助的全新教育模式。反觀轉型做AI的傳統教育公司,它們原本線下授課的優勢模式反而可能成為難以拋棄的桎梏。

因此在教育內容的補充上,有道正加速尋找與吸收專業的教研團隊,做更優質的課程內容。

早在2016年10月有道學堂更名為「有道精品課」時,有道就曾拿出5個億,打算孵化20個教育工作室,並同發展較好的教研工作室進一步深化合作。一些最後變為有道內部團隊的工作室,也成為有道教育內容團隊的重要組份。

周楓也表示,他本人也「把1/3的工作時間都用來找優秀的教師」。

現在有道給自己的定位是「一家以技術驅動產品的教育科技公司」,在深厚的技術傳統下,未來它的教育事業如何發展,的確是一件可以期待的事。

有道的AI+教育「實戰」

儘管有道並不是AI教育領域入局最早的一個,但這家公司正讓人們感受到它做AI教育的決心和誠意。

PingWest品玩曾在《有道進化論》一文中詳細介紹過有道的產品及業務布局。目前,有道旗下的產品和業務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生態:以「有道精品課」為主的在線教育業務是核心,課程涵蓋K12、大學教育、職業教育和語言教育等領域;以網易有道詞典為代表的一系列學習工具類App為在線教育業務提供流量支持;學習型智能硬體業務試圖打通線上線下的壁壘。

有道破局而立

而所有這些業務背後,都由有道旗下「一站式AI解決方案的雲服務平台」做技術支撐,當中的技術包括了自然語言處理相關的神經網路翻譯(NMT)、自動語音識別(ASR)、語音合成(TTS)以及計算機視覺相關的光學字元識別技術(一項可以識別圖片里文字的技術,以下簡稱OCR),覆蓋了在線教育的翻譯、識別、批改等場景。

根據有道官方,目前其大眾學習工具產品的總用戶量已超8億——這已經是一個不小的用戶量。上文提到,數據是AI技術得以進步的基礎,有道多年積累用戶量,也為其發展AI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有道同樣很清楚自己在數據方面的優勢。網易有道首席科學家段亦濤曾說過,「(我們)可以通過各種落地產品,直接接觸用戶,獲取到新鮮的、真實的一手數據,從而更好地打磨AI模型,逐步推進AI+教育的演進。」

搭好了業務框架、有了用戶和數據基礎,下面就看怎麼落地了。

一個事實是,當下AI產品最大的難題之一在於落地、將之產品化。在AI落地的問題上,有道也已經做了很多嘗試。

比如有道精品課。2018年11月,有道精品課對外推出了自研的達爾文智能教學系統,該系統包括了在線直播、在線伴學、紙筆練習三個部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更多交互,進而提升學習效率。

用戶在有道精品課上購買了相關課程後,會收到一支智能筆和配套的習題冊。簡單來說,有道智能筆的功能就在於:成為用戶學習的交互口,通過紙筆交互,既保證了用戶書寫習慣,又完成了線下數據採集。

有道破局而立

具體而言,這支外觀與普通手寫筆基於有道自研的OCR技術,內置了攝像頭,結合帶有點陣碼的練習本,可以實時記錄下學生的手寫數據,並和後台的大數據題庫做比對,進而生成個人錯題庫、學情報告和知識圖譜,後續再針對薄弱點智能推題。

根據有道對外公開的數據,其自研的OCR技術能夠實現達93%準確率的公式識別,支持公式轉為latex功能,是國內少數能提供該服務的企業;同時實現達92%準確率的拼音識別,據說也是目前業內唯一支持K12場景拼音識別;還針對K12學生群體(尤其是少兒)實現了難度較高的手寫識別,是業內目前唯一支持高難度教育場景的手寫OCR服務,且與其他OCR場景完全兼容,無需區分使用。

有道破局而立

有道破局而立

有道破局而立

此外,有道的AI技術除了教學內容數字化,也開始進入學習輔導過程的自動化。比如在學生學習輔導方面,AI可以實現屏幕與課本的交互,通過指尖定位技術(只需手指指著課本作業直接提問/直接點讀),能精準識別手指所指問題。

儘管在一般人的認知里,做硬體很可能是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情,有道做硬體的邏輯在於它相信「學習類硬體是一個非常大的藍海市場。」周楓在他7月4日發表的個人微信公眾號文章中給出了三點原因:一、「坑」意味著進入門檻,是通向藍海的機會,踩過坑的團隊帶寬更大;二,有差異化的硬體議價能力高;三,有做入口的機會。

這些都見證了有道AI教育的實踐嘗試,AI是需要大量數據進行一次又一次試錯和校準的,這樣的嘗試對於有道這樣探索AI+教育的公司顯得格外重要和可貴,同時也意味著機會。

當然,就像前文提到的,當下的AI教育發展仍在初級階段,周楓也表示:「(AI教育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挑戰,就是教育領域是需求紛紜複雜、非常分散的領域,學情大數據、智能紙筆作業、題目電子化等等涉及到的技術依然需要不斷被完善。」

所以這也更需要企業的堅持。2011年1月,周楓在自己的網易微博為自己貼上了「執著」的標籤,希望做事情能夠更堅持、更執著一些。但願這份堅持一直都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PingWest品玩 的精彩文章:

Google Cloud宕機,Snap等多個公司受到影響
「PW早報」歐盟宣布對高通處以2.42億歐元的罰款,高通將提起上訴

TAG:PingWest品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