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清家底:康熙死後剩2716萬兩,雍正剩3453萬,乾隆呢?

大清家底:康熙死後剩2716萬兩,雍正剩3453萬,乾隆呢?

清朝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統治朝代,在這二百七十六年中,清朝和其他朝代一樣經歷了恢復、興盛與衰敗,最鼎盛時期便是「康乾盛世」,把清朝帶向繁榮階段,盛世時期大清的家底:康熙死後剩2716萬兩,雍正剩3453萬,那麼到乾隆這裡剩多少呢?

清朝的前身是後金,本是游牧民族,與元朝的蒙古如出一轍,或許是受到元朝統治的影響,清朝統治者在建國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反省自身的不足,借鑒元朝國祚僅九十餘年的失敗原因,開始抓生產,用漢人,學習漢族文化,稱「滿漢一家」。

清朝統治者做出這樣的決策,通過事實證明這是一個明智之舉,有了漢人嚴謹而又科學的治理文化與經驗,使清朝農業快速恢復生產,國民經濟也在穩步攀升,到了康熙年間更是逐漸邁入了正軌,從此開啟了「康乾盛世」模式。

「康乾盛世」又稱「康雍乾盛世」,期間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歷時134年,佔了清朝整個國祚近一半的時間,大力實施改革,減輕人民負擔,把清朝快速推向了鼎盛時期。

康熙親政以後,第一件事便宣布停止「圈地」,康熙在詔書上說:「自後圈佔民間房地,永行停止,其今年所已圈者,悉令給還民間。」把土地還給農民,還頒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政策,使經濟與人口快速增長。

康熙還不忘記文化方面的發展,重儒家興禮教,舉辦博學鴻儒科,創建了南書房制度,並親臨曲阜拜謁孔廟,組織編輯與出版了《康熙字典》、《康熙永年曆法》。同時對西方文化也產生濃厚的興趣,並積極應用於實踐之中。

通過一系列的改革與發展,使國庫日漸充盈起來,康熙晚年的時候由於官員薪資過低以及法律過寬,導致吏治敗壞,而太子一位反覆廢立也導致黨爭的始亂,而造成了大量的國庫開銷,康熙死後剩2716萬兩,但相比於建國初期,已經是很好的政績了。

雍正在歷史上的口碑褒貶不一,但從管理國家來看,他確實是一個勤政的皇帝,他認識到康熙晚年一些「弊政」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從全方位進行了「微調」。大概是自己在「九子奪嫡」中勝出不容易,為了鞏固中央集權,他自己親批奏摺,消弱親王勢力。

同時建立了自己的「特務」機關,專門監控地方政務,嚴格打擊貪污腐敗,讓官員都老老實實為他效命。在經濟上雍正為了減輕貧民的負擔,他實施了「攤丁入畝」,而這一政策的實施,使整個清朝的人口進入了快速的增長期。

俗語說得好「人多好乾活」,人口的增加使國民經濟也快速增長,雍正雖然在位期間僅有十三年,但在他的統治下卻使國庫銀兩出現了較大的增長,直至雍正去世時,國庫銀兩還剩下3453萬兩,大清的家底是日漸殷實。

到了乾隆年間,天下已經非常穩定,在疆土上已經在康熙與雍正的統治下,基本達到統一與安穩,到乾隆這裡基本不用操太多的心;而在經濟上已經實現了穩步增長,他只要守著長輩的福蔭便可穩坐天下了。

但乾隆即位後總結了康熙的仁厚與雍正的嚴苛,以「寬猛相濟」施政,農業穩定生產自然不必多說,工業與手工業也達到了歷史的興盛高峰。因此,在乾隆四十二年的時候,國庫已經達到了8100多萬兩左右,高出了康熙與雍正兩位皇帝的總和。

只是乾隆晚年時期重用和珅,官員開始腐化,政治走向極端,大興文字獄、六下江南耗費了大量國庫,之後又陸續爆發民變,再加上閉關鎖國,國庫出現了負增長,到嘉慶即位時剩下6900多萬兩,但也是一筆不小的目數了。

雖然國庫還有銀兩,但政治上的腐敗使清朝從此走向衰敗,嘉慶皇帝也沒能解決弊端,最終導致清朝逐漸走向了滅亡。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代戶部銀庫收支和庫存統計》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度歷史觀說 的精彩文章:

甄嬛傳:甄嬛至死也不知,果郡王和槿汐還有這層關係
歷史太「偏愛」這個皇帝了,幾百年來一直被抹黑,其實是一代明君

TAG:一度歷史觀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