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吳三桂反清復明時,為何得不到漢人的支持呢?

吳三桂反清復明時,為何得不到漢人的支持呢?

說起吳三桂的一生,可以用大起大伏四個字來概括,他在滿清和舊明之間不斷的徘徊。吳三桂既是打開山海關,帶領多爾袞的軍隊走向北京的明末將領;又是揭竿而起,興明討虜的滿清藩王。這位傳奇人物最後的結局則是在稱帝5個月後便因急病去世,享年67歲。

他在生命最後幾年中,做出了起兵造反的大事,打出了「反清復明」的旗號,希望以此得到仍然忠於明朝的漢族人的支持。奇怪的是,當時大多數漢族人對此冷眼旁觀,並不打算摻和進去。那麼雲南王吳三桂反清復明時,為何卻得不到漢人的支持和響應呢?

吳三桂在歸降滿清後,就被多爾袞封為了平西王。此時的清廷對於明朝舊臣並沒有採用打壓政策,而是用官位錢財收買他們。俗話說吃人嘴短拿人手軟,這些舊臣得到了好處後紛紛抱住了新朝廷的大腿。

吳三桂剛開始還跟南逃的明朝殘餘王室勢力有秘密接觸,後來發現大多數人已經背棄明朝,而逃走的殘餘勢力也不成氣候,因此心中的天平漸漸偏向了滿清。

然而滿清對於這個異性漢族王爺並沒有完全信任。表面上,朝廷對吳三桂賞賜豐富,頗為器重,實際上一直暗暗提防著他。特別是吳三桂手上有著明朝的精銳部隊,這無異於在身邊放置了一顆炸彈,不知哪天就會被引爆。恰好此時,李自成的殘部在山東活動,於是清廷派吳三桂去殲滅李自成的剩餘人馬。

吳三桂從小在軍隊里摸爬滾打,也是個人精,他清楚地知道清廷對於自己的忌憚和猜疑。也許是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也許是為了以後的榮華富貴,又或許是為了手下將士的安危,吳三桂再也沒有提過明朝一句話,取而代之的是在眾人面前反覆說明自己要效忠滿清。

吳三桂不止是在嘴上說說這麼簡單,他拿出了實際行動——剿滅李自成殘部後,他又被派往西北鎮壓反清復明的農民軍和皇室舊部。這次鎮壓非常血腥,吳三桂為了向清朝證明自己的忠心,將這些反抗軍一律斬首,時不時還會下令屠城,目光所及之處無不是一片血海。在鎮壓西北反抗軍後,吳三桂又奉旨先後趕往川渝和雲貴等西部地區,繼續暴力鎮壓起義軍。

吳三桂的殘暴手段被反清人士明明白白地看在了眼中,而吳三桂後來做出的一件事,更是將他推入了反清人士對立面——他殺掉了南明永曆帝,親手結束了明朝王室最後一支血脈。這個消息一傳出,輿論嘩然。清廷的反應是高興的,他們終於消滅完了明朝皇族的血脈,因此更加器重吳三桂。

那些反清志士則是崩潰的,吳三桂將他們最後所信奉的君主殺掉了。於是他們直呼吳三桂為清廷的走狗,大明的罪人,恨不得能立刻手刃了吳三桂。同時,這群人也清楚地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吳三桂絕不是一個忠實的臣子,他更像一個投機者,只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一方,與這樣的人合作無異於在刀尖上行走,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他就會把自己出賣。

因此當吳三桂與清廷矛盾尖銳,起兵造反時,幾乎沒有漢人支持他。面對吳三桂提出的「反清復明」的旗號,這些忠於明朝的人士們更像是看一種鬧劇,畢竟在昆明逼死坡上,永曆帝一脈的屍骨還留在那裡,清清楚楚地顯示了吳三桂做過什麼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地史話 的精彩文章:

漢字是否應該拉丁化?清華教授的78字詩歌告訴我們答案
史上鑒真東渡日本,到底帶走了什麼?讓後人詬病

TAG:天地史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