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為了死後給地球省點事,我想試試這些新的殯葬方式

為了死後給地球省點事,我想試試這些新的殯葬方式

死亡將會有所不同。

當我們死亡之後,我們身體的處理方式,我們的葬禮都將會有更多的選擇。

這不是因為我們的思想覺悟上去了,而是因為地不夠了,地球快要受不了了。

買 10 萬的棺材,睡 10 萬的墓地,再影響 10 年的地球


棺木有很多種,5 萬、10 萬、30 萬。相差這麼多啊。這個是膠合板的,中間的這個鑲了金邊,兩側還有木雕,最貴的這個是一整塊扁柏製成的。原來是用料和裝飾決定價錢。對,火化時就都一樣了,最終都變成了灰。人一輩子買的最後一樣東西,是由他人決定的。

為了死後給地球省點事,我想試試這些新的殯葬方式

▲ 圖片來自:《入殮師》

這是日本電影《入殮師》的台詞。它讓我們知道,人身死之後雖然要經過的流程都差不多,但死前的棺木和墓地依舊是不同的。

選棺材、墓地,聯繫殯儀館準備火化,在火化前再做最後的告別。在這過程中,墓地錢、棺木錢,每一個都不便宜。

為了死後給地球省點事,我想試試這些新的殯葬方式

▲ 圖片來自:《入殮師》

除了貴,另一個問題可能是這些流程和器具耗費了大量的資源。美國殯葬業每年要砍伐 3000 萬板英尺的樹木,耗費 9 萬噸鋼材、160 萬噸混凝土、80 萬加侖的防腐液。

木材、鋼材用於墳墓和棺材的製作,防腐液則讓亡者的狀態看上去更加平和自然。

防腐液的運用可以讓我們與至愛之人更好地道別。但它還是一種致癌物,這種以甲醛為基礎的溶液幫助殯葬業對遺體進行保存和消毒,同時也在破壞環境。這些防腐液慎入土壤危害無窮,而使用了防腐液的遺體也需要更久的時間才能被自然的力量所分解。

為了死後給地球省點事,我想試試這些新的殯葬方式

▲ 電影中美隊抬著卡特特工的棺柩,遺體應該就經過了防腐處理. 圖片來自:《美國隊長 3》

世界衛生組織多年前就將甲醛列為致癌物質。2010 年,甲醛的致癌作用在歐盟也被禁止使用。但在殯葬行業,想要推行這項計劃仍不容易。美國殯葬業每年使用的甲醛仍足以填滿 8 個奧運會規模的游泳池。歐盟也給了殯葬業特許權,讓指令延長三年執行,給殯葬公司尋找可行的替代方案的時間。

但想找到和福爾馬林效果一樣好的替代品還非常難。英國喪葬委員會首席執行官 Jon Levett 認為防腐液提供了唯一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今天它依然是英國家庭在葬禮上的常見選擇。「(防腐液)可以延緩遺體情況的進一步,讓亡者保持和平常一樣的樣子。它的存在讓死亡和葬禮之間的時間差距越來越大,現在通常是兩到三周。」

為了死後給地球省點事,我想試試這些新的殯葬方式

▲ 圖片來源:funeralguide

如果說讓遺體保持好狀態就已經不是一件「環境友好」的事了,那火葬則完全是一個「環境恐怖」故事。遺體焚化過程中,產生的化學物質有二英、鹽酸、二氧化硫、二氧化碳……而火化遺體也需要不少的能量,火化一具遺體的能量可以支持一輛汽車行駛 4800 英里(7725 公里)。

在此之外,最大的問題可能是地不夠用了。在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每年大約會有 50 萬人死亡。五年內,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將沒有任何空餘墓地。

未來十年,全世界也將有 5 億人會走向死亡。我們不能再把他們的棺材塞進土裡了,屬於他們的棲息之地已經不夠了。需要安葬的遺體在增加,空餘的墓地在減少,緊俏的墓地價格也水漲船高,甚至還有人專門「炒墓」。古來就有人「賣身葬父」,而今天我們做房奴之外可能也需要做「墓奴」。

為了死後給地球省點事,我想試試這些新的殯葬方式

▲ 圖片來自:Unsplash

從古至今,地球大概承載了 1070 億個人類。我們不知道在地球生存、死亡的人中有多少選擇了土葬或火葬。但即使只有 10% 的人被埋在地下的水泥墳墓、楠木棺材裡,地球依然每年都要接受大量被包裹著的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毒垃圾」埋在地下。

你的骨灰,能不能不入土

地不夠了,那我們的骨灰能不能放到其它地方妥當安置呢?

各種影視作品早就告訴了我骨灰的多種去處。

《非誠勿擾 2》中的李香山自殺後不想人擠人,於是骨灰在放在家裡的花盆裡。

為了死後給地球省點事,我想試試這些新的殯葬方式

▲ 圖片來自:《非誠勿擾 2》

《三傻大鬧寶萊塢》中頂替他人學位的富家公子想把父親的骨灰撒進聖河,在主角兩個朋友要將父親骨灰倒入廁所的威脅下才說出了真相。

為了死後給地球省點事,我想試試這些新的殯葬方式

▲ 圖片來自:《三傻大鬧寶萊塢》

《步步驚心》中的若曦不想在黑漆漆的地里被蟲子咬,於是選擇在有風的日子飄散在天地間。

為了死後給地球省點事,我想試試這些新的殯葬方式

▲ 圖片來自:《步步驚心》

要是不想在死後還在地球飄蕩?現在也有公司推出了太空殯葬方案。

一個月前,SpaceX 發射了第三枚獵鷹重型火箭,將 24 顆衛星送入了軌道。其中一顆衛星攜帶了 152 個裝有亡者骨灰的金屬膠囊,將進入既定的太空軌道。這個「死亡航行」的形成價格是 5000 美元,遊客有星際迷航的演員、工程師、作家、太空狂熱分子……

這些金屬膠囊也有自己專屬的銘文,這就像墓碑的碑文一樣。有的碑文記錄了乘客的夢想:「伸手去摘星星。」有的碑文寫著對自己有意義的話「永遠的太空卡車。」還有一對已故夫婦刻下了浪漫的「他們一起起飛。」

對於這些人的親人而言,抬頭望天,是真的能看到自己至愛之人的棲息之地。

為了死後給地球省點事,我想試試這些新的殯葬方式

▲ Celestisv 膠囊將承載 152 個不同的人的骨灰進入太空.

除了骨灰換一個地方飄蕩,骨灰還能換一種方式存在,比如鑽石、首飾、珊瑚礁、肥料。

將骨灰混合和礁球混凝土混合,在海里幫助正嚴重退化的珊瑚礁,這是一個潛在的選擇。與骨灰混合的混凝土有專門的配方,作為一種完美的介質,它可以讓微生物在其中棲息、挖洞、成熟。

這樣的珊瑚礁幾乎是一個永恆且有利於環境的設計方案。它就在海底,幾乎不可能移動,還會成為海洋中微小生命的棲息之地。選用這種方法進行埋葬的 Carleton Glen Palmer 就表示:「沒什麼比死後周圍的一切有更好的事發生更棒的了,只要確保那個地方有很多紅鯛魚和石斑魚就好。」

為了死後給地球省點事,我想試試這些新的殯葬方式

▲ 骨灰混合的珊瑚礁

如果說變成永恆的珊瑚礁利於海洋環境,那麼做成肥料則是利於土壤。把骨灰放到生物瓮中,埋葬後樹木可以發芽,或者將處理過的骨灰快速堆肥,幫助農作物的成長。

2019 年 5 月,華盛頓成為第一個批准堆肥替代掩埋或火化遺骸的地區。

當時有人朝州議員寫信表達他們的反對,認為這種方法不體面且缺乏尊重。但華盛頓州的州議員看來,這個過程將會是尊重的,且相較傳統殉葬方式會有更強的情感聯結。

為了死後給地球省點事,我想試試這些新的殯葬方式

▲ 堆肥處理設施.

事實上,只要自己能夠接受,那麼做何種選擇都是可行的。

將骨灰鍛造成鑽石也是一個好辦法的,畢竟碳是人體中第二豐富的原子元素,鑽石則由結晶碳製成。近年來,已經有研究人員在改進實驗室中種植鑽石的方法。

取 5 到 6 磅的亡者骨灰即可製造一塊色彩斑斕的鑽石。如果想要將親人的骨灰製成鑽石,那麼低溫火化會更好,因為它確保了更多碳的殘留。

為了死後給地球省點事,我想試試這些新的殯葬方式

▲ Algordanza 紀念鑽石,由動物骨灰製成.

鑽石本身即代表永恆,而鑽石製成的首飾也能陪伴在親人身邊。在知道這個處理方式後,我直接和母親討論了能否將這個作為未來處理她骨灰的一種方式。她覺得可以,在她看來,死亡就不會再有感知,做成鑽石更好,永恆,被人所喜愛。

但我的朋友對此反倒抱有懷疑。他們覺得這充滿了不確定性,「弄丟你不心疼嗎?」「只有你會珍惜,你的孩子估計也不會珍惜。」

極冷送行,鹼性水解,我們還有更多選擇

但不管怎麼處理,我們都需要將亡者的遺體先變成骨灰才能去選擇將它做成鑽石還是珊瑚礁。火化需要耗費的能量過大應該怎麼辦呢?冰葬和鹼性水解就是一種更好的解決方案。

加拿大愛斯基摩人中的遼沙格蘭人在親屬死了之後,會進行傳統的「冰葬」。氣候嚴寒,冰雪長年不化的地方是一個天然的墳洞,遺體也不會腐爛。甚至有的遼沙格蘭人在遷居時,還會將親屬的屍體鑿出來帶走。

為了死後給地球省點事,我想試試這些新的殯葬方式

▲ 圖片來自:Kickstarter

但今天的冰葬是一種更為直接的殉葬方式,不保存遺體,直接將遺體變為骨灰。

瑞典生物學家 Susanne Wiigh-M?sak 發明的方法就是把人冰凍後直接「震碎」。遺體會被放到一個封閉的、自動化的設備中。這個設備將會創造零下 200 攝氏度的低溫,在這個環境中,人身體中的水分會被徹底冷凍,乾燥易碎。隨後設備將會進行短暫的機械振動,遺體在這過程中將轉變為一袋粉末。

這個直接的冰葬方式也可以稱為「極冷送行」。不需要燃料,直接將遺體轉化為骨灰似乎很美好,但這種方式依舊不容易。冰葬創始人和丈夫在本世紀初就開始進行嘗試,但這種嘗試目前還沒什麼成功的曙光。

這種冰葬方式的主要問題在於將遺體搖為灰塵前,能將其冰凍並乾燥的設備尚未找到。

為了死後給地球省點事,我想試試這些新的殯葬方式

如果說冰葬還是一個暫未落地的殯葬項目,那鹼性水解遺體的方法已經在澳大利亞和美國七個州獲得了許可。


我們是通過水來生的,主要由水組成,經常在水中受洗,所以為什麼不能在水中離開?

Eric Bester 是一位通過鹼性水解來處理遺體的殯葬業從業者。在他看來,水化遺體是殯葬行業近些年來最為先進的技術。將遺體放進一個金屬圓筒里,然後開始鹼性水解,熱水和鹼性溶液將會溶解身體,直到所有的組織都被溶解。

Bester 認為這是一個溫和的過程,水化葬法可以保持骨骼的完整。只剩下易碎的骨頭,而這些骨頭會被晒乾再處理為骨灰。這種方式處理的骨灰顏色較淺,沒有因灼燒而產生的碳變色,這些骨骼礦物質也可以很好地保存在骨灰盒中。

為了死後給地球省點事,我想試試這些新的殯葬方式

▲ 鹼性水解

打破傳統,殉葬行業有了更多樣化的選擇。一位選擇推廣新型殉葬方案的從業者表示「如果家人知道遺體在密封容器中腐爛是如何分解的,他們會想要更簡單的東西。」

但最重要的還是告別,處理至愛之人的遺體,是讓我們真實接受死亡的一部分。

為了死後給地球省點事,我想試試這些新的殯葬方式

▲ 為紀念早逝的女兒,父母為其定製了 iPhone 墓碑. 圖片來自:AppleInsider

殯葬師 Caitlin Doughty 在《好好告別》一書中寫道:


屍體不需要你的惦記,事實上它什麼都不需要,能躺在土裡默默爛掉就很欣慰了。需要屍體的是你。只有看到屍體,你才知道這個人死了,退出了生命的遊戲;只有看到屍體,你才能看清自己,知道自己也有那一天。有所見才能有所悟,這就是智慧的開端。

題圖來自《入殮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范兒 的精彩文章:

喬布斯對 Windows 電腦最犀利的嘲諷,都濃縮在這 66 部廣告中
WWDC 2019 總結 watchOS 篇:自帶的應用商店來了

TAG:愛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