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智永楷書,用筆分析,太贊了!

智永楷書,用筆分析,太贊了!

漢字的藝術美感不但與漢字本身的造型有關,還與書寫各個筆畫的用筆、筆畫形態等相關。黃山穀日:「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限。」說明用筆在書寫中的重要性。通過研讀《真書千字文》的筆畫形態特點,可以了解智永的用筆方法和技巧。下面從起筆、行筆、收筆來說明智永書法的用筆特點。

起筆:起筆是指筆畫開始書寫時,筆毫接觸紙面的動作。

《真書干字文》各種筆畫的起筆以順鋒筆尖外露為主,多;麥空取勢,方向各異。橫點多右下斜按入筆,如圖1—1「良」字的點。

豎點如圖1-2、圖1-3「光」「效」二字起筆不一樣,前者右下入筆,後者橫向切入。

斜點如圖1—4、圖1-5「夜」「寧」二字上點,前者向右上入筆,再向右下行筆,而後者直接向右下入筆。橫的起筆逆鋒少,多是右下順鋒入筆或稍有斜切,少數長筆畫則橫向起筆,前端尖銳。

前者如圖1-6「方」字,後者如圖1-7「所」字。豎的起筆則逆鋒和順鋒並用,順鋒筆尖外露筆鋒向左的多,如圖1—8「性」字。

撇的起筆則有多種,起筆逆鋒撇如下圖1-9、圖1-10「重」「全」二字

順鋒的則有幾種起筆方式,如中鋒縱向入筆的圖1-11、圖1-12「丹」「育」二字,右下斜按的如圖1—13「乃」字。捺的起筆一般都是順鋒橫向入筆。

行筆:所謂行筆,是指在起筆後筆鋒運行的過程。

《真書干字文》中的點、橫、豎、撇、捺、折、鉤行筆中,簡單和複雜並用。

相對複雜的點如圖2—1「邇」字足之底上的橫點,在起筆後筆鋒向右上挑轉,再向右下提筆聚攏收鋒。圖2—2「弟」字上的左點寫法亦然,方向不同。

圖2—3「夜」字上側的斜點向右上起筆後,向下行筆漸重,稍頓再左提出鋒,與下筆呼應。橫的行筆主要是長筆畫複雜,平直中含屈勢,屈勢中見平直,體現出豐腴圓潤之美。

如圖2—4「方」字側鋒行筆,前面重,後面稍提漸細,末端再加重變粗,呈蜂腰狀,有起伏感,

誠如孫過庭《書譜》所云:「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

圖2-5「所」字的長橫因平向起筆,行筆中須向右上挑起,形態如蘭葉般飄逸,飄揚灑落,後面變細,筆鋒呈側棱狀,有一波三折之勢。

短橫多順鋒右推,無明顯粗細變化,形態豐滿蘊藉,同一字里多呈上仰和下俯之勢。

垂露豎一般以靜態為主,偏直立,如中流砥柱般沉穩。而懸針豎行筆過程似反S形,如萬歲之枯藤,努彎環而勢曲.如圖2-6「干」字。

撇的行筆如果起筆方向與書寫方向一致,前端尖銳,後中鋒行筆,筆畫飽滿,弧度小,如圖2—7「賓」的斜撇和圖2-8「育」字的豎撇。

如逆鋒起筆,行筆則呈美的「S」形曲線,如圖2—9、圖2—10「金」「君」二字。

筆畫折的行筆主要分橫折和豎折兩種。折處要麼方,要麼圓。方的如圖2-11、圖2—12「同」「駕」二字,「同」字折筆處須壓筆,後彈起鋪毫。

「駕」字的口部橫折行筆中直接向下折筆,轉換鋒面。圓轉橫折如圖2—13「洞」字,書寫時通過稍提筆鋒,圓轉下行。豎折都是圓轉行筆。

(三)收筆:收筆是指筆畫書寫結

束時,筆毫離開紙面的動作。《真書干字文》中的筆畫收筆特點也有藏鋒和露鋒之分。許多字中的筆畫因與下一筆呼應,往往是露鋒收筆。

橫的收筆大多圓潤,乾淨利索。回鋒豎如圖3-1「梧」字,書寫時末端要將筆鋒稍微提起,回鋒攏毫,如露珠狀下垂。

駐鋒豎如圖3-2「行」字豎的末端,收筆時筆鋒略向左轉,輕頓,簡潔明快。懸針豎向空中提筆出鋒,依然飽滿。撇的收筆大多向左下露鋒,如圖3-3「金」字。

少數是回鋒撇。回鋒撇與回鋒豎相似,略不同的是彎曲度不同:有的末端側鋒上挑,帶出筆鋒,如圖3—4「見」字;有的收筆含蓄,如圖3—5「殿」字。

《真書干字文》中的捺以駐鋒斜切而收筆的捺和以向右提筆出鋒而收筆的捺較多:前者中鋒行筆到一定位置駐鋒右推斜切,顯得簡約沉穩,如圖3-6「念」字;後者末端按壓後借勢平向提筆出鋒,使豐腴飽滿,如圖3-7「人」字。

還有一種捺是反捺,如圖3-8「於」字。《真書千字文》中的鉤有多種,但每個鉤的收筆都以筆鋒提起最順暢為主。豎鉤的收筆有幾種變異,如圖3-9「恃」字,寫到出鉤的地方時,蹲鋒,後向左輕推,調順筆鋒,再提筆。

圖3-10「東」字鉤處直接出鉤。圖3-11「何」字鉤呈弧線狀,在出鉤處略按筆鋒,向左下放鋒收筆。

斜鉤在行筆中用側鋒,出鉤時,有的略斜切後向上回鋒,如圖3-12「機」字:有的直接向上出鋒,呈現萬鈞弩發之勢,如圖3—13「眠」字。

卧鉤的出鉤方式是要出鉤時先向左稍衄鋒,再向左上提筆出鋒,如圖3-14「思」字。其他鉤如豎彎鉤、橫折鉤等,出鉤方式都很簡單,方法都是出鉤前調順筆鋒,循著筆鋒最易出鉤的方式進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藝在線 的精彩文章:

民國,那個大師輩出的年代,那些逝去的日常風流…
他曾與齊白石、張大千、陳師曾、金城等齊名。然知道他的人不多

TAG:名藝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