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獨立又親密,是成年子女與父母之間最好的狀態

獨立又親密,是成年子女與父母之間最好的狀態

獨立又親密,是愛情和友情里最舒適的關係,這樣的原則,同樣適用於成年子女與父母之間。

獨立又親密,是成年子女與父母之間最好的狀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文 | 陳妍媽媽(親子關係諮詢師)

01

現今80後、90後的年輕父母格外注重親子關係的建設,他們讀很多書、上很多課、學很多方法,想讓孩子有個充滿愛的童年。

但是,親子關係不僅僅是父母與0~12歲孩子之間的互動,也包含了成年子女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只不過相比前者,後者出現的問題更加充滿挑戰。

著名主持人馬東曾經在節目里描述過他和媽媽相處的模式:在父親去世之後,他媽媽幾乎不離開家,也不跟任何人接觸。每周去單位的半天,就是她跟外界的唯一聯繫。而這樣一個聯繫,也在2018年媽媽退休時中斷了,馬東唯一能做的就是盡量順著媽媽心意,卻無法融入媽媽的生活。

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很多孩子在成年後跟父母的相處都不算太融洽,常常會陷入「相愛簡單、相處太難」的境地。比如,父母的控制欲太強,什麼事都喜歡一手包辦;父母的觀念陳舊落伍,沒有共同語言;父母的能力有限,無法對子女有實質的幫助,卻經常給予密不透風的絮叨與關心等。

人這一輩子,都無法逃脫親情給予的溫暖和束縛。

02

成年子女跟父母相處困難的情況,並不只在中國發生。最近熱映的催淚印度電影《老爸102歲》講述的便是這樣一個讓人心酸的親子故事:

75歲的巴布是一名退休的數學老師,他和妻子精心養育獨生兒子阿莫,並拼盡所有供他去美國留學,阿莫畢業之後順利定居美國,且一待就是30年,很少回家。妻子去世後,巴布和102歲的父親達特利住在一個大房子里安享晚年。然而,同住在一個屋檐下的兩位老人,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75歲的兒子巴布暮氣沉沉、成天耷拉著肩膀,沒事兒就去診所體檢,對所有事都提不起興趣;而102歲的老爸達特利卻神采奕奕,喜歡四處旅行,喜愛嘗試所有新鮮事物,心態永遠26歲。

為了改變巴布,讓他做回那個眼中有陽光、心中有火焰的人,達特利採取了一系列改造計劃:

第一條是讓巴布給死去的妻子寫封情書,藉此喚起他心中沉睡的愛意;第二條是讓巴布跟醫生交惡,切斷他杞人憂天的根源;第三條是讓巴布剪掉那條陪伴自己入睡多年的舊毯子,因為他希望兒子揮別過去,展望未來;第四條是沿著制定好的路線,讓巴布進行孟買一日游,用曾經那些溫暖美好的片斷,喚醒他對往日生活的記憶。

在老爸一系列的精心安排下,巴布終於露出了久違的微笑。這時,達特利布置了最後一個艱難的任務:讓巴布堅定地對自己那隻會索取、不知感恩的兒子阿莫說「不」。因為阿莫已經21年沒有回過家,甚至在得知自己母親病危的消息時,也以「不能隨便請假」為由拒絕回來,讓母親抱憾離去。而且,若不是為了老家的大房子,阿莫也不會與家裡保持聯繫。達特利憤怒地說:「巴布,如果你的孩子長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混蛋,那就忘記他,只記得他童年的美好就行。」可是這一點卻觸到了巴布的底線。

因為,這些年巴布在陰沉的生活日常里,唯一感到幸福的瞬間就是看兒子給他發來孫子們的照片。所以,哪怕兒子對他再冷漠,他也沒辦法將日思夜想的兒子拒之門外。為此,巴布甚至不惜與老父親達特利決裂,也要把自己的那一份家產交給兒子。

父子關係開始鬧僵,但接著,故事發生反轉。在達特利拿出自己患有腦部腫瘤的CT之後,巴布這才明白父親一系列行為背後的苦心。原來,這些年達特利親眼看到兒子變成了一個一直向別人乞求關愛的乞丐,在自己生命的最後幾個月,他不想兒子未來的日子也如此渾渾噩噩,他希望巴布能為自己而活,而不是依靠著對不孝之子殘存的希望。

幫助孩子克服人生的挑戰,並最終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是每一對父母最大的期望,哪怕孩子已經75歲,哪怕那個人生挑戰是來自孩子的孩子。「誰都不許欺負我的兒子!哪怕是我的孫子!」這應該是影片最打動人的地方。

03

和巴布一樣,在中國也有很多父母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一直到成家立業,耗盡了自己畢生的心血和積蓄。孩子長大成人後,重心會慢慢偏移到自己的小家庭,當他們陷入自己生兒育女的考驗之中,就很少能有人回過頭想一想,自己的父母除了幫忙帶娃和跳跳廣場舞之外,還能怎樣生活下去。

電影《老爸102歲》中最令我熱淚盈眶的是,巴布得知兒子阿莫要回來,害怕他吃不慣印度的食物,喝不慣印度的水,特意去超市買大堆的進口食品和礦泉水,還買了一堆治傳染病的特效藥以防萬一,他全然忘了自己的孩子即使居住美國多年,卻本就是個印度人。

那種老父親近鄉情怯的不安,讓我想到了老家過完年即將返程的情景:從新鮮蔬菜到特產熟食,爸媽恨不得把整個家都塞進孩子的背包和汽車後備廂里。也許他們沒有辦法了解孩子在外打拚的辛酸,也很難在孩子寂寞無助時說出寬慰的話語,但這就是他們拚命想要融入孩子的生活,以及表達愛的方式。

而同樣不善於表達的我們,雖然心裡明白,但那種看著父母老去、患病,自己卻無能為力的痛,讓我們只能將眼淚吞下卻假裝平靜地說一句:「多添衣,早點兒睡。」

「你快樂,我才能快樂」,這是多少親子關係里的悲哀啊!

04

《奇葩說》第五季有一個辯題是「在外地工作,過得不開心,要不要跟爸媽說?」探討的是一樣的親子話題。無論是不停地跟父母索取,還是完全將父母排除在自己的生活之外,其實都是自私。如何跟父母溝通,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培養的後天能力。

身為子女,在自己成年之後對父母孝順,就是要讓父母覺得自己依舊有能力參與孩子的生活。脫口秀演員李誕說,自己有時會給父母找點兒事做。搬家時,本可以請搬家公司解決,他偏要請老爸來,說這些事情只有交給老爸才放心。偶爾還會把給自己網店衣服拍照片的工作交給他,老爸開始成天研究單反相機和拍照技巧,心情也比之前好多了。

身為父母,將來等我們的孩子成年離開了家,我們要懂得家庭關係的界限。不被孩子綁架,也不綁架孩子。因為終有一天,我們會離開他們先走,孩子應該學會跟伴侶建立最親密的關係,相互傾訴,相互依賴,共度一生。

高曉松曾經說,有一次他的媽媽不給他過生日,理由是要跟老年合唱團一起排練,不能因為給兒子過生日影響40多人的排練日程。對此,高曉松沒有半點兒不開心,反而為媽媽擁有自己的生活而高興。而蔡康永陪伴爸爸的方式,就是拿著書坐在客廳,安靜地陪爸爸看自己不感興趣的電視節目,父子倆不用說話也能感受到溫暖和安心。

如果人類真的能活得足夠長,就會發現養育子女的這20年,不過是自己生命的五分之一而已。但重情如我們,居然把這五分之一視為生命的全部。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很多時間可以用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交朋結友和見識世界上。

孩子長大了,要飛就讓他去飛吧。如果要問孩子離開家之後,父母要怎麼活?那應該就像電影《老爸102歲》里的時髦老爸達特利那樣,每一天都多姿多彩,每一天都保有好奇和童真,每一天眼睛裡都閃耀著光芒,每一天只要是活著,就要像真正活著一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