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侯乙編鐘背後,有一個深藏千年的秘密,均鐘調音是怎麼回事?

曾侯乙編鐘背後,有一個深藏千年的秘密,均鐘調音是怎麼回事?

談到華夏著名的文物,曾侯乙編鐘絕對榜上有名,它出土於湖北隨州的曾侯乙墓中,被中外學者稱為「稀世珍寶」。可是您也許不知道,其實伴隨著曾侯乙編鐘出土的,還有一件神秘的附屬文物,而當專家說出它的作用時,所有的人都不免大吃一驚。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1978年2月,位於湖北省隨縣(今隨州市)城郊的一座小山包上,由於擴建廠房的需要,便開山炸石準備進行施工。誰知如此一炸,竟然炸出一大片三合土的夯土層,工作人員懷疑炸到了古墓,隨即聯繫考古研究所,專家們隨後對此地進行保護性發掘。至此,曾侯乙墓正式重見天日。

在發掘過程中,專家們根據墓中棺槨以及武器銘文,確定了墓主人的身份是戰國時期的諸侯,名為「曾侯乙」。除此之外,大量文物也隨之出土,其中包括禮器、樂器、漆木用具、金玉器、兵器、車馬器、青銅器和竹簡等20000餘件。

曾侯乙編鐘、四龍曾徽、十六節龍鳳玉佩等珍寶,都是於該墓出土。在曾侯乙編鐘出土時,隨之一起呈現於世的,還有一件「特殊」的器物。該器物長相類似於「五弦琴」,其寬度只有5.5到7公分,在如此狹窄的平面之上張五根弦,弦和弦的距離只有0.9到1.1公分。

專家們小心翼翼的將該器物從墓中取出,並與曾侯乙編鐘一起,將其送到湖北省博物館實驗室。前面我們也已經提到,該器物隨曾侯乙編鐘出土,並且長相類似於五弦琴,因此專家也推斷,它可能是戰國時期的某種樂器,畢竟靠弦發聲的樂器實在不少,如吉他、貝斯、琵琶等。

可是猜測終究敵不過實踐的證明,專家們對該器物進行了測試,一試之下卻發現根本行不通。因為器物之上弦與弦的距離太窄,導致手指無法撥弄,即使琴弦能夠撥動,也會兩兩相碰互有影響。由此推斷,它並就不是一件樂器,但是對於它的「真實身份」,專家們一時還無法給出確切的定論。

為了能破解謎團,當地專家們並不死心,他們決定求助於北京的各位權威專家,以解決眼下棘手的問題。北京專家們在接到求助電話後,立馬組成專家組前往湖北,並見到了被擺放在實驗室中所謂的「五弦琴」。

北京專家在仔細觀察後,經過研究與分析,確定它不是一件樂器,而是一件「曾侯乙編鐘」的輔助器,換句話說,它的「真實身份」是一鍾雙音的「調音器」,名叫「均鍾」。

何謂「一鍾雙音」?想要回答這個問題,還要從曾侯乙編鐘的結構說起。曾侯乙編鐘共有8組65枚,分3層懸於鍾架。最下一層由12枚鍾組成,中間一層共33枚,最上一層為19枚,從左至右,依次從小到大排列。

曾侯乙編鐘與普通大鐘不同,它的形狀類似於鍾卻並非軸對稱的圓形,而是在此基礎上略加扁平。獨特的造型結構,也為其音色的不同提供了基本條件。「一鍾雙音」就是在用鼓槌敲擊鐘面時,不同的兩面會發出兩種不同的聲音,由此才有「雙音」的稱謂。

類似於「五弦琴」的「均鍾」作用正在於此,古人們通過「均鍾」敏感的五弦,可以調節編鐘的音域,由此也為曾侯乙編鐘能演奏出「絕世佳音」奠定了基礎。

您可別以為揭開「均鍾」是用來調音的謎底就算結束了,真正精彩的是,北京專家與湖北專家通過合作,居然利用出土「均鍾」的獨特性能,並根據曾侯乙編鐘的形態,又完整的製作了一套「複製版曾侯乙編鐘」。

「複製版曾侯乙編鐘」的製作成功,不僅證實了北京專家們「均鍾」是用來調音的論斷,也為文物界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解密 的精彩文章:

秦文公曾經得到一個「陳寶」,它應該是一件來自太空的「奇」珍
慈禧的宮廷御膳不簡單,其中有道泥子菜,竟然是超級美味

TAG:歷史大解密 |